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易因上?洠?5)(1 / 3)

《彖》曰:履,柔履剛也。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啞人,亨。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4也。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5上下,定民誌。

初九:素履,往無咎。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

哇人,凶。武人為於大君。

《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

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哇人之凶,位不當也。武人為於大君,誌剛也。

九四:履虎尾,怨怨終吉。

《象》曰:怨怨終吉,誌行也。

九五:夬履,貞厲。

《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天澤屨

方時化曰:九五以乾剛之德當至尊之位,履其後者,又能說以應乾,何厲之有?而爻獨言其央、履貞厲,則必有所指矣。故《象》直以復6虎尾三字名其卦焉。若日履虎尾者,但能不致啞即是幸事,而夫子傳之,則專言柔履剛,說應乾,又言其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如此,益以見上乾下兌,絕元可虞。欲為此卦表暴其德,故也。不與文王《繫縣》同意矣。六三不中不正,誌剛目眇,故其象如此。文王之意曰:臣之事君,時時有履虎之虞。夫履必目視然後履。今六三暗而不能視,致啞,何疑不見初九乎。處一卦之下,方爾出門即懼履虎,而能素履以往,獨行所願,其見早矣。居下在初,是其素也,故曰素履。九二則見履道廣矣。雖幽人亦貞吉,何必上應於五以履其尾,終日怨怨然恐懼不寧,以亂吾之中也。是亦能視之於豫,不犯難行,古高士也。四為大臣位,近九五,勢不得不履虎尾者,但能知其為虎,怨怨恐懼,故終吉而誌得行,不遭其啞耳。然亦危矣。非初與二之所肯安也。上九處履之終,既畢所事,視履考祥,旋返其初,元吉也。固宜若三者,不能視,故象眇之視不能履,故象跛之履。唯不明,是以又不能行,是故欲以暴虎武人為手腳於央、履大君之前,其凶必矣。雖曰誌剛,曷足道哉。

李禿翁曰:文王當殷之未造,一嘗親遭其哇矣。宜其親切而有餘,思焉不然,胡為乎?上天下澤而即以履虎尾名其縣哉。又胡謂乎於爻則言哇人凶,於《象》則言不啞人之亨哉。不啞之亨,以兌柔在內故也。致哇之凶,以六三誌剛,不如四之誌行故也。嗚呼,當斯時也,欲為初之素履不可也,欲為二之幽人不可也,欲為上之其旋不可也。痛定思痛,雖文王亦自悔其為武人之嗟矣。然則眇視跛履,文王美裏以前事也。怨怨終吉,文王美裏以後事也。其旋元吉,又文王為西伯賜斧鐵,得專征伐以後事也。皆文王之卦也。正與明夷互相發。

汪本何曰:與其怨恕然恐懼以求免啞,孰若坦坦然履道自得以致貞吉也。

附錄

程正叔曰:天在上,澤居下,上下之正,理也。君子觀履之象以辯7別上下,定其民誌。夫上下之分明,然後民誌有定。民誌定,然後可以言治。古之時,公卿大夫而下,位各稱其德,終身居之,得其分也。位未稱德,則君舉而進之,士修其學,學至而君求之。農、工、商、賈,勤其事而所享有限,故皆有定誌。後世自庶士至、於公卿,日誌於尊榮,農、工、商、賈,日誌於富侈億兆之心,交騖於利,天下粉然,如之何其可一也。欲其不亂難矣。

乾下坤上

泰:小往大來,吉,亨。

《象》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誌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後以財8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初九:拔茅茹,以其彙,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誌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於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於中行,以光大也。

九三:元平不陂,元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恤其孚,於食有福。

《象》曰:元往不復,天地際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

不戒以孚,中心願也。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願也。

上六:城復於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象》曰:城復於隍,其命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