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分享成功5

心靈創可貼

我和丈夫漢諾奇寫了一本書——《善行:如何開展一次善行革命》,許多美國人都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下麵這個故事是在芝加哥電台的一個脫口秀節目中,一位匿名聽眾在電話中與我們分享的。

“你在幹什麼呢?媽媽。”蘇茜問。

母親回答說:“我在為隔壁的史密斯太太做一個焙盤。”

僅有6歲的蘇茜問:“為什麼?”

“因為史密斯太太非常悲傷,她失去了女兒,心都碎了。這段時間我們應該好好照顧她。”

“為什麼,媽媽?”

“瞧,蘇茜,當有人非常非常沮喪時,他們就會在一些小事上出問題,比如做飯或是做其它家務。我們應該做一些事來幫助她,因為我們都是社區的一分子,而且史密斯太太是我們的鄰居。她再也無法跟她的女兒聊天或是擁抱了,再也無法做那些母女倆一起做的快樂的事了。蘇茜,你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女孩,或許你能想出辦法來幫助照顧史密斯太太。”

蘇茜認真地想著,怎樣才能為史密斯太太做點事呢。幾分鍾後,蘇茜敲了敲她的門。過了一會兒,史密斯太太開門應道:“蘇茜,你好。”

蘇茜發現,當史密斯太太問候他人時,聲音不再像以前那麼悅耳動聽了。

而且看來,史密斯太太可能一直在哭,因為她的眼睛又濕又腫。“有事嗎,蘇茜?”史密斯太太問道。

“我媽媽說您因為失去了女兒而非常非常悲傷,心都碎了。”蘇茜膽怯地把手伸了出來,那是一個創可貼。“這個用來治療您破碎的心。”史密斯太太強忍住淚水,嗚咽著。她蹲了下來,緊緊地擁抱著蘇茜,淚流滿麵地說,“謝謝你,親愛的小姑娘,這對我幫助很大。”

史密斯太太不僅接受了蘇茜的善行,而且非常珍視。她買了一個有樹脂玻璃框的小鑰匙扣,它可以掛鑰匙,同時也可以放家人的相片。為了能隨時看到蘇茜的創可貼,史密斯太太把它放進了鏡框裏,這樣就可以時刻告訴自己要快快康複。她非常明白恢複心靈的創傷是需要時間和幫助的。這個創可貼成了她康複的標誌,而她也不會忘記曾經和女兒共同擁有的喜悅與愛。

專注

國際物理學大師,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在回答自己何以取得成功的問題時說:“我不是特別聰明的孩子,上小學的時候跟班都困難,用墨水寫字,常常把墨水弄得滿紙都是,老師和父母為此經常批評我粗心.到了中學的時候,全班三十個人,我的成績也隻第五第六的樣子,但是那時我就發現物理對我很容易,所以上大學我就選擇了物理係,沒有猶豫,而且一輩子都沒有離開物理。沒有像別人那樣學了三年物理覺得不好改學化學,過了兩年又改學工程。從頭至尾我一直朝這一個方向走有很多孩子非常聰明,我的一個熟人就是這樣,各科的成績都很好,興趣非常廣泛,進了大學以後,先讀數學,後讀音樂,再後來又改讀生物,結果一生一事無成。”

有一個人本來是一位醫務工作者,但是他喜歡文學,他沒有像有些人那樣,寫幾天詩歌,又改寫散文,寫了幾天散文又感覺不如小說有分量,在朝秦暮楚中,結果一事無成。他選擇了很容易做得來的日記本方式,有讀書學習的學習日記,有記錄當時文壇大事和自己文學創作的文學日記,有記錄自己買書交友的交友日記。自七十年代起,他堅持不斷,至今已有十幾大部,一百多卷,二百多萬字,成為中國文壇上獨一無二的日記體作家。

他成功的訣竅是幾十年如一日地照著一個方向走。一個人如果每天拿出一個小時做一件事情,堅持不懈,不論他選擇了哪一種事業,他都會成為大家巨子。

一次開一道門

20年前,當我們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我和丈夫約翰就商量好了,我要在家裏做全職媽媽,因此我們就得隻靠一個人的工資生活了。為了還抵押貸款和學生貸款,我們緊衣縮食。我們常以通心粉和奶酪為主食,而且再也沒有去看過電影。

我們剪下商家的優惠券,並且買打折的商品。在星期二,廉價舊貨店會出售“新”商品;星期三,快過期的肉類和奶類商品會半折品。但是,對於這一切我早就習慣了,因這我從小就過著缺吃少穿的生活。因此為了擺脫貧困我早就定下了現實的目標,即上大學,擁有牢固的婚姻和一份事業。這些我都做倒了,但是,我仍然無法想象我的生活會永遠不如意。我的信仰更像是安全網,而不能成為我企盼美好生活的理由。

那天的一個電話讓我的生活有了轉機。“謝利嗎?我是比爾·波特。”我聽到叫話那端的聲音。比爾是一名上門推銷的推銷員,我上高中的時候,替他送過貨。“你願不願意再回來為我送貨?每周工作幾天。”我和約翰商量好,就去給比爾打工了。

你一看到比爾就會注意他與眾不同的外表。他的耳朵特別大,走路時,彎著腰,拖著步子,右手總攥成一個拳頭。他說話速度非常慢。那時少女時期的我不好意思提起這些事情,但再次為他工作後的一天,我問起了這個問題。

“比爾,你患有多發性硬化這類疾病嗎?”我問。“我患有腦癱。”他如實地回答。我想他知道我談及這個問題會很緊張。“但是,你怎麼會得這種病,它會惡化嗎?”“我出生時,醫生的鉗子傷到了我的大腦。我的病永遠都不會惡化,但也不會好轉。然而,這並不影響我成就決心要做的事情。”

比爾的樂觀使我吃驚,特別是這和我的悲觀情緒形成了鮮明對比。他感激他的父母,因為是他們教導他要有堅定的信念。他們努力培養他上公立學校,畢業後,父親對他說:“去找工作吧。”這不能說他的父親苛刻,而恰恰說明他不想嬌慣兒子。相反,他們堅持比爾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隻要他有決心,他們決不會讓他放棄。比爾獲得了沃特金集團公司的一次麵試機會,這個公司的推銷員要上門推銷家用藥物和香料。比爾對麵試官說:“我天生就會推銷,任何東西,隻要我信任它,我就可以推銷出去。您不妨給我個機會讓我試試看。”

這位麵試官給了他一份工作——不過,是試用。他敲響了一家又一家的門,被一次又一次地拒絕,後來,開始有人買比爾的東西。比爾每天沿著他的銷售路線工作八個小時,有時時間會更長,這樣,他成為了公司整個西北地區的頂級銷售人員。當然,這很不容易,每天早晨4點45分,鬧鍾就會把他叫醒,而他要坐7點20分開往市區的公交車。比爾需要充足的準備時間,“外表很重要,”他說。每天早晨,他都穿幹淨的襪子,熨得平平整整的褲子,還有白色的襯衫。他不扣袖口上的扣子,鬆鬆地係上鞋帶,把領帶放在手提包裏。在換乘車站附近,有一家旅館,那裏的幾個朋友會幫他扣上袖口上的扣子、係好鞋帶、打好領帶。然後,他就走上大街挨家挨戶地推銷,他對自己說:“下一個客戶肯定會說‘是’的。”更重要的是,比爾相信他們最終都會同意購買他的商品的。

後來,我又有了幾個孩子,但我沒有放棄為比爾打工。約翰的工資也長了,但我們繼續過著緊衣縮食的生活。這已經成為一個強迫性的習慣,我仍然為將來的生活擔憂,我的信條依然是要為將來買意外保險,而不是積極地應對目前的生活。而比爾持自己的信仰,每天早晨起來都對生活充滿最美好的希望。我會像比爾一樣樂觀地生活嗎?甚至,丈夫受我的影響,也非常沮喪。一個周末,約翰想去看電影。“我們可以去看7點鍾的那場。”“親愛的,我們為什麼不白天去看呢?”我問,“那樣會便宜些。”“但是,我們買得起電影票。”我知道約翰是對的,但我總是為將來擔憂。這種擔憂從孩提時就產生了,根深蒂固,我一直都無法擺脫它的束縛。

冬季的一天,天氣預報說波特蘭會有大風暴,比爾當然很高興。“這樣的天氣對一名上門推銷員是非常有利的,”他說,“因為人們都呆在家裏。”所以他把商品捆起來,挨家挨戶地去推銷,一直工作到完成銷售員任務。但這時,由於天氣的原因造成的糟糕路況,導致公交車停運了。他不得不搭便車回家,但是,他發現自家門前的那條車道太滑了。他多次摔倒又多次爬起,最終手腳並用地爬回了家,然而,他心裏特別高興,為那天圓滿的工作而高興。第二天上午,他把發生的事告訴了我。也許是由於長時間為比爾工作,愛到他樂觀精神的影響,我不再為將來的生活發愁了,而是開始享受生活。

我為比爾工作了20年。有時,以前的焦慮感還會襲擊我,但每當這時,我就會想起我的朋友比爾在他家門前結滿冰的車道上爬行的情景,我聽到他說:“謝利,生活中沒有阻礙,隻有挑戰。”當我向他學習時,我就會放鬆,就會感到自由。是的,比爾是最終讓我希望上帝在賜予我們機會時,每次隻開一道門。現在,我們家去看電影時都買全價的電影票,而且我們還舍得花錢買爆米花了。

一心一意

沒有人敢說他的精力和才智是無窮的。麵麵俱到者,往往一事無成。我見多了那些見異思遷的人。他們一會兒覺得“我能成為一名偉大的音樂家”;一會兒又認為“辦企業對我來說易如反掌”;一會兒又說“我若涉足政界,準能一舉成功”。到頭來,這號人隻是五音不全的業餘音樂愛好者、破產的企業老板以及失業的公務員。拿破侖曾這樣說:“戰爭的藝術就是在某一點上集中最大優勢兵力。”生活的藝術則是選擇一個高尚的目標,全力以赴地為之奮鬥。職業的選擇不能聽任自然,初出茅廬者都應該捫心自問:“我具有哪種本領?哪個工作才適合我?”如果力所不及,強求也是徒勞。如果你有個大膽又果敢的兒子,那麼,就讓他去當飛行員。因為留他在辦公室隻能埋沒他的才幹。但選擇一旦做出,除非發生錯誤或嚴重意外,你絕不可輕易改變主意。

在已確定的職業範圍內,仍有必要做進一步的選擇。一位作家不可能什麼小說都寫,一位官員不可能改變全世界。一位旅行家不可能走遍天涯海角。除此以外,你最好順從天意,擺脫權力欲。給你一點必要的選擇時間,但是有限。軍人在充分考慮了一道命令的後果之後,他們習慣於在討論中一語定奪:“執行!”你也可以同樣的方式,結束你的自我討論。

“明年我幹什麼?是繼續上學,還是就此工作?是先立業,還是先成家?”對這些問題,反複考慮是自然的,但是為自己限定一定的時間也是必要的。時間一過,就應當做出決定。“執行”的決定既已做出,就別給自己找後悔的理由,因為,世界上的事情總是在千變萬化。

為了保證忠實地執行自己做出的決定,經常製定既能體現長遠規劃,又能顯示近期目標的工作計劃是有益的。幾個月之後,幾年之後,再回頭看看當初的計劃,我們會對自己的能力和素質產生信心。但是,在項目眾多的計劃中,我們還有必要分清事件的輕重緩急。在這方麵,應該傾注全部的心血,全心全意幹你該幹的事。當你的思想和行動都朝著一個目標努力時,人便能夠快速達到目的地。然後,你可以回顧一下以往的足跡,察看一番走過的彎路,如果事業尚未成功,那麼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