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5
22.牛虻
六月一個炎熱的傍晚,大學生亞瑟,一個滿頭黑發,深藍眼睛,非常漂亮的青年,來到神學院,向院長蒙泰尼裏請教。在花園裏,當蒙泰尼裏得知亞瑟參加秘密的革命活動後,緊緊地握住他的手,用圓潤、響亮,富於抑揚頓挫的聲音,極力勸阻。亞瑟把蒙泰尼裏當做自己的良師和慈父,用一片赤誠的心對待他。在去阿爾卑斯山遊玩之前,蒙泰尼裏再次勸阻亞瑟,但始終沒有動搖亞瑟的決心。
不久,蒙泰尼裏被調到羅馬當主教去了。新院長卡爾狄神甫,成為亞瑟的懺悔神甫。亞瑟不知道卡爾狄是警方的密探,在一次懺悔中向他坦白了自己對波拉的妒意。那是在一次秘密集會上,亞瑟遇見了童年時代的他深深愛著的女友瓊瑪。她被波拉熱情洋溢的講話所吸引,亞瑟發現波拉對瓊瑪似乎也產生了感情。他佩服這位比自己更成熟的革命家,也不由自主地產生了妒忌的心情。經過卡爾狄的誘騙,亞瑟泄露了自己和波拉的青年意大利黨員的身份和他們的一次秘密行動。
當天夜裏,亞瑟被捕了。審問時,他識破了一份偽造的波拉的口供,警方的陰謀沒有得逞。直到被釋放出獄,他才明白他和波拉的被捕完全是卡爾狄神甫出賣的。等在監獄門口迎接他的瓊瑪,誤以為是他出賣了波拉,憤然打了他一個耳光離去。
亞瑟心亂如麻,回到家裏。突然,哥嫂怒氣衝衝闖進屋裏,把他的母親格拉迪斯和蒙泰尼裏的親筆懺悔書扔給他看,原來蒙泰尼裏是他的親生父親,他是天主教徒的私生子。可是蒙泰尼裏一直用謊話欺騙他。雙重打擊,摧毀了他對天主教的幻想。他決心與反動統治和偽善的天主教會作無情的鬥爭。接著,他布置了投河自殺的假象,偷偷乘船到拉丁美洲,開始了新的生活。
13年過去了,亞瑟化名裏瓦雷茲,回到意大利進行革命工作。由於他以“牛虻”為筆名發表文章,揭露反動當局和天主教會,人們也稱他為“牛虻”。在南美的流浪生活,使他體驗了世態炎涼,飽嚐了人間辛酸,他已成為一個堅定成熟的革命戰士。他皮膚黝黑,跛了右腳,左臂彎曲,左手殘缺了兩個指頭,臉上也留下了傷痕。
馬尼克黨決定邀請牛虻參加他們揭露教會欺騙的工作。這時正值新教皇上台,他手段毒辣,采取了一些表麵的改革措施,讓蒙泰尼裏當上了紅衣主教。牛虻的諷刺文章擊中了蒙泰尼裏的要害,瓊瑪十分佩服。
當年亞瑟失蹤,瓊瑪精神上受到打擊,被帶回英國休養,波拉出獄後流亡英國,他們結了婚,有了孩子。後來丈夫和孩子相繼病故,她隻身回到意大利,投身革命活動,成為馬尼克黨的積極黨員。
牛虻不知疲倦,舊病複發,瓊瑪和同誌們輪流護理他。他把自己在南美的痛苦經曆告訴了瓊瑪,使她懷疑眼前的牛虻就是亞瑟,並且把亞瑟少年時代的照片給牛虻看,牛虻說死去了的還是讓他死去吧。
牛虻勸瓊瑪投身到武裝起義的實際鬥爭中去,並且在瓊瑪的幫助下,把軍火從英國運到了意大利,牛虻冒險去安排一切。臨行前,他答應把一切告訴瓊瑪。
牛虻剛和接應他的人接上頭,就被暗探和武裝的士兵包圍了,在掩護其他同誌脫險時,蒙泰尼裏出現在槍口之下,牛虻身子搖晃,手垂了下去,被捕了。
上校用盡威逼利誘的手段,也沒能使他招供。於是,蒙泰尼裏來到牢房。牛虻隻說是要殺老鼠。
當天夜裏,牛虻用同伴送進來的銼刀,銼斷了鐵條,但是他在監獄的甬道裏暈倒了,越獄失敗了。
上校給他戴上了鐐銬。七天以後,蒙泰尼裏又單獨地來看他了。這一次,他知道了眼前的牛虻就是失蹤的亞瑟。但是他拒絕和亞瑟一起走。
蒙泰尼裏毫不猶豫地把牛虻交給了軍事法庭,牛虻被判處死刑。
奉命執行死刑的士兵不忍開槍,牛虻命令他們瞄準些。他倒下了。
瓊瑪接到牛虻的信,他就是亞瑟,他希望人們堅定團結起來,給敵人以猛烈的打擊。
蒙泰尼裏瘋了,不久去世。
23.變色龍
警官奧楚蔑洛夫穿著新的軍大衣,提著小包,穿過市場的廣場。他身後跟著一名巡警,端著一個篩子,盛滿了沒收來的醋栗。四下裏一片沉靜。廣場上一個人也沒有。商店和飯館的門無精打采地敞著,麵對著上帝創造的這個世界。
忽然,奧楚蔑洛夫聽見一陣喊著,緊跟著傳來了狗的尖叫聲。一條隻有三條腿的狗從商人彼楚金的木場裏一顛一顛的跑出來,後麵一個人邊追邊打,嘴裏還不停地叫喊著。四周很快聚了一群人。
奧楚蔑洛夫向人群中走去。追狗的那個人正舉起右手,把一個血淋淋的手指頭伸給人們看。奧楚蔑洛夫認出這個人正是首飾匠赫留金。赫留金忙向警官申訴:他無緣無故地被這狗咬傷了手指,無法再做工。必須叫狗的主人賠償。奧楚蔑洛夫表示一定不會輕易放過這件事,嚴厲查處,好好管教狗的主人。
警官命令巡警,把這狗弄死好了。他又隨口問了問狗的主人。人群裏有人說這狗是席加洛夫將軍的。奧楚蔑洛夫頓感天氣熱得要命,脫掉了大衣。他否定了原判,原因是,它那麼小,怎麼會咬著赫留金的手呢?他的手一定是給小釘子弄破的,想趁機得一筆賠償費。
巡警經過一陣深思,說這狗不是將軍家的。警官也認為將軍家的狗都是名貴的,純種的,而這條狗完全是個下賤胚子!赫留金受了害,他絕不能不管,一定要好好教訓狗的主人。
奧楚蔑洛夫剛作了判決,巡警又接著說,這狗是將軍家的,人群中有人也這麼說。警官又慌得趕忙穿上了大衣,覺得挺冷。他讓巡警把這條狗帶到將軍家去問問清楚,說不定是條名貴的狗,並特別強調,狗是他找到的,派人送上門。至於赫留金的手指頭,都怪他自己不好!
將軍家的廚師正好由此經過,他聲明他們那從沒有這樣的狗。奧楚蔑洛夫一聽,立刻下了命令,將這條野狗弄死算了。
廚師接著說,這狗不是將軍家的,但它是將軍的哥哥的。奧楚蔑洛夫的臉上又馬上洋溢出含笑的溫情。他誇讚這小狗伶俐,並且還會咬人,真是不賴。廚師將狗帶走了。那群人就對著赫留金哈哈大笑。
奧楚蔑洛夫恐嚇赫留金說,他早晚要收拾他。說完穿過市場的廣場徑直走了。
24.雪國
島村是一個有妻室兒女的中年舞蹈家,依靠父母的遺產過日子,成天無所事事,有時實在閑得無聊,也寫一些有關舞蹈方麵的文章,倒不是想在這方麵有所造詣,純粹是一些隨心所欲的想像和消遣。
島村第一次到雪國是在滿山一片新綠的登山季節,他從山上下來回到旅館,想找一個藝妓,女傭人就把駒子領來了,駒子給他的印象是難以想像的潔淨。島村隻想和她交朋友,不願褻瀆她;島村讓駒子幫忙找個藝妓,被她拒絕了。駒子坦率地把自己的身世告訴了島村。她出生在雪國農村,被生活所迫,到東京當過陪酒侍女,以後有一個愛她的男人把她贖了出來。回家鄉雪國打算做個舞蹈教師生存下去,可是才過一年半,那個男人又死了。迫於無奈,隻好到三弦師傅家裏學藝,有時也到宴會上去表演。最後,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當了一名藝妓。島村也談了自己對歌舞的見解,使駒子很感興趣,非常敬佩他。
島村第二次到雪國是在下過初雪之後的冬天,這次與駒子的往來更頻繁了。駒子告訴島村,她喜歡寫日記,她的日記是從到東京當侍女以前寫起的,同時,還經常看小說、記筆記,從15歲起,把看過的書都記下來,這樣的筆記本已經累積到10本了。後來島村得知駒子掙錢是為了給她的未婚夫行男(舞蹈老師的兒子)治病。使島村感到迷惑的是,雖然駒子是為了行男才當的藝妓,但她並不愛他,一直是葉子在照顧行男。島村對葉子越來越肅然起敬,越來越感到她神聖,而對駒子的情感也變得複雜起來。第二天,駒子讓葉子把三弦和琴譜送到島村的房間裏來,好在這裏練琴。島村發現,駒子彈三弦琴的技巧比當地一般藝妓精湛得多,她不僅用普通琴書來練習,而且還要鑽研比較高深的樂譜,這都和她平時不懈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不過在島村看來,這是美好的徒勞,是值得可憐的對遙遠未來的憧憬。島村要回東京,駒子前去給他送行。這時,葉子匆匆跑來,說行男病情危險,要駒子趕快回去看看他。駒子卻執意要送島村而不願立刻回去,島村對駒子產生了生理上的厭惡,在回京的列車上,心裏十分難受。
島村是在蛾子產卵、萱草茂盛的秋天,第三次來到雪國。島村向駒子打聽行男的情況,駒子說,行男已經死了。駒子雖然一心一意愛著島村,但島村卻覺得這一切都是徒勞的,他一麵憐惜駒子,一麵也憐憫自己。他看到駒子比以前更成熟了,生活也越來越艱辛了,藝妓的淒涼歸宿也開始在駒子身上顯露了出來。但他更為葉子的美所傾倒,葉子不僅有美麗的外表,而且有美麗的心靈,她經常去給行男上墳,還求島村要好好對待駒子。這都使他心裏感到十分難受,仿佛夢幻就要消失。島村這次在雪國逗留了很久,好像忘記了自己的妻室兒女。當冬季臨近時,島村決定離開雪國回到東京。臨行前,當地發生一場大火,駒子和島村隨著人群向火災現場跑去,他們看見一個女人從樓上摔了下來,原來她就是葉子。不知什麼原因,島村總覺得葉子沒有死,“她內在的生命在變形,變成另一種東西”。駒子卻踉踉蹌蹌地跑過去,一麵抱著葉子,一麵拚命大喊:“讓開,請讓開!”島村聽到駒子瘋狂地叫喊,企圖靠近她,不料被人群推到一邊去了,等他站穩了腳跟,“抬頭望去,銀河好像嘩啦一聲,向他的心坎上傾瀉了下來”。
《雪國》的情節朦朧而跳躍,人物之間的關係撲朔迷離;它們在川端康成的精巧安排下,清晰地表現出一種虛幻的境界,其核心內容就是說人生的一切都是“徒勞”,都是白費力氣。這就是《雪國》要表現的主要思想,即川端康成的虛無主義創作思想。讀《雪國》,我們明顯地感覺到紫式部《源氏物語》的情味,時代可以發展,生活不斷變化,但人與人之間的情愫卻是亙古難變的。
從藝術上看,《雪國》借鑒“意識流”小說的結構特點,大部分內容是在島村的意識流動中展開的,其他人物的意識活動隨他而沉浮顯現或重疊呼應,使小說中的意識活動呈現多層次的狀況。其次,《雪國》中的人物是作家生活感覺的對象化,島村含糊混亂的心理,駒子令人不能信服的愛情,葉子流星般的行蹤與毀滅,行男道具似的存在,都衝破了人物自身邏輯的約束。再次,作家以敏銳、纖細、新穎的感覺,用幽雅、旖旎、詩意化的文筆對人物肖像、心理以及大自然的景色的著力描寫,產生“一種虛構之美”。葉子“透明的幻象”,駒子在陽光、雪光輝映下呈現在鏡中的影像,都伴隨著島村不著邊際的遐想,都是一種虛浮而神秘的美的描寫。同時,川端康成在《雪國》中的每一筆景物都為明顯的思想感情所浸透,為含蓄的象征性所充斥。景物大多用島村的眼光反映出來,作為人物內心活動的出色的外部表現發揮著作用。它們雖然美,但已很少顯露景物自身固有魅力,隻是為裝點虛無世界而存在的人工美。最後,小說以島村二去雪國偶遇葉子為小說的開篇,時虛時實,時遠時近,加上島村的浮想,所以小說的開頭撲朔迷離,給人以朦朧感。小說結尾的大火,純屬偶然。但它使小說的情節,人物的命運戛然而止。這不僅使現實與夢幻合而為一,而且表現了人生猶如一個未知數,產生永遠捉摸不透的虛無感,對表現作品的思想具有畫龍點睛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