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子 紹定元年 大金 正大四年
己醜 紹定二年 正大五年
庚寅 紹定三年 正大六年
辛卯 紹定四年 正大七年
壬辰 紹定五年 金改年春曰開興夏改曰天興 天興元年
金國為大軍合圍汴京。金人百計守城。四月天向熱。大軍意將還師。又講和好。取太子金紫為質。所與金帛無數。城中雖暫退敵師。然兵疲力盡。河南蕩析。宋師瞰其南。洪寇擾其東矣。天使複至命。金主黜尊號拜詔稱臣。去冠冕髡剔。為西京留守交割京城。金主難之。親率護衛軍五千人突圍而出。與大軍戰獲勝。左丞相完顏白撒奏。請過河取衛州截其歸路北至衛州。大軍雲集。金主急回被其追及。元帥賀都喜死之。先是金主既出囑崔立以留守事。衛州既敗。諸軍從者止二千人。汴京聞之。崔立盡殺朝官之在京者。以太後皇後皇妃公主皇兄荊王降於大軍。悉取宮中金帛珠玉玩好之物以獻。自稱鄭王兼丞相。大軍因而授之加河南行省權皇帝。金主留歸德府(大金國誌)。
癸巳 紹定六年 大金 天興二年
金歸德絕糧。六月戊戌金主自毫遷蔡州。宋十一月遣襄陽太尉江海.襄陽帥孟珙。以兵四萬人攻蔡州駐城南。帥臣史嵩之(彌遠侄也)運糧十萬給南北軍。且置榷場於城南更相貿易。大軍賴之。十二月初九日大軍攻外城克之。十六日大軍並力攻西城弗克。十八日大軍複大至鑿其西城。十九日金主悉出禦用器皿賞軍士。二十二日金主微服將馬軍百步軍千夜出東城將遁。及柵不戰而還(金誌)。
甲午 端平元年 大金 天興三年 金亡
金正月初十夜。摘三麵精銳軍備西城。天未明大軍至方大戰。南麵宋兵萬餘以薄城矣。金主知城必破。乃詔大臣。遜位於東麵總帥丞麟。丞麟西向固讓。金主自持符璽授之曰。朕所以付卿者。豈得己哉。以朕體肥不便鞍馬。城陷之後馳突必難。顧卿平昔以趫疾聞。且有將略可稱。萬一得免使祚胤不絕。此朕之誌也。強以符璽。丞麟跪受之。金主退閑合門而自縊之。宣徽使溫敦命東上合門使事仆散斜不失。引後主丞麟升正座。身披甲胄。立受百官拜禮成鹹出迎大軍戰。南城之陴皆宋師旗幟四麵鼓噪夾攻。聲震天地。守者開門縱大軍進。金兵巷戰久不能禦。退保子城。後主丞麟知主崩。率百官詣前拜泣。謂眾曰。先帝在位勤儉寬仁。圖複舊業有誌不就。可哀而已。吾欲諡曰哀。酬酒未終。大軍已至城下攻急城陷。後主為亂軍所害國亡。諡金主哀者鹹謂未盡也。廟號義宗。
金自徽宗重和戊戌稱帝。至是端平甲午九主合一百一十七年而亡。義宗既自縊。權點檢完顏斜烈覺之。矯製召丞禦石盞氏。近侍局大使焦春和.內侍局殿頭宋規。赴義宗前斜烈曉以名分。與三人者皆從死。初斜烈將從死。遺言奉禦絳山。使焚於義宗縊所幽蘭軒。火方熾子城陷。近侍左右皆走。獨絳山留為大軍所執。問之為誰。絳山曰吾奉禦也。大軍帥曰。眾皆走而汝獨留何也。絳山曰。吾君已崩。吾欲收其骨瘞之。大軍笑曰。汝狂者耶。汝之命不能保能瘞君骨耶。絳山曰。汝事汝君。吾事吾君。吾君有天下十餘年。功業弗終。身死忍徒暴露遺骸與士卒等同耶。吾逆知汝必不違我情。吾故留於此也。大軍以其言白倴盞。倴盞曰。此奇男子也。許之。絳山乃入掇其餘燼。[果/衣]以弊衾。瘞於汝水之傍。絳山再拜號哭投身汝水。軍士救而存之(金誌)。
乙未端平二年。詔集議楮幣出度牒。收兩界會子 丙申三年議。楮幣官造十八界降黃榜措置會子(續宋通鑒)。
丁酉嘉熙元年 戊戌二年 己亥三年。詔核州縣義倉以備賑濟 庚子四年右相史嵩之以稱提會子。以五折二十七界會子五道準十八界一道(續宋通鑒)。
辛酉淳祐元年 壬寅二年。癸卯三年。甲辰四年。史彌忠薨。特贈少師保寧軍節度使鄭國公。令有司定諡以聞。詔彌忠子嵩之。起複右丞相。兼樞密使永國公。乙巳五年嵩之致仕。丙午六年丁未七年。
戊申淳祐八年。明州育王山笑翁禪師三月二十七日入寂。世壽七十二歲。僧臘五十二夏。師諱妙堪。生明州慈溪毛氏。寧宗慶元三年受具。參鬆源嶽禪師於靈隱。次謁無用全禪師於天童領旨。無用諱淨全。生越州翁氏。嗣徑山大慧杲禪師。堪出世明州妙勝嗣全禪師。次遷金文移光孝。遷台之報恩平江虎丘福州雪峰。奉詔住臨安府景德靈隱禪寺。辟寺左屠沽之地。為叢林立門曰飛來峰。又建僧行焚化瘞骨之三塔於山北。皆奏淮焉。史魏王明州建大慈寺。請師開山說法為第一代。王薨。謝去主台州瑞岩。移溫州江心。詔住淨慈。又詔住天童。有旨主育王。至是戊申春再詔移淨慈不赴。遂入寂(行業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