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東門行
漢家三十六將軍,東方雷動橫陣雲〔1〕。
雞鳴函穀客如霧,貌同心異不可數〔2〕。
赤丸夜語飛電光,徼巡司隸眠如羊〔3〕。
當街一叱百吏走,馮敬胸中函匕首〔4〕。
凶徒側耳潛愜心,悍臣破膽皆杜口〔5〕。
魏王臥內藏兵符,子西掩袂真無辜〔6〕。
羌胡轂下一朝起,敵國舟中非所擬〔7〕。
安陵誰辨削礪功,韓國詎明深井裏〔8〕?
絕臏斷骨那下補,萬金寵贈不如土〔9〕。
題解
唐憲宗元和八年(813)三月,武元衡入朝為宰相,力主用兵討平淮西吳元濟的叛亂。當時淄青節度使李師道、成德節度使王承宗與吳元濟暗中勾結,並密謀刺殺武元衡。元和十年(815)六月三日清晨,武元衡上朝途中經過裏東門時遇刺身亡。柳宗元在柳州得知這一消息後,寫下這首詩,一方麵對武元衡之死表示悼念,另一方麵對藩鎮割據稱雄陰謀叛亂表示憤怒和譴責,同時也還有深刻總結曆史教訓的意味。東門行,為樂府古題。唐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卷上:“古詞雲:‘出東門,不顧歸。’言士有貧不安其居者,拔劍將去,妻子牽衣留之,願共鋪糜,不求富貴,且曰:‘今時清,不可為非也!’若宋鮑照‘傷禽惡弦驚’,但傷離別而已。”吳元衡遇刺於裏東門,故柳宗元借此題以詠其事。
注釋
〔1〕“漢家”二句:是說唐憲宗對淮蔡用兵,雙方以戰陣對壘。三十六將軍,《史記·吳王濞列傳》:“(景帝三年)七國反,書聞天子,天子乃遣太尉條侯周亞夫將三十六將軍,往擊吳楚。”東方,指吳元濟在蔡州割據。靁動,露,同“雷”,本指雷震動,這裏形容聲勢雄壯的戰爭。《漢書·司馬相如傳》載《子虛賦》:“楚王乃駕馴駁之駟,乘雕玉之輿,……雷動焱至,星流電擊。”顏師古注:“焱,疾風也。若雷之動,如焱之至,言其威且疾也。焱音必遙反。”《漢書·藝文誌》十著錄“兵形勢十一家”,班固雲:“形勢者,靁動風舉,後發而先至,離合背鄉(向),變化無常,以輕疾製敵者也。”陣雲,戰地煙雲。高適《燕歌行》:“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鬥。”又《塞下曲》:“青海陣雲匝,黑山兵氣衝。”〔2〕雞鳴函穀:《史記·孟嚐君列傳》:孟嚐君逃離秦國時,“夜半至函穀關。……關法,雞鳴而出客。孟嚐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盡鳴,遂發傳出”。客如霧:謂謀反的藩鎮屬下爪牙眾多。貌:表麵。心異:言對朝廷懷有異心的節度使。〔3〕“赤丸”句:意謂謀反的藩鎮爪牙密謀行刺武元衡。赤丸,《漢書·尹賞傳》:“長安中奸猾浸多,閭裏少年群輩殺吏,受賕報讎,相與探丸為彈,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者斫文吏,白者主治喪。城中薄暮塵起,剽劫行者,死傷橫道,袍鼓不絕。”夜語,指夜中密謀。飛電光,指以匕首等凶器行刺。徼巡司隸:指負責巡邏稽查的官吏。徼巡,《新唐書·百官誌》四上:“左右街使,掌分察六街徼巡。”司隸,官名,《周禮》秋官之屬。負責管理奴隸、俘虜以給勞役、捕盜賊。漢武帝時置司隸校衛,哀帝時改稱司隸。眠如羊:言軟弱無能且毫無防備。〔4〕當街”句:意謂歹徒行刺呼喝之時,武元衡的隨從護衛皆因懼怕而逃走。叱,喝斥。百吏,此指武元衡的隨從護衛。《舊唐書·武元衡傳》:“元衡宅在靜安裏,(元和)十年六月三日,將朝,出裏東門,有暗中叱使滅燭者。導騎訶之,賊射之中肩。又有匿樹陰突出者,以桔擊元衡左股,其徒馭已為賊所格奔逸,賊乃持元衡馬東南行十餘步害之,批其顱骨懷去。”馮敬:西漢文帝時人。《漢書·賈誼傳》載賈誼上疏:“陛下之臣雖有悍如馮敬者,適啟其口,匕首已陷其匈(胸)矣。”注:“如淳日:馮無擇子,名忠直,為禦史大夫,奏淮南厲王誅之。”顏師古注:“始欲發言節製諸侯王,則為刺客所殺。”這裏以馮敬比喻武元衡。〔5〕“凶徒”二句:意謂武元衡被刺殺後,李師道、王承宗等人聽了暗自高興,而那些主張削藩的大臣卻因畏懼也就閉口不言了。側耳,傾聽貌。潛愜心,內心暗自高興。悍臣,勇臣。《漢書·賈誼傳》載賈誼上疏:“陛下之臣雖有悍如馮敬者。”顏師古注:“悍,勇也。”杜口,閉口不言。〔6〕魏王”二句:暗諷唐憲宗對藩鎮用兵猶豫不決,而武元衡又沒有掌握實際的兵權,因而元衡之被刺殺,實在是無辜。《史記·信陵君列傳》載,魏安厘王派遣將軍晉鄙率領十萬大軍去救趙國,但魏王和晉鄙並非真心去救,而是持兩端坐以觀望。信陵君用侯贏之計,請如姬從魏王臥室內取得兵符,奪得晉鄙軍的指揮權,因此解了趙圍。子西掩袂,《左傳·哀公十六年》:“(白公勝)遂作亂,秋七月,殺子西、子期於朝,而劫惠王。子西以袂掩麵而死。”〔7〕羌胡轂下:司馬相如《諫獵賦》:“胡越起與轂下而羌夷接軫也,豈不殆哉!”敵國舟中:《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載吳起言:“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擬:仿效。按當時唐憲宗對吳元濟用兵不利,想求助於沙陀兵,而此前吐蕃已經對唐王朝構成很大威脅,所以柳宗元等人都反對求助於外援的做法,並認為關鍵在於君之修德。〔8〕“安陵”句:《史記·袁盎列傳》載,梁王遣刺客殺袁盎於安陵郭門外。削礪,指鍛工。《史記·梁孝王世家》載:“(梁王)使人來殺袁盎。袁盎顧之日:‘我所謂袁將軍者也,公得毋誤乎?’刺者日:‘是矣!’刺之,置其劍,劍著身。視其劍,新治。問長安中削厲工,工日:‘梁郎某子來治此劍。’以此知而發覺之,發使者捕逐之。”《索隱》:“謂梁國之郎,是孝王官屬。某子,史失其姓名也。”“韓國”句:《史記·刺客列傳》載,聶政,河內軹深井裏人。為韓仲子刺殺韓相俠累。事成,自毀麵容,而後自殺。因此人們無法認出他是誰。詎,豈。〔9〕絕:斷肌之意。《柳河東集》卷四十二注“臏音穰,秦晉謂肥日胺。按“胺”一作“滕”,一作“咽”。這裏“絕斷骨”即《舊唐書·武元衡傳》載刺客刺殺元衡,“批其顱骨”之意。那下補:言無可補救。按“下”一作“可”。何焯日:“‘下’,一作‘可’,然‘下’字較勝,言如何下手也。”“萬金”句:意謂縱然給以萬金撫恤,也是無濟於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