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時候,民間有一個習俗,每年的十二月中的一天是祭祀百神的節日,稱作“蠟”。每當到了這一天,人們可以盡情載歌載舞,一醉方休。有一次孔子的學生子貢,陪同先生去看熱鬧,孔子問他:

“看到這熱鬧景象,你覺得高興嗎?”

子貢麵帶憂愁地回答說:“他們樂得發狂,可我不知道他們有什麼值得高興的”

孔子耐心地給子貢解釋說:

“這個道理你是不會明白的,你沒有親身休會過呀,人們成年累月地在田地裏幹活,偶爾遇上這麼一個節日,能不感到高興嗎?這是君王賜給他們的恩澤。就像拉弓射箭一樣,把弓拉得太緊,而不鬆弛一下,周文王和周武王是不會這樣做的;把弓鬆開以後不再拉緊,他們也不會這樣做的。有張有弛,才是文王和武王治理國家的好辦法呀!弓拉得過緊,就容易折斷,總放鬆不拉緊就又失去了弓的作用。對百姓也是同一個道理,所以一年之中給他們過一個節日,讓他們盡情歡樂一下……”

子貢高興地笑了:“還是先生知道的東西多!”

一往情深

“一往有深情”簡化成“一往情深”形容對人或事物傾注了深厚的感情,向往得不能克製。

此典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桓子野每聞清歌,輒喚奈何,謝公聞之曰:‘子野可謂一往有深情。’”

東晉時,有一位名將叫桓伊,譙國縣(今安徽宿縣西南)人,字叔夏,小字子野。桓伊起初擔任淮南太守,後遷都督豫州諸軍事、西中郎將、豫州刺史。公元383年,秦苻堅南下,桓伊與謝玄、謝琰在淝水打敗了秦軍,穩定了東晉的偏安局麵。後遷都督江州荊州十郡、豫州四郡軍事、江州刺史。他雖立下了很大的功勞,但卻從不居功自傲。

桓伊喜好音樂,擅長吹笛,當時稱為“江佐第一”。他也非常喜歡聽別人唱歌,每當聽到優美的歌聲,就情不自禁,激動不已,口中叫喚著:“怎麼辦啊!”當時的政治家謝安也喜愛音樂,他看到桓伊對音樂如此癡迷,就說:“桓子野對音樂真是一往情深啊!”

優哉遊哉

“優哉遊哉”形容從容不迫、閑適自得的樣子。

此典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一年》:“優哉遊哉,聊以卒歲。”

春秋時代,晉國的大夫叔向因欒盈之黨叛亂而受到連累。被捕入獄後,有人對他說:“你之所以犯罪入獄,可能是因為你不聰明的原因吧?”叔向自我安慰地回答說:“我雖被囚禁了,但總比死了好一些吧。《詩經》上說得好,‘優哉遊哉,聊以卒歲。’(意思是:悠悠閑閑,姑且混滿一年。)這就是聰明的表現。”

叔向有個熟人樂王鮒,也是晉國的大夫。此人詭計多端,是晉君身邊的人。當他知道叔向入獄後,便去監獄看望叔向,並對叔向說:“我打算救你出獄。”叔向知道他的為人,並沒有搭理他。樂王鮒走時,他也沒有表示感謝。人們覺得奇怪,就責備他說:“樂王鮒是跟隨晉侯的人,他可以在晉侯麵前為你說情呀!隻要他願意救你,就一定能行啊!你為什麼還不答應呢?”叔向說:“我希望一個秉公正直的人來救我。”他停了一下接著說:“這個人就是祁奚,他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多麼公正的人哪!如果他知道我的情況,他一定會來救我。”樂王鮒遭到叔向的拒絕之後,心裏充滿了怨恨,總想報複叔向。後來,晉侯問樂王鮒:“叔向到底犯了什麼罪?”樂王鮒說:“叔向是欒盈的同謀。”可是,與此同時,叔向受到株連的事被祁奚知道了,於是他立即坐著車子去找範宣子商量,希望他能把叔向救出來。範宣子也是晉國的大夫,並且為人公正,聽說叔向是受株連,非常不樂意幫忙。經範宣子的營救,叔向終於出獄了。叔向認為他們救他是為公而不是為私,因此他並沒有去感謝他們。

玉山傾倒

“玉山傾倒”比喻醉酒、醉態。

此典出自《世說新語·容止》:“嵇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鬆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

嵇康,三國時期魏國譙郡人,字叔夜。學問淵博,喜歡《老子》、《莊子》,長於詩文,擅長彈琴,精通音律,與阮籍、山濤、向秀、阮鹹、王戎、劉伶同被稱為“竹林七賢”。

嵇康身長七尺八寸,英俊瀟灑,風度翩翩,即使處在人群之中,人們也能立即看出他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物。見到他的人都讚歎地說:“他竦立著,是那麼莊重,又是那麼明快開朗,舉止是那麼高潔。”也有人說:“他的氣度,是那麼勁烈,就像鬆林間的風聲,高亢而輕緩。”“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說:“嵇康之為人,就像一株獨立的鬆樹,高高地聳立著;他喝醉了酒,就像巍峨的玉山傾倒下來。”

怨聲載道

“怨聲載道”它的意思是,怨恨之聲充滿道路。人們用它形容對統治者強烈不滿,怨恨之聲到處有。

此典出自《後漢書·李固傳》:“夫義路閉則利門開,利門開則義路閉也。前孝安皇帝內任伯榮、樊豐之屬,外委周廣、謝惲之徒,開門受賂,署用非次,天下紛然,怨聲滿道。”

東漢順帝(劉保)時期,有一個人叫李固,字子堅,漢中南鄭人。他相貌奇偉,學識豐富,四方有誌之士都慕名前來向他請教。公元133年,發生了地震、山崩、火災,漢順帝叫公卿大夫推薦賢才,討論興利除弊的治國方策。於是,衛尉賈建使向漢順帝薦舉了李固。李固上書分析形勢,提出很多建議,這些建議大多數都被順帝采納。所以,李固被拜為議郎。

當時政治腐敗,宦官的勢力很大。他們不但可以兼做朝官,還可以將爵位傳給養子,可以隨意薦舉人做官。因而,形成了“無功小人,皆有官爵”的局麵,這樣便大大激怒了有德有才的士人。李固一派比較耿直的官僚憑借梁皇後家的勢力,企圖和宦官對抗。

梁皇後的父親叫梁商,任大將軍。他以皇後父親的身份執掌朝政,但為人小心謹慎,沒有主見。李固想借助於他的力量來改變腐朽的朝廷政風,就向他上書說:“忠義的道路被關閉,圖謀私利的大門就會被打開;圖謀私利的大門一旦被打開,忠義之路就會完全被堵塞了。從前,漢安帝(劉祜)在內部信任伯榮、樊豐等人,在外部重用周廣、謝惲之流,這幫人明目張膽公開接受賄賂,任用官吏根本不講什麼順序、等第,弄得天下人怨聲載道。”

李固建議梁商提倡忠義,任用賢才,端正政風,整頓朝綱,使腐敗的社會風氣得到徹底的改變,以此鞏固東漢王朝的統治地位。但是,梁商思前想後,膽小怕事,不敢采納李固的政治主張。

怨天尤人

“怨天尤人”的意思是,既怨天,又責人。它形容牢騷滿腹,埋怨一切。

此典出自《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春秋時期的孔子,是一個學問淵博、修養很高的人。但是,由於他總覺得沒有被重用,因而經常也發起牢騷來。

一次,孔子說:“沒有人了解我啊!”他的學生子貢說:“怎麼能說沒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說:“我不埋怨天,也不責備人,下學禮樂而上達天命,所以了解我的隻有老天爺啊!”

糟糠之妻

“糟糠之妻”比喻貧賤時娶的妻子,到富貴時也不能遺棄。

此典出自《後漢書·宋弘傳》:“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後漢光武帝時,有個大夫名叫宋弘,他為人正直而不徇私情。那時光武帝需要一個博學多才的人在身邊服侍,宋弘就將桓譚推薦給光武帝,並對光武帝說:“桓譚的學問可以與西漢時的楊雄和劉向媲美。”這樣光武帝便拜桓譚為給事中,專門在其身邊服務,每次宴會,都叫桓譚鼓琴,然而桓譚時常用鄭國音樂去愉悅光武帝。這件事被宋弘知道了,他馬上叫桓譚來見他,批評他不應將不好的音樂給皇帝聽。後來又向光武帝謝罪,說:“我推薦桓譚的本意是希望以忠正輔導王室,現在滿朝中都聽鄭聲,這的的確確是我的罪過。”於是光武帝立即罷免了桓譚,並說這是他自己的錯誤。從此更欽佩宋弘為人的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