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白字
召開全縣個體戶表彰大會,分管此項工作的關縣長主持大會,由他宣讀縣政府關於表彰先進個體戶決定。當宣布先進個人上台領獎時,他將單位與人名念錯了,隻聽到:“王莽(奔)屯的卡(卞)德友。”
與會者相互望望,本鄉有個王奔屯,沒有王莽屯,王奔屯有個養兔專業戶叫卞德友。
縣長見沒人上台領獎,就又念起來:“卡德友,老卡,就是養兔那個老卡!請上台來。”
秘書急忙上前俯在縣長耳旁告訴準確的讀音,關縣長覺得有些丟麵子,氣朝秘書身上撒,責備道:“你在縣政府毛(麾)下這些年,怎麼辣(棘)手的稿子老是出自你手呢?”
還報
助理員小王因為一些生活瑣事,與妻子吵翻了,吵到後來,小王動手打了妻子。
妻子感到十分委屈,便跑到娘家找做生意的父親訴苦。哪知不僅沒得到安慰,反而被父親又揍了一頓,父親邊打還邊罵:“回到你丈夫那裏去!告訴那個兔崽子,他打了我的女兒,我就打他的老婆,他別想占便宜!”
是有些賊形
古代有一商人,不識字,但又要冒充為有學問的人。有一天,他將船停在江心寺,和朋友一起遊寺。看到寺壁上寫著“江心賦”三字,連忙走出寺來對船老大說:“這裏有‘江心賊’,我們趕快走吧!”說著,就向船艙奔去,他的朋友連忙拉住他說:“不要慌,這是‘賦’,不是‘賊’。”那商人搖搖頭說:“這個‘富’字,是有些‘賊’形。”說罷,連聲呼喚船老大開船。
閉糞門
大年初一,3個女婿去給開洋行的嶽父拜年。
嶽父家存萬貫,對身為舉人的大女婿,做知縣的二女婿滿恭滿敬,唯獨對做小生意的三女婿總感到門不當戶不對,今天要有意難為他一番。
酒菜上了桌,他捋了捋胡須,說:“你們有騎馬的,有坐轎的,有騎驢的,就以誰走得快為題,對詩飲酒。”
舉人大女婿開口道:“碗裏扔根針,打馬上西屯,來回跑十趟,碗裏針沒沉。”
做知縣的二女婿接著道:“火裏扔根毛,坐轎上南壕,來回跑十趟,火裏毛沒著。”
嶽父連聲稱道:“好!好!喝酒喝酒!”高興中恰好放了一個屁。
於是三女婿見景生情,立即說道:“丈人放個屁,騎驢上南地,來回跑十趟,糞門還沒閉。”
白字縣官
從前有個縣官,平時不愛學習,在辦案中常常把字寫錯,鬧出不少笑話。
有一次,一名犯人帶來過堂,縣官把案卷一看,高聲叫道:“再往(後)!犯人往後退了一步,縣官又叫再往(後)!犯人又退了一步,縣官厲聲叫道:再往(後)!犯人戰戰兢兢地說:“老爺,再往後就要出大堂了!”縣官說:“我在叫你的名字,哪個喊你往後!”犯人說:“我叫冉佳俊,不叫再往(後),縣官聽後又把犯人看了看,最後說道:“看你滿臉疙瘩,還什麼俊不俊的!”
頓時大堂上一陣哄笑聲。
別字知縣
從前,有個用錢買來的知縣,是個別字先生。一次,知縣受理一樁案件,原告叫鬱卞丟,被告叫金止未,證人叫幹斧。大堂之上,知縣很威風地一拍驚堂木,高聲喚被告:“全上來!”於是,原告、被告、證人一起上堂。知縣急了,又高喊原告:“都下去!”大家又急忙退堂。知縣此時火冒三丈,大叫證人道:“幹爹!”
永不及第
從前有一個商人,平時很愛讀書,說起話來也文謅謅的,一天他帶著一隨從出門賣貨,路上突然被風吹落了帽子,書童忙喊:“帽子落地了。”商人斥道:“不能說落地,隻能說及地(第)。”書童遵囑,將行李牢牢拴好。商人問:“收拾好了嗎?”書童說:“你放心,如今就是走到天上去,也不會及地(第)了。”
前天燒了
改革開放初期,一人談了一筆生意。此間正好,其老家父親病危。返回之前,他將生意交給不夠聰明的妻子。為了防備節外生枝,他將做生意的具體辦法一一寫在紙上,讓妻子照著辦就行了。並囑咐說:“客商3天後來取。”
轉眼一周過去了,客商也未閃麵。妻子想,早已過了3天人也不來,可能人家生意不做了,就將丈夫寫的紙條點火燒了。
紙條燒過的第二天,客商突然駕到,問及丈夫的情況,妻子慌忙到處找起紙條來。半天找不出來,她慌忙地回答客商:“沒了。”
客商吃驚道:“什麼時候沒了的?”
妻子答道:“前天燒了。”
客商放聲大哭道:“我的好朋友呀,沒想到晚來一步,再也見不上你的麵了!”
賣肉的憨丈夫
從前,有一對賣肉的夫妻女精男憨。寒冬的一天,他們殺的一條肥豬賣完了,聽人說羊肉大補,但做不好了有膻味。夫妻倆沒吃過,兩人一商量先買2斤吧,買好後又向賣羊肉的打問了一下做法,並把先放什麼調料,各放多少記在了一張紙上。
妻子想到這會有點空,就抓緊時間到茅房裏小解。不料,誰家的狗突然將買好的二斤羊肉叼跑了,丈夫急忙去攆,越攆狗跑得越快,他氣喘籲籲地隻好作罷。
回到肉攤前,老婆忙問肉放在哪裏了,丈夫說讓狗銜走了。妻子聽說羊肉讓狗銜走了,發了脾氣:“你這個人呀,連買的肉都看不住,竟讓狗吃了!”丈夫不服氣地說:“不要緊的,寫有做羊肉方法的紙條還在我口袋裏,狗銜走了也不知道咋樣做熟才好吃!”
妻子看著丈夫哭笑不得。
竹竿與豬肝
從前,有個人在一家店鋪裏當學徒。到了夏天,掌櫃的要掛蚊帳,就拿了一吊錢讓他去買竹竿,他卻聽成了讓他去買豬肝,拿了錢就去了肉鋪。買豬肝時,肉鋪的掌櫃給了他一個耳朵。在路上,小夥計想:反正掌櫃的也不知道這個豬耳朵,不如自己把耳朵留下。回到店鋪,夥計遞上豬肝。掌櫃的一看,要他買竹竿他卻買成了豬肝,頓時火冒三丈“耳朵哪裏去了?!”小夥計一聽,心想:掌櫃的真厲害,連賣肉的給個豬耳朵都能猜出來,於是把豬耳朵從懷裏掏了出來,遞給掌櫃說:“耳朵在這兒……”
笨蛋孫子
古時山西有一大鹽商,雖然家產萬貫,但卻有一個腦子缺弦的孫子,請了幾個私塾老師到家裏,都沒能把孫子教會點什麼。後來,他聽說鄰縣有一個姓李叫賢的學問人書教的特好,不僅培養了秀才舉人一大片,而且還培養了一個狀元。於是,就花重金把李賢請到家裏。
李賢給鹽商孫子教的是《百家姓》,但是教了多日還是不開竅,連個“趙錢孫李”都背不會。於是就想用形象押韻的方法來教他。他不慌不忙、有板有眼地教道:“你家姓趙,你家有錢,你是孫子,我叫李賢。”這樣,反來複去教了好多遍,最後總算是囫圇吞棗地記了下來。
第二天,李賢讓鹽商孫子再背一遍。鹽商孫子站起來搖頭晃腦地背誦道:“我家姓趙,我家有錢,我是孫子,我叫李賢。”
老師一聽,火冒三丈。他氣忿地說:“你家姓趙,你家有錢,你是孫子,你是笨蛋。”
以牙還牙
一個姓陳的富商,給兒子請了一位姓龐的教書先生。那天先生一進門,先客氣地打了一聲招呼:“東家,我來了!”
商人很不高興,心裏罵道:“什麼東家西家的,天下竟有這種狗屁先生!”
次日早起,龐先生來到客廳,商人故意大聲說:“龍先生用茶!”
先生忙說:“東家,你弄錯了,我姓龐,不姓龍。”
陳商人板著臉說:“昨天你割了我的耳朵,今天我剝掉你的皮!”
不敢娶你
清代李鴻章,有個遠房本家李某,不學無術,卻一心想像李鴻章那樣當官發財。一次,他去參加鄉試,憋了半天也沒有寫出一個字,眼看場終時間就要到了,他靈機一動,便在試紙上寫道:“我是李鴻章中堂大人的親妻。”他不知這“親妻”應為“親戚”,隻想,憑這金字招牌,準能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