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信念

有一個女孩,沒考上大學,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學教書。由於講不清數學題,不到一周就被學生轟下了講台。母親為她擦了擦眼淚,安慰說:“滿肚子的東西,有人倒得出來,有人倒不出來,沒必要為這個傷心,也許有更適合你的事情等著你去做。”

後來,她又隨本村的夥伴一起外出打工。不幸的是,她又被老板轟了回來,原因是剪裁衣服的時候,手腳太慢了,品質也過不了關。母親對女兒說:“手腳總是有快有慢,別人已經幹很多年了,而你一直在念書,剛開始幹怎麼快得了呢?”

女兒先後當過紡織工,幹過市場管理員,做過會計,但無一例外,都半途而廢。而每次女兒沮喪回來時,母親總安慰她,從沒有抱怨。

30歲時,女兒憑著一點語言天賦,做了聾啞學校的輔導員。後來,她又開辦了一家殘障學校。再後來,她在許多城市開辦了殘障人用品連鎖店,很快成了一個擁有幾千萬資產的老板。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兒湊到已經年邁的母親麵前,她想得到一個一直以來想知道的答案,那就是前些年她連連失敗,連自己都覺得前途渺茫的時候,是什麼原因讓母親對她那麼有信心呢?

母親的回答樸素而簡單。她說:“一塊地,不適合種麥子,可以試試種豆子;豆子也長不好的話,可以種瓜果;如果瓜果也不濟的話,撒上一些花種子一定能夠開花。因為一塊地,總有一粒種子適合它,也終會有屬於它的一片收成。”

聽完母親的話,女兒落淚了。她明白了,母親恒久而不絕的信念和愛,就是一粒堅韌的種子,她的奇跡,就是這粒種子執著生長出的奇跡。

螞蟻與鴿子

一隻螞蟻口渴了,便來到泉邊喝水。突然一陣風吹過,把正埋頭解渴的螞蟻一下子拋入水中。有隻鴿子正在泉邊的樹上休息,發現螞蟻危在旦夕,急忙摘下一片樹葉,拋向水中的螞蟻。螞蟻費盡力氣爬上樹葉,平安地上了岸。它對鴿子的救命之恩萬分感激,卻不知如何報答

這時,路邊走來一個捕鳥人,他看見了樹上的鴿子,立刻撒開捕鳥網。他正在得意地以為萬無一失時,螞蟻爬到他的手上狠狠地咬了一口。捕鳥人痛得鬆開了手,手裏的網張開了,鴿子從羅網中逃脫,飛向了天空。

助人者自助。

陽光下的守望

我見過一個母親,一個陽光下守望的母親。母親就站在7月炙熱的陽光下,翹首望著百米外的考場,神色凝重。母親臉上早冒出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將她的衣衫浸染得像水洗一樣,她的花白的頭發淩亂地貼在前額上。母親就這樣半張著嘴,一動不動地盯著考場,站成一尊雕像。

樹陰下說笑的家長停止了說笑,他們驚訝地望著陽光下的母親。有人勸母親挪到樹陰下,母親神情肅然的臉上擠出比初冬的冰還薄的笑,小聲囁嚅道:“站在這裏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場,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沒人笑她癡,沒人笑她傻,也沒人再勸她。

烈日下守望的母親舔了舔幹裂的嘴唇,目光掃了掃不遠處的茶攤,就又目不轉睛地盯著考場了。不知過了多久,也許半個小時,也許一個小時,母親像軟泥一樣癱在了地上。眾人一聲驚呼後都圍了上去,看千呼萬喚後她仍昏迷不醒,便將她抬到學校大門口的醫務室裏。

聽了心跳,量了血壓,掛了吊針,母親仍然緊閉雙眼。經驗豐富的醫生微笑著告訴眾人:“看我怎樣弄醒她。”

醫生附在母親耳邊,輕輕地說了句:“學生下考場了。”

母親猛地從床上坐起來,拔掉針頭,下了病床:“我得趕快問問兒子考得怎麼樣。”

我常常將這個真實的故事講給我的學生聽,學生說,這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無味的說教。

不準打我哥哥

剛上小學時,每到放學,我總喜歡拖著弟弟,偷偷摸摸地溜到國小的沙坑裏玩沙子。有一天,在這個有歡笑有汗水的沙堆中,發生了一件令我畢生難忘的事。那是一個比我高一個頭的小子,大聲嚷嚷,怪我弟弟侵犯了他的地盤。我站在沙坑外邊看著弟弟緊抿雙唇,睜著大眼睛瞪著他。我幸災樂禍地看調皮搗蛋的弟弟會怎麼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