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明察秋毫3

欲擒故縱

李鐵橋剛去廣東某縣作知縣時,就遇到了一個爭立嗣子的案件,那是前任知縣遺留下來的。

告狀的是位老婦人,她說她丈夫早就去世,沒留下兒子;她丈夫的哥哥卻有兩個兒子,為了占有她的產業,大伯想把他的小兒子過繼給她,作合法繼承人。可是,小侄兒的品行很壞,揮霍無度,經常辱罵頂撞嬸母。嬸母十分厭惡他,便收養了另外人家的一個孩子。大伯發怒說:“按法律應由我這個兒子繼承!”她也很生氣地說:“立誰為嗣是我的事,我愛立誰就立誰。”雙方告到縣衙,但拖了幾年不能判決。新任知縣李鐵橋剛上任,雙方便來告狀。

一天,雙方齊集於公堂,大伯堅持說:“有兩個兒子,按法律規定,應過繼一個給我弟弟家。”

李鐵橋說:“對!你說得很有道理。”於是問婦人:“你有什麼理由來告狀?”

婦人說:“照規定是應立他兒子為嗣,可是,按人情應允許我自行選擇。他兒子浪蕩揮霍,來到我家必定敗壞家業;而且他性情凶頑,經常頂撞我,我已年老,怕靠他不住,不如選我稱心如意的人來繼承家產。”

李鐵橋大怒:“公堂上隻能講法律,不能徇人情!怎麼能任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呢?”那哥哥一聽趕快叩頭稱謝,旁邊的人也齊聲說對。於是,李知縣讓他們在結狀上簽字畫押,然後把哥哥的小兒子叫到麵前說:“你父親已經與你結斷關係,你嬸子就是你的母親了,你趕快去拜認吧。這樣一來,名正言順,免得以後再糾纏。”那孩子立刻向嬸母跪下拜道:“母親大人,請受孩兒一拜!”

嬸母邊哭邊說:“要立這個不孝之子當我的兒子,這等於要我的命,我還不如死了好!”

李知縣說:“你說這個兒子對你不孝,你能列舉事實嗎?”於是,那婦人便一件件地敘述,說得清清楚楚。李鐵橋對那哥哥說:“按照法律規定,父母控告兒子不孝,兒子便犯了十惡大罪,應當處死,現在這個孩子也應該按法律處治。”於是立即命令差役:“用棍棒打死那個兒子!”

那個哥哥一聽要打死自己的兒子,慌忙苦苦哀求,旁邊的人也紛紛跪在李鐵橋麵前請求免刑。李知縣沉默許久才說:“我怎麼敢不依法辦事呢!現在隻有一個辦法,就是不要他去做嬸母的兒子,這樣,她也無從以不孝重罪來告她侄兒,你兒子也可以不死在棍棒之下了。”

那哥哥叩頭流血,連稱照辦。於是,李鐵橋讓眾人改口供,由婦人立她所選中的人做了嗣子。

花錢論孝

某日,趙知縣升堂。堂下的原告、被告竟是一對父子。

老頭子說:“大人,我告那忤逆不孝之子,您瞧我,瘦得皮包骨頭,是因為他從不讓我吃飽喝足,望大人給我做主啊!”說完老淚縱橫。

趙知縣一拍驚堂木,怒指年輕人:“呔,不孝之子,為何忘卻養育之恩?”

年輕人結結巴巴地說:“大、大人,冤枉,冤枉啊!小的給父親的贍養費,一向分文不敢少啊!”老頭子一口否定。年輕人又連呼冤枉不止。

趙知縣問了半天,判決不下。他無可奈何地歎了口氣,叫差役取來兩串銅錢,每串有100枚,“當啷”一聲拋在地上,說:“好了好了,時間不早,每人拿一串去,吃飽了飯再來。”

飯後,趙知且重新升堂。他問擦著油嘴的老頭說:“這回吃飽喝足了吧?”

老頭子磕頭說:“多謝青天大老爺,小人吃飽喝足了,一百銅錢也用光了。

年輕人卻雙手捧著80多個銅錢說:“謝大人,小的也吃飽了,隻花了10多個銅錢,餘下的還給大人。”

趙知縣一聽,吩咐差役道:“快給我把老頭子拿下,重打40大板!”

老頭子“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渾身發抖地說:“大人大人,何故要責打小民?”

趙知縣滿臉怒氣:“你一頓要花100個銅錢,你兒子是個種田的,哪有那麼多錢任你揮霍呢?你連親生兒子都要誣告,如何打你不得?”

老頭子連連磕頭求饒。兒子也為他說情。趙知縣哪裏肯聽,連聲喊打。差役們蜂擁而上,按住了老頭子,棍棒高高地舉起,眼看要落下去。年輕人見了急得大哭起來,說:“青天大人,我父親年老體弱,如何經受得起40大板?小兒願代父受打!”說完匍匐在地上。

趙知縣這才叫差役放開老頭子,笑著問他:“看你兒子孝還是不孝?”

老頭子連聲說:“孝,孝,下次再也不胡告了。”

從此,父子和睦,合家歡樂。

縣令殺雞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說蘇州風景如何優美迷人,那園接園,山疊山,水連水,萬紫千紅,碧蓮粉荷,金枝銀葉;就說姑蘇城裏店鋪林立,行人熙攘,書畫墨器,南珍北味,也夠你目不暇接的了。且說張縣令上任後便坐著轎子逛大街來了。他隔著轎窗的竹簾子,一路走來一路看,眼睛睜得圓溜溜,心裏樂開了花。

當轎子路過蘇州名店“浦五房”熟食鋪時,一個農民攔轎告狀,縣令的興致敗了八九成。他走出轎子,看了農民可憐兮兮的哀求樣,又軟下心來,於是問農民:“你有什麼冤枉事?本官與你做主。”

農民氣憤地說:“青天大老爺,今天我售雞給浦五房,因議價未成,收回自己所帶來的雞。可是,我檢查籠中之雞時,發現少了一隻。”

縣令把店主喚出來問道:“本縣問你,為啥要賴他一隻雞?”

店主振振有辭地爭辯道:“咳!我們乃堂堂大店,怎麼會賴人家一隻雞呢?”

縣令又問:“店裏的雞是何時買的?”

“3天前買的。”店主伸出3個指頭。

“你們買回來還喂不喂食?”縣令又問。

“當然要喂啦。我們專門買了許多穀子和糠,來喂雞。”店主又答。

縣令轉身問農民:“你的雞又是怎麼喂的呢?”

農民答道:“我們鄉下人養雞,比不得城裏人,雞放養在外,讓它們自己去尋食。人都沒有吃,哪有穀子喂雞呢?”

縣令微微一笑,吩咐手下人將浦五房的雞全部宰殺,查看雞嗉。結果浦五房的雞,腹中裝的是穀子和糠,而唯有一隻雞腹中盡是草籽,碎石。店主一看傻了眼。

縣令斥責道:“大膽奸商,竟敢戲弄本官、期負鄉人,你說該如何處置?”

“我賠他雞,賠他雞。”店主驚惶不安。

縣令搖搖頭說:“賠一隻雞就夠了?賴一罰十,才算合理!”

農民對縣令千恩萬謝,店主隻得自認倒黴。

請吃壽麵

清朝光緒年間,某日廣東陵豐縣發生了這麼一樁家庭官司。

有個老婦人到縣衙告媳婦林氏不孝之罪。她悲切地哭訴著:“大人,平日裏,我受的是媳婦的冷言冷語,吃的是媳婦的冷粥冷飯。今天是我的生日,見她做了大魚大肉,滿想可以快快活活過個好日子,誰想,她把魚肉端到自己房裏,給我留的卻是青菜蘿卜湯。大人,你想想,我在這麼黑心的媳婦手下還能活得下去嗎?望青天大老爺替我做主哇!”

縣官忙責問林氏。那媳婦卻也哭了起來。婆媳倆倒像是來公堂上舉行哭鼻子比賽的,“嗚哩嗚哩”的好不熱鬧。眼淚把公堂打濕了兩大灘。兩旁的差役見了暗自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