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4
24.薑夔的宋詞故事
南宋光宗時期有一年除夕,江南下起了大雪,在兩浙路吳縣到吳江的運河裏,一條條載著年貨的船匆匆駛過。聽著兩岸劈哩啪啦的鞭炮聲,船夫們都在拚命地劃著船,為的是盡早趕回去,全家過個團圓年。這時,運河中由北向南駛來一條小船,船上的人一麵慢慢劃著槳,一麵含笑望著艙口。原來,船艙口正坐著一個三十五六歲的書生,手裏拿著一支洞簫在嗚嗚地吹著,艙內坐著一位妙齡女郎正伴著簫聲,低低地唱著,那聲音雖不甚大,卻清亮悅耳,婉婉轉轉,動人心魄……
這個書生便是當時著名的詞人薑夔。一個月前,曾做過參政知事,如今退隱石湖的範成大請他去作客,兩人賞花飲酒,作詩賦詞,相處得十分融洽。
一天傍晚,小雪剛剛下完,湖麵波光粼粼,不時有小魚飛快地跳出水麵,蕩起層層漣漪。吃完晚飯,範成大邀薑夔踏雪賞梅。二人沿著屋前的湖濱漫步著,湖岸,一叢叢竹子秀麗挺拔,冰雪掛在竹葉上,景象十分壯觀。二人賞玩的十分開心。突然一陣輕風吹過,帶來一陣沁人心脾的幽香,二人不覺一同抬頭向前看去,隻見在一叢竹子背後,緊靠湖邊處一株老梅正在怒放。二人透過稀疏的翠竹,看到老梅傾斜的樹幹上長滿青青的苔蘚。在大大小小的枝頭掛滿了盛開的花朵,像一樹潔白的雪,與樹下之雪相映成趣。老梅影子投到湖麵上,隨著水波的起伏在輕輕地晃動。二人緩緩地繞過竹子,靠近梅樹,在樹下靜靜地向上凝望著,仿佛進入一個優美迷離的夢境,一動就會使它消失似的。二人如醉如癡地觀賞著,讚歎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神奇造化。很久,範成大對薑夔說:“賢弟何不作一首詞來讚歎眼前的盛景呢?”薑夔既善於詞章,又嫻於音律,每每創製新的詞牌,因此這一提議正中下懷。範成大呼下人搬來桌椅,取來紙筆墨硯,與薑夔坐在梅樹下,一邊飲酒,一邊製曲填詞。
薑夔喝了幾口酒,他的臉上泛起了紅暈。他拿起隨身攜帶的笛子吹奏起來。笛聲裏,他想起了以前的是是非非,這愛和恨編織成一張巨大的網把他罩在裏麵,令他心醉,又令他心碎。那天明即消逝得無影無蹤的梅花女神、西出邊塞的王昭君、還有那先是被漢武帝“金屋藏嬌”但終遭遺棄的陳皇後的倩影都在他的麵前出現。薑夔放下笛子,夢遊一般在樹下徜徉著,吟詠著。過了很久,他鋪開紙,提筆在紙上揮灑起來:
辛亥之冬,予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宋初詩人林逋(諡號和靖先生)的《山園小梅》詩有句雲:“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現在薑夔將其中的“暗香”、“疏影”四字借用下來,作為自製新曲的詞牌名字。範成大見了詞稿,驚喜異常,再三吟詠,愛不釋手。他找來家伎小紅和幾個樂工,請薑夔將詞與曲譜一並傳授給他們,讓他們即刻練習演奏和演唱。家伎與樂工們便認真地演練起來。第二天晚上,已演習精熟,小紅便在月下演唱起來。這月夜飄蕩的歌聲仿佛與空中暗暗浮動的梅香融為一體,使人分不清究竟是梅花散發的幽香,還是梅曲帶來的芬芳。範成大聽後連連讚道:“這真是詠梅的佳作啊!”薑夔自己也怡然自得。
轉眼除夕即將來臨,殷勤的主人留薑夔在石湖過年,但薑夔卻歸心似箭,執意要回到吳興的家中過年。因此便在除夕這天的早晨與範成大告別。臨行,範成大將自己心愛的家伎小紅送給薑夔,讓這位擅於歌唱的姑娘時時陪伴在詞人身旁……
歸途中,薑夔想起自己在石湖寫的二首詠梅詞,十分自得,一時意興盎然,便取出洞簫,自己一麵吹,一麵讓小紅低聲演唱……於是便出現了文章開始時的那一幕。
《暗香》一詞,以梅花為線索,通過回憶對比,抒寫作者今昔之變和盛衰之感。全詞可分為六層。上片,開篇至“不管清寒與攀摘”五句為第一層,從月下梅邊吹笛引起對往事的回憶。那時,作者同美人在一起,折梅相贈,賦詩言情,情境況何等幽雅,生活何等美滿!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何遜而今漸老”兩句,筆鋒陡轉,境況突變,作者年華已逝,詩情銳減,麵對紅梅,再難有當年那種春風得意的詞筆了。從“但怪得”至上片結尾為第三層。這兩句點題,寫花木無知,多情依舊,把清冷的幽香照例送入詞人的室內,浸透著周圍的一切,免不了撩起深長的情思。下片寫身世之感。從“江國”到“紅萼無言耿相憶”是第四層,感情曲折細膩而又富於變化。敘寫獨處異鄉,空前冷清寂寞,內心情感波瀾起伏:先是想折梅投贈,卻又怕水遠山遙,風雪隔阻,難以寄到;次想借酒澆愁,但麵對盈盈翠盞,反而是“酒未到,先成淚”;最後,作者想從窗外紅梅身上來尋求寄托並據以排遣胸中的別恨,然而引起的卻是更加使人難以忘懷的回憶。“長憶曾攜手處”兩句,是第五層,這兩句說明詞人最難忘情的是西湖孤山的紅梅,它傲雪迎霜,幽香襲人,壓倒了凜冽的冬寒,似乎帶來了春天的信息。當時“攜手共遊”,何等愜意!結尾兩句又是一層,詞筆頓時跌落,終於又出現了萬花紛謝的肅殺景象。“幾時見得”一句埋伏下許多情思,引起無限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