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流寓學略(1 / 2)

周末,屈原被放,至於湘南,憂愁幽思而作《離騷》諸篇。懷石自投汨羅以死。《史記》本傳

賈誼,洛陽人,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又作《鵩鳥賦》。《史記》本傳

漢司馬遷,年十歲誦古文,二十而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於沅湘。《史記太史公自序》

晉陶淡,太尉侃之孫,好讀《易》,於長沙臨湘山中結廬居之。《晉書》本傳

齊宗測,南陽人,少靜退不樂人間,嚐遊衡山七嶺,著《衡山記》。《南齊書》本傳

梁吳均,吳興人,有《至湘州望南嶽》及《發湘州贈親故別》諸詩。《詩紀》

陳江總,濟陽人。《衡州九日詩》雲:“聊以著書情,暫遣他鄉日。”《詩紀》

隋楊溫,高祖母弟瓚子。兄綸以怨望徙朱崖,溫坐徙零陵,作《零陵賦》以自寄。《隋書滕穆王瓚傳》

唐趙冬曦,定州人,開元初流嶽州,與刺史張說登樓唱和。《全唐詩傳》

韋宙,京兆人,為永州刺史。嚐隱居衡山,有書堂。又盧璠,範陽人,亦有書堂在衡山。《南嶽總勝集》

元結,汝州人,曾任道州刺史,去官,隱祁陽。嚐撰《大唐中興頌》,屬顏真卿大書,刻之浯溪。舊誌《金石誌》

李白,隴西人,以永王璘事流夜郎,泛洞庭,上三峽,遇赦得釋,還憩嶽陽,有《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詩。薛仲邕撰《年譜》

李泌,京兆人,肅宗時隱衡山。《唐書》本傳

杜甫,襄陽人,大曆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陽望獄調。《唐書》本傳,杜甫集中有《遊道林寺》、《宿花石戍》諸詩

韓愈,昌黎人,貞元十九年為陽山令,過郴州,有《郴州祈雨》及《郴口》諸詩;自郴至衡,有《合江亭》及《謁衡嶽廟》詩;自衡至潭,有《陪杜侍禦遊湘西寺》及《湘中寺》詩;自此泛洞庭,有《阻風贈張十一》詩;至嶽州,有《別竇司直》詩。朱子《韓文考異》

柳宗元,河東人,貶永州刺史,有《永州七記》、《零陵三亭》、《零陵郡複乳穴記》。《陪永州崔使君讌謙南池序》

柳宗直,河東人,隨兄宗元至永州,著《西漢文類》,年三十卒於永州。柳宗元《祭十郎文》

吳武陵,信州人,元和進士,坐事流永州,柳宗元與論三代受命之符,作《貞符》一篇。柳集

裴休,濟源人,乾符中,由太子少保分司東都,曆荊南節度使。嚐講道益陽,有白鹿銜花而聽。《一統誌》

段成式,臨淄人,文昌子,仕至太常少卿。寓襄陽,徙辰州,撰《酉陽雜俎》三十卷。《楚紀》

夏侯嘉正,江陵人,太平興國中進士,著作佐郎,使於巴陵,為《洞庭賦》。《宋史》本傳

章望之,浦城人,嚐南泛湖湘,山水勝處無所不曆,有歌詩雜文數十篇。《宋史》本傳

範仲淹,吳人,嚐讀書於安鄉。《宋史》本傳

胡安國,崇安人,宦遊荊楚,因家衡嶽下,築碧泉書堂,著《春秋傳》。《宋史》本傳,別詳《衡麓學略》

曾幾,河南人,避地衡嶽,與胡安國遊。

黃庭堅,分寧人,崇寧三年,遷宜州道,出零陵,泊舟浯溪,尋元結遺跡,至《中興頌》厓下,留宿三日,賦詩題壁,後人謂之小磨厓。《山穀集》

李燾,丹陵人,紹興進士,官敷文閣學士。徙居瀏陽,撰《資抬通鑒長編》九百七十八卷。

胡銓,廬陵人,建炎進士,紹興五年,除樞密院編修,以忤秦檜,編管新州,量移衡州,嚐寓西湖,與衡士講學其中。《宋史》本傳

汪藻,德興人,博極群書,老不釋卷,官顯謨閣學士,奪職,居永州,卒,有《浮溪集》。《宋史》本傳

戴溪,永嘉人,監南嶽廟,領石鼓書院山長,有《論語孟子答問》。《宋史》本傳、《書錄解題》

林用中,三山人,元祐中監南嶽廟,與朱子,張栻遊嶽,憩方廣,晨夕唱和,極一時之盛。《南嶽誌》

周必大,廬陵人,遊學安仁,讀書於清溪及縣東之玉峰。

吳翌,建陽人,遊學衡山,師事胡宏,又與張栻遊。運副蕭之敏聘掌嶽麓書院,辭不就。築室衡山,榜曰澄齋。朱子撰《行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