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氧氣
氧氣,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氣體。有了氧氣,人才能夠生存,一般人隻要離開氧氣3、4分鍾,心髒就會停止跳動。可能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氧氣是外國發現的,其實不然,據史料考證,最早發現氧氣的國家是中國。
世界上最早發現氧氣的是我國唐朝的一位名字叫馬和的煉丹家。馬和在煉丹的過程中認真地觀察各種可燃物體,如木炭、硫磺等在空氣中燃燒的情況後,又經過多次的實驗證明:空氣的成分非常複雜,主要是由陽氣(氮氣)和陰氣(氧氣)兩種氣體組成的,其中陽氣比陰氣多得多。在燃燒物體的過程中,馬和還發現,陰氣可以與可燃物一同燃燒掉,把它從空氣中排除出去,而陽氣卻仍然可以安然無恙地留在空氣當中,說明了陰氣是可以燃燒的,但是陽氣卻不能燃燒。馬和還進一步指出,陰氣存在於青石(氧化物)、火硝(硝酸鹽)等物質當中,隻要用火來加熱它們,陰氣就能放出來。馬和還認為,在水中也存有大量的陰氣,不過很難把它們放出來。馬和對氧氣研究的這些重大發現,比歐洲早1000多年。
馬和把畢生的精力都放到了對氧氣的科學研究當中,並把一生的研究成果記載在一本名叫《平龍認》的書中。該書共68頁,於唐肅宗至德元年(756)3月9日出版,一直流傳到清朝。後來,德國侵略者為了讓全世界人認為這些研究成果是德國發現的,在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時候乘亂搶走。但是,史料俱在,史實不容篡改,我國古代著名科學家馬和對氧氣的研究成果,已經載入世界科學發明與創造史冊。玻璃
關於玻璃的由來,國外有種說法是說在3000多年前,一艘滿載著大塊的天然蘇打的大商船由於海水落潮,在地中海沿岸的貝魯斯河口旁的沙灘擱淺了。船上的腓尼基人在海灘上做飯。他們從船上搬來了做飯的大鍋,又用幾塊大塊的天然蘇打支起鍋做起飯來。吃過飯後,他們收拾好東西,準備回船了。一個船員突然喊道:“你們快看,這是什麼東西?閃閃發光,多好看!”大家圍上來仔細看,隻見這些東西玲瓏剔透,晶瑩明亮。原來,這海灘上都是石英砂,在船員們燒火做飯的時候,支著鍋的天然蘇打在高溫下和石英砂發生了化學反應,變成了玻璃。腓尼基人在無意中發現了這個秘密後,就開始了玻璃的生產。他們用特製的爐子把石英砂和天然蘇打一起熔化,煉出玻璃液體,然後再做出各種各樣的玻璃製品來。不久,他們這種製造玻璃的秘密就被人泄露了出去。
但是,我國的考古學家卻在河南洛陽一座西周早期墓葬中發現了白色的玻璃珠。後來又在陝西寶雞的西周墓葬中發現了上千件透明的玻璃管和玻璃珠。西周距今大概有近4000年的曆史,中國人發明玻璃顯然比外國早1000多年。玻璃的發現,證明了中國玻璃不是西方傳入的。
據考證,我國在戰國至秦漢時期,玻璃製造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而且出現了藍、綠、黑、紅等彩色玻璃,以及俗稱“蜻蜓眼”的多色玻璃珠。我們經常玩的“彈球”,大概就是那個時代流傳下來的吧。可到了三國以後,我國的玻璃製造方法曾一度失傳。北魏時,大月氏人曾到山西大同傳授燒製玻璃的技術,中國的玻璃工業才又得到複興。到了隋朝初期,人們又重新研製出了綠色透明玻璃。現在,我國的玻璃製造工藝仍處在世界先進水平。瓷器
瓷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之一。從製作的工藝原理上來說,瓷器是由陶器發展而來的,但和陶器又有本質的區別。遠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我們的祖先就已利用瓷土做原料,經高溫燒製精美的硬陶,這為後來瓷器的發展創造了一個重要的條件。到了商代,人們又發明了玻璃質釉。這一切都為中國瓷器開始了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