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1)

人們說起王禪,有時不太敏感,甚至有不知道王禪其人者。但要說起鬼穀子,人們也許會精神一振。這是因為,鬼穀子這個人物和其傳奇故事已經流傳於世兩千多年了。現今,有相當一部分人不知道鬼穀子就是王禪,不知道王禪就是鬼穀子,要說他還有一個名字叫王子,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人們懷念鬼穀子王禪,是因為他曾經神秘地在世上流傳了兩千多年,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傳奇故事,乃至成了懸疑傳說。而這些奇妙的傳說,被人們傳了一代又一代,而且故事傳說的地域分布較廣。

在當今世界,人們似乎一下子又看到了鬼穀子存在的價值。一時間,世上就出現了鬼穀子兵法係列叢書。人們把鬼穀子學說從軍事、經濟、外交、文化旅遊、處世謀略等方麵都推出來了。一時間,人們從開始研究鬼穀子文化,發展到了爭奪鬼穀子故裏。據統計,全國各地說鬼穀子就是本鄉人的地方有七處,且傳說故事基本雷同。但是,人們沒有料到,就在河南周口,有一位文史調研員,也就是本書作者範卜鬥先生,他是一位癡迷的鬼穀子研究者。為了弄清楚各地的傳說真假,他自費一一去了這些地方進行調研。但結果發現,這些地方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有傳說故事,沒有曆史證據說明這些地方就是鬼穀子故裏。

與此同時,就在鄲城一帶的民間,也有相當多的美麗傳說,比如"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還說鬼穀子就是王禪,鬼穀子就是王子。說鬼穀子王禪會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等美麗的神話。

而在鄲城一帶,也確有王子莊,王禪廟,王禪塚等。這些村莊附近,也一代一代的流傳說,鬼穀子王禪就是王子莊人士,他也叫王子。經過調研驚奇地發現,鄲城這個地方有關鬼穀子王禪的傳說故事更為完整,也更為全麵。

於是乎,鄲城就成立了"鄲城縣曆史文化研究會"。研究會工作以來,很快掌握了鄲城曆史上傳說的煉丹遺址、"丹成"由來、王子升仙傳說等。於是,研究會迅速吸納了一批文史專家。專家們不辭辛苦,經過努力,終於在相關部門查找到了大量的文史資料,以及大量的"府誌"、"縣誌"。最終,欣喜地找到了確切依據。如典書記載說"鬼穀子,姓王名禪,戰國時楚國苦縣人"。同時一些府誌記載,如民國五年《淮陽縣誌》、清順治《陳州誌》、乾隆《陳州府誌》、民國二十二年《淮陽縣誌》等記載,都找到了王禪墓塚遺址。據史誌記載,當時的丹成(鄲城),先後歸屬過苦縣(鹿邑)和陳楚(淮陽)管轄。帶著這些喜訊,和專家們集中會戰的成果,人們確定了鬼穀子故裏,確定了鬼穀子的出生地和埋葬地。

本書作者,範卜鬥同誌,工作之餘,長期堅持業餘創作,先後出版多部專著,創作了數部微型電影、長篇小說和電視劇。其中,《王子升仙記》、《虎頭崗》、《丹成故事》已在國內數家省級以上電視台播出近百次,長篇小說《王禪傳奇》與《鬼穀子傳奇》是一部姊妹篇,都是範卜鬥同誌的力作,該長篇小說《鬼穀子傳奇》是他的新作。該同誌不忘家鄉,不辭辛苦,不圖報酬,辛勤創作,甘心奉獻的精神值得弘揚。

隨著該書的出版問世,鄲城縣百萬人民也隨時歡迎國內外各界朋友來鄲城考察參觀。

鄲城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呂振龍

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