“……不可否認,方以航元帥,確實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領導者。然而在奪目的日光之下,風行於整個聯邦社會的盲目崇拜,卻讓公眾忽略了掩蓋在光芒之下的陰暗麵。在大多數人眼中,方元帥或許是與神明比肩的人物。但往往會被人們遺忘的是,方元帥並非真正的神明,說到底,他也隻是一個凡人。無論他曾經下達的決策多麼明智,也並不代表他不會犯下任何錯誤。”
“……新聞媒體的職責,並非跟隨大流、歌唱頌歌,我們存在的目的,更多的,是為了掀開政客的假麵,將聯邦的真相傳達給每一位公民,讓所有人能夠真正的享有知情權。接下來的事實,或許會讓許多人難以置信、痛心疾首,卻是筆者已然證實、甚至親身經曆的事實。”
“……一直以來,聯邦對它的公民都撒下了一個彌天大謊。”
葉棉的目光隨著一行行的文字挪移,最終垂眸,落在了那行加粗的黑體字:“——血族,是真實存在的。”
《望京日報》以極其辛辣嘲諷的筆端,戳破了聯邦上層所糊的那一層窗戶紙,將血族的存在宣告於世。
它以《聯邦曆史上最大的謊言》這種聳動的標題為名,專門開設了一個專題報道,由顧小樓主筆,以辛辣嘲諷的筆端如此寫下:“……所謂政治,所謂聯邦,不過是統治階層所導演的荒誕戲劇。”
曾經在網絡上轟動一時的“年度奇幻大片”事件,同樣充作了它的素材和證據。
三張清晰度極高的照片被擺在了一起。
第一張,是方家主宅舉行宴會、方以航宣布方湛身份的報道,身穿白色軍服的青年身形如鬆,麵容似雪,臉上的每一道線條都宛如刀刻。
第二張,卻是不久之前,在網絡上鬧得沸沸揚揚的屏幕截圖。做了特殊處理的圖片,將橫躺在少女膝上的男主角頭部打了一個紅圈,並且放大了細節部分。
第三張,則取材於其他媒體剛出爐的新報道,從謳歌頌德、為方湛造勢的新聞中抽取素材,這一行為,顯得尤為嘲諷。好像在其他新聞媒體的臉上,重重的抽了一耳光。
方湛本就氣質特殊,也沒長著一張路人臉,兩相對比,輕易便能認出三張照片的主角,都是同一個人。
“方以航元帥的獨子、聯邦未來的‘繼承人’、聯邦軍部最年輕的上將,水木學院建築係最優秀的畢業生……”整篇文章洋洋灑灑的羅列出方湛的各個頭銜,恨不得將他抬到了天上,再重重的摔下。
然而下一秒,筆鋒一轉,卻是道:“誰又能夠相信,這樣一個身份顯赫、前途無量的年輕人,會參與到一部神秘的大製作中去呢?”
“據查證,這部網上瘋傳的‘年度奇幻大片’,確實注冊在某家大型娛樂公司的名錄之下。然而令人更加意外的是,如此華麗的布景、龐大的製作,卻沒有一個像樣的大型製作團隊,也沒留下絲毫的痕跡。比起傳說中投資巨大的新片,它更像是一個空殼,像是一塊捉襟見肘的遮羞布,替聯邦政府掩蓋不堪的內情。”
雖然再沒有緊揪著方湛不放,接下來的內容,卻搬出了過往血族活動露餡的記錄。
血族的行動雖然隱蔽,但畢竟生活在人類社會中,偶爾也會被捕捉到一些奇怪的畫麵。隻是往往,在事情並未鬧大之前,聯邦政府就已經將事件壓了下去。為了以防萬一,在處理一些比較重大的馬腳時,常常會動用到托瑞多族名下的瑞星娛樂傳媒,炮製一些近似的狗血劇集,以讓人相信那些泄露的血族照片,不過是偷拍的片場照片罷了。
然而這個時候,在《望京日報》的窮追猛打之下,卻是將細枝末節的東西一一翻出來。曾經用以遮掩的補拍劇集,此刻反而成為了他們的證據,以證明聯邦和血族拙劣的、欲蓋彌彰的手段。
葉棉的眸光沉暗,素淨到透明的手指,緩緩的移到了顧小樓的名字上。
——沒想到,七年之後,再一次接觸到這個名字,會是在這樣的情形之下。
說起來,無論是“顧”這個姓氏,還是“小樓”這個名字,都並不算稀罕。就算是連起來的“顧小樓”三個字,叫這個名字的人,也是一抓一大把。
可縱然隻有一個名字,沒有照片和履曆,甚至連性別也沒有闡明……對於重名這件事情,葉棉卻沒有一絲一毫的懷疑。
她的直覺告訴她,這個“撰稿人顧小樓”,就是她認識的那個顧小樓,就是那個不告而別的顧小樓!
外麵,徐少校正在跳腳:“《望京日報》這是想幹什麼?!這種文章到底是怎麼通過審核的?甚至還放在了頭版頭條,還做了專題報道?!”
一反往日裏的,跟隨在方湛身邊的沉靜,徐少校的憤怒的聲音都可以掀翻屋頂了:“這是蓄謀已久的陰謀!特勤處的那群人到底是幹什麼吃的?!上一次也是,這麼嚴重的問題,難道在發生之前,他們就一點兒也不知情麼?!就因為方元帥無力掌控局勢,這群人就開始玩忽職守、肆意妄為,任由這些烏煙瘴氣的新聞媒體隨意抹黑少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