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文化藝術的故事4(1 / 2)

第三章文化藝術的故事4

磨刀霍霍

【釋義】“磨刀霍霍”比喻準備活動。

【出處】此典出自宋代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木蘭詩》:“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這是《木蘭詩》中寫木蘭不肯接受賞賜,甘願回鄉返家,回到家鄉以後全家團聚時的幾句詩。大意是說:爹娘聽說女兒歸來了,急急忙忙地互相攙扶著出城迎接;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立即梳洗打扮等候聚談;弟弟聽說姐姐就要到家了,霍霍磨刀殺豬宰羊,準備歡宴。

薛譚學謳

【釋義】“薛譚學謳”比喻學無止境。淺嚐輒止,自我滿足,半途而廢,是不可能在學業上取得突出成就的。

【出處】此典出自《列子·湯問》:“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錢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薛譚向秦青學唱歌,還沒有完全學會,就自認為已全部掌握了,於是就想辭別秦青回家。秦青並不阻止他。在城外的大路上設宴給他送行,席間秦青跟著節拍唱出了悲泣的歌,歌聲震動了樹林,連空中飄動的雲彩也停住不動了。薛譚於是向老師認錯,要求回來繼續學習,終身不敢再提回家的事情。

秦青回頭對他的朋友說:“從前曹娥到東方的齊國去,途中斷了糧,路過雍門,賣唱謀生。走了之後,歌聲的餘音還在屋梁上回蕩,三天都沒有消失,左鄰右舍還以為她沒有離開。她到了一家客店,客店裏的人侮辱了她。曹娥因此拉長聲音痛哭一場,男女老幼都傷心愁悶,相噓流淚,三天吃不下飯。曹娥走了,又趕緊把她找回來。曹娥回來後,再拉長嗓音歌一曲,男女老幼高興得鼓掌跳舞,忘掉了剛才的悲傷。於是大家拿出豐厚財物送她走。雍門的人所以到現在還擅長於唱歌、痛哭,都是因為仿效了曹娥的遺音。”

雕蟲小技

【釋義】雕:雕刻。蟲:鳥蟲書,古漢字的一種字體。比喻技巧很差,微不足道。

【出處】唐·李白《與韓荊州書》。

韓朝宗是唐玄宗的荊州刺吏,他非常愛護青年文士,樂於提拔後進的人才,有不少青年經過他的推薦,得到了重用,施展了才華。所以,當時社會上的人們都非常敬慕他。

一天,李白給韓朝宗寫了一封信,即《與韓荊州書》。信中除對韓朝宗的為人學問大大地讚頌一番外,就是述說自己的誌願以及寫作方麵的情形。信的末尾說:“恐雕蟲小技,不合大人。”這是一句謙虛的話,意思是說:“恐怕我所寫的文章是微不足道的玩意兒,不合大人的心意和趣味。”

靡靡之音

【釋義】靡靡:柔弱,萎靡不振。香豔的或低級趣味的格調。指黃色、低級的音樂。

【出處】南宋·羅泌《路史·後紀十三下》。

春秋末年,晉平公花費了大量財力物力,在都城郊外,建造了一座奢華的宮殿。他在此賞歌觀舞,大宴賓客。並請晉國著名的樂師師曠來演奏和品評。師曠雙目失明。但常辨音而斷凶吉,並對晉王進行勸戒。

有一回,晉平公大宴群臣,酒酣之際,晉平公得意洋洋地說:“做國君最快活。”

這時,師曠正坐在他身邊,就搬起麵前的琴朝平公擲過去,晉平公趕緊避讓,琴碰在牆上摔壞了。

晉平公就問:“大師,你擲誰呀?”

師曠說:“剛才好像有個無恥小人在我身邊說話,所以擲他。”

晉平公說:“剛才是我在說話。”

晉平公手下的人要治師曠的罪,平公說:“放了他,我要把他的話作為警戒。”

還有一次,晉平公問師曠:“我已經快70歲了,想學點什麼,恐怕已經太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