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出自《國藥的藥理學》。
1.《本草拾遺》:靈貓生南海山穀,如狸,自為牝牡,其陰如麝,功亦相似。按《異物誌》雲,刳其水道連囊,以酒灑陰乾,其氣如麝,若雜真香,罕有別者,用之亦如麝焉。
2.《坤輿圖說》:山狸似麝,臍後一肉囊,有滿輒病,向石上剔出始安。其香如蘇合油而黑。
【來源】
藥材基源:為靈貓科動物大靈貓、小靈貓香腺囊中的分泌物。
采收和儲藏:靈貓經常在籠舍四壁摩擦,分泌出具有香味的油質膏,春季發情時泌香量最大。且泌香量大小與動物體形大小、香囊大小。身體健康狀況和飼料中蛋白質含量有關。初泌的香青為黃白色,經氧化而色澤變深,最後形成褐色。初香帶有腥臊味,日漸淡化。取香有三種方式:一為刮香。即是特靈貓隔離,然後用竹刀將抹在木質上的香膏刮下,每隔2-3d取1次。二為擠香,將靈貓渡入取香籠中,人工予以保定,拉起尾巴,緊握後肢,擦洗外陰部,板開香囊開口,用手捏住囊後部,輕輕擠壓,油質狀香膏即可自然泌出,及時收集。取香後要在外陰部塗抹甘油,遇有充血現象可抹抗生素或破膠軟膏,防止發炎。三為割囊取香(即來貓取香)。人工養殖的靈貓有的冬季取皮或意外傷亡,即可割下香囊,而後將香囊陰幹或烘幹,或將香羹中的香膏挖出,這種香一般稱為死香。
【性狀】
性狀鑒別,鮮品為蜂蜜樣的稠厚液,白色或黃白色,經久則色澤漸變,由黃色變成褐色,質稠呈軟膏狀。氣香似麝香而濁,味苦。
取靈貓香置於手掌中,搓之成團,染手;取靈貓香少量,用火點之,則燃燒而發明焰;將靈貓香投入水中,不溶。
以氣濃、色白或淡黃、勻布紙上無粒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