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足智多謀8
與眾相得
南宋的嶽飛,一生不僅以出色的謀略和指揮藝術名揚海內,更以優良的品行與豐富的治軍經驗為人傳頌、感念。他在與金兵多年奮戰中,親手培育了一支作戰勇敢、軍紀嚴明、百姓愛戴的隊伍——“嶽家軍”。他的治軍經驗,據他的孫子嶽珂總結有六條:一是精選將士;二是勤加訓練;三是賞罰公正;四是號令嚴明;五是嚴格紀律;六是同甘共苦。
嶽飛組織的“嶽家軍”都是經過嚴格挑選的有誌於抗金事業的青年。他主張用兵之道貴精不貴多。部隊平時勤於訓練,技藝嫻熟,戰時皆奮勇殺敵,義無反顧。對於部下,嶽飛堅持有功必賞,有過必罰。
“嶽家軍”有條鐵的紀律:對百姓秋毫不犯。無論平時還是戰時,嶽飛嚴格約束部下,不許索取民間財物,不準擾亂百姓。若半夜人居民屯,寧宿於門外簷下,也不準驚動主人。百姓開門迎納,他們也不隨便入居。行軍打仗,嶽家軍不踐踏農田,不損壞莊稼;若士兵買物不給足價或私取百姓物品,一經發現,立即斬首。軍中上下口號是:“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於是他們深得百姓的愛戴和支持。“嶽家軍”每到一地,百姓載道十裏迎送。
嶽飛對於違抗軍令、破壞軍紀的官兵,不管親疏遠近、官職大小,均嚴懲不貸。他的部將傅慶是一位驍勇善戰、屢立戰功,深受嶽飛喜愛的將領和朋友。可是,傅慶高傲驕狂,直至心懷異誌,數犯軍紀。楚州之戰後,當嶽飛獎賞戰功者時,傅慶競爭功搶賞,擾亂軍心。嶽飛對傅慶毫不寬容,親手燒其戰袍,碎其金帶,並忍痛傳令將傅慶斬首示眾。這種秉公論處、大義無私的治軍態度,對部將和士卒教育極大。
還有一次,嶽飛令一部將分發犒賞,不料這位將領卻在發放中做了克扣,中飽私囊。嶽飛發覺後,申明軍紀,立即將其杖殺。
嶽飛在治軍中尤其注意嚴於律己,身體力行,以實際行動感化士卒將帥。嶽飛自己及家庭的生活十分儉樸。他不貪財,不愛色,終生不納妾。他規定:全家隻穿麻布衣服,不穿絲綿;家具陳設不求精美,飯食也不講究;諸子平時不準進酒,他自己也立誓不收複河北滴酒不進。起初,皇帝趙構賞其功,曾賜給嶽飛一幢住宅,讓他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安家。嶽飛懇辭說:“敵未滅,何以家為?”有人問他:“天下何時太平?”嶽飛回答說:“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怕死,天下太平矣。”
所有這一切,都無疑是激勵將士、構成嶽家軍戰鬥力無比強大的重要因素。正是由於嶽飛做到了“令素行者,與眾相得”,才使“嶽家軍”上下一心,團結奮戰。金兵畏其軍威,相互傳言:“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神妙莫測
南宋時期,金軍南侵,兵圍濟南。濟南知府劉豫在金人利誘下,殺害抗金將領關勝,投降了金國,後被金人冊封為所謂“大齊”國傀儡皇帝。他對金人感激不盡,甘心充當鷹犬,引誘、網羅了一大批無恥之徒,成為南宋北伐抗金、收複失地的一大障礙。
嶽飛得知劉豫巴結金國大將粘罕(金太祖的侄子),而金太祖的四子金兀術卻很討厭劉豫這一情況後,認為可以利用兩人之間的矛盾,鏟除劉豫。恰在這時,嶽飛的部屬抓獲了一名金兀術軍中派來的間諜。於是,嶽飛傳令把奸細押到帳前。那間諜跪在地上索索發抖,不敢仰視。嶽飛看了一眼,故意大聲斥責道:“你不是張斌嗎?我派你到大齊去約同劉豫誘騙四太子,想不到你竟一去不回!你說你幹什麼去了?”
那間諜被問得莫名其妙,他害怕被殺頭,一句話也不敢回答,隻是一個勁地叩頭。嶽飛又說:“劉豫以答應今年冬天以聯合出兵入侵長江為借口,把四太子誘騙到清河(今河北清河西)來。我且問你,為什麼違背我的命令而沒有把信送到?”那間諜聽到這兒才明白過來:嶽飛認錯了人,把他當成什麼張斌了!他為了保住性命,就順水推舟冒認了張斌,連聲道:“小的該死,元帥饒命……”嶽飛見計謀得逞,趕緊修書一封,上麵寫著與劉豫合謀害死金兀術的全部計劃。
嶽飛把信寫完後封入蠟丸內,一邊封一邊對間諜說:“我先饒你這一回,再派你到劉豫那裏去問清起事日期。速去速回,不得再誤。”嶽飛說完,讓士兵割開那間諜的大腿把蠟丸藏在裏麵,然後又告誡道:“千萬不可泄露這一機密。”間諜以為得到了重要情報,急忙回到金營,又忍痛把蠟丸取出交給了金兀術。
金兀術剝開蠟丸一看,又驚又怒,當即派人飛馬把蠟丸書交給金熙宗。金熙宗想起不久前,有人幾次告發劉豫同南宋宰相張浚派遣的使者有來往,相約圖金之事。況且當初金國立“大齊”也有把它當作金與南宋之間緩衝地帶的意圖,期望劉豫能夠辟疆保境,而金國則可以按兵息民。沒想到“大齊”建立起來,屢次向金乞兵援助,且每每以兵敗告終。想到這裏,金熙宗當即讓金兀術等人以“有急公事,欲登門同議”為名,將劉豫誘騙出京,裹挾而去,囚於金明池。劉豫被廢去齊王,偽齊政權至此告終。
嶽飛采取“反間利用”之謀,假借敵方間諜廢掉劉豫的事例,其效果相當於“借刀殺人”。
仁義使間
元朝末年,陳友諒攻陷了太平府,派人約張士誠協同攻打占據南京的朱元璋。
朱元璋得知敵情後,對將軍康茂才說:“二敵聯合,對我們十分不利,如果我們能先打敗他們中的一路,事情就好辦了。你能設法誘使陳友諒早一點來打我們嗎?”
康茂才略微考慮了一下,對朱元璋說:“主公,真是湊巧得很!我家有個看門的老人,姓秦。由於無兒無女,有一次餓倒在路旁,是我看他可憐領回家收養下來,一日三餐供他吃喝。老人過意不去,執意要幫我家照看門戶。我家哪裏用得著讓他看門?可是為了讓他心安,便聽從他去同那些小廝們一起看門了。這人過去曾侍奉過陳友諒,和他相識。讓秦老去誘騙陳友諒先來進攻我們,以分散敵人的力量,我看是有把握的。”
朱元璋聽了大喜,吩咐要進一步做好老人的工作,安排好進行誘騙的步驟,千萬別出了岔子。康茂才領命麗去。
康茂才回家後,派人請了姓秦的老人來,好言撫慰了一番。老人拍著胸脯保證必將陳友諒騙來。於是,康茂才就讓這個老人帶了一封書信,乘小船直到陳友諒軍中,詭稱:“將軍攻打金陵,康茂才願做內應。”
陳友諒信以為真,急忙問道:“康公現在在哪裏?”
老人說:“正把守著江東橋。”
陳友諒又問:“是什麼橋呢?”
老人說:“是木橋。”
陳友諒問清情況後,賞給老人許多錢,打發他回去。臨別時,陳友諒叮囑道:“我帶領軍隊趕到會合點後,以招呼老康為暗號。”
老人說:“知道了!”
姓秦的老人回來彙報了情況後,朱元璋大喜,他預先布置好了圈套,結果把自投羅網的陳友諒軍殺得大敗。
謀攻得法
大清康熙年間,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在南方發動了反清叛亂。開始時,由於得到一些地方反清勢力的響應,叛亂勢力很快蔓延到全國許多地區。
吳三桂手下有一員戰將名叫韓大任,曾在湖南與清軍作戰,失利後敗入福建。當時在福建參加平叛的清軍是由康王率的部隊。韓大任雖然是敗軍之將,但仍擁有幾萬人馬,對福建構成重大威脅,並揚言要攻取汀州。康王聞言大驚,欲發兵用武力進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