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著名企業家的故事8
山姆·沃頓
沃頓對最低價格的追求,改變了美國和它的服務業。
山姆·沃頓可謂20世紀下半葉美國夢活生生的典型。沃頓成長於大蕭條時期的奧克拉荷馬和密蘇裏。那時,他還是個矮腳雞般生氣勃勃且眼光銳利的小家夥,但他卻具有遠大的抱負。他是“非常年輕的球探和密蘇裏高中足球冠軍隊的四分衛”,靠賣報紙和牛奶幫家裏渡過難關。從密蘇裏大學畢業後,他參軍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和成百上千的其他人一樣,當1954年不安定的和平經濟時期到來時,找了份工作開始養家糊口。
在隨後的幾十年裏,美國人的工作和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沃頓發現,他正處在巨變的中心。他具有預測世界發展趨勢的天賦,能比其他人更早明白,正席卷全國的社會和人口統計學在商業上將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這種直覺使他從一個無名的小雜貨商,一躍而成為世界最大零售商和全美最富有的人。
到沃頓1992年去世時,他的家族擁有的淨資產已達250億美元。他給美國商界留下的巨大而廣博的遺產,使他成為商界的一座豐碑。在《財富》雜誌排名的500強公司中,他擁有的沃頓連鎖店排名第四,年銷售額近1200億美元,僅次於通用汽車公司、福特汽車公司和埃索石油公司。
雖然,這樣做會過分簡化商業上複雜的現象,但可以說,看看在全美各地奔馳的沃頓公司貨車上印著的標語:“我們永遠賣得最便宜”,就可以理解沃頓給美國人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沃頓沒有發明打折零售,正如福特沒有發明汽車一樣,但他也像福特和他的汽車改變了美國和它的工業生產方式一樣,沃頓對最低價格的追求改變了美國和它的服務業。沃頓不隻是改變了美國人逛商店的方式,同時也改變了大部分美國產業的服務方式,即重心由製造轉到顧客上來。
盡管令人難以置信,當50年代打折銷售在卡本蘭一座山上的“安和希望”商店中產生時,零售業協會十分憎恨它,製造商也不喜歡它。因為它威脅著他們在市場上的壟斷地位。總之,絕大多數商人都對它進行了限製。
50年代早期,打折銷售剛剛出現不久,沃頓40多歲。他已經非常富有,經營著分布在堪薩斯、密蘇裏和奧克拉荷馬的15家商店,它們都是傳統的小鎮商店,價格相對較高。
沃頓積極學習零售經驗,全家度假時也不忘去當地商店去看看。當一個外來的理發師赫伯特·吉布森在沃頓開店的小鎮開了一家折扣銷售商店時,沃頓認識到這是未來商業的趨勢。1962年7月2日,沃頓44歲時,他開辦了第一家沃頓超市,同年S·S·克萊斯基也開辦了他的“卡瑪”(卡氏超市),F·W·伍沃斯和戴頓·哈德森也開辦了與此類似的超市或連鎖店。打折商品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方式。
一旦打折被允許,沃頓就開始用生命裏餘下的時間進行改革,將商店、製造商和中間商之間的成本減少,從而使商品價格下降、下降、再下降。
通過這種方式,使毛利降到最低,從而使沃頓超市的銷售持續增長。沃頓在每個他能發現機會的地方開設商店,有時他會在低空飛行的飛機上研究地形,如果他發現有塊地處於幾個小鎮的交彙處,他就會在那兒買下一片空地,建立一個沃頓超市,使他的超市遍布全國。
當全國連鎖店建成時,沃頓在管理方式上又做出了重大調整,他又一次走在了時代的前麵。早在1966年,擁有20家連鎖店時,他就到了位於紐約的IBM學校。他的目的是雇傭班上最聰明的學生來計算他的生意運作,他意識到,如果沒有電腦化的商業管理,他的連鎖店就不能按他期望的速度來發展。這一點他是完全正確的。沃頓連鎖店成為及時存貨控製、最大化利用信息取得競爭優勢的標誌。盡管很少被人記起,沃頓卻可以說是第一位真正的信息時代的總裁。
令沃頓高興的是,在他大部分的職業生涯中,他並不為公眾和輿論所注意。事實上,在1985年,《福布斯》雜誌因他擁有沃頓公司39%的股份,而認為他是全美最富有的人之前,幾乎沒有人聽說過他。此後,公眾焦點第一次聚集在民主黨人零售商沃頓身上。他那非凡的魅力使他手下成百上千的職員深信:加入沃頓一定會成功,他們中有許多人因擁有公司股票而成為富翁。這就是美國夢。
隨著沃頓連鎖店的影響力超過了他的競爭對手,如卡氏超市和西爾斯百貨公司,沃頓開始受到那些守舊的小鎮商人的誹謗和圍攻。他們在曼哈頓召集了一次懷舊大會,會上他們憤怒地指責,沃頓是使小鎮商人消失的罪魁禍首。
沃頓認為這些爭論隻不過是在說傻話。他本人也曾是個小鎮商人,但他看清了商業的未來趨勢,選擇了“吃”而不是“被吃掉”的命運。不管怎樣,他相信,隻要那些小鎮商人能有所改變,並適應潮流的話,還是很有競爭力的。事實證明,消費者強烈地支持沃頓,他滿足了他們的需要——每天都是最低價。
毫無疑問,山姆·沃頓沒有破壞美國鄉村的風景,或者強迫人們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但他促進了這些變化,他所代表的進步力量是不可阻擋的。他的管理方式為後人們所模仿,他運用信息技術來降低成本的方法被各個行業采用,他那超前的零售概念造就了一批新的被稱為“價格殺手”的零售商,使低成本、低庫存的銷售方式進一步得到提倡。事實上,現在的國際互聯網就是這種方式的延續。人們不僅要猜測,如果山姆·沃頓現在還年輕,他會幹什麼?
薩姆·沃爾頓
薩姆·沃爾頓,生於美國俄克拉荷馬的金費希爾,他的父親在銀行工作。1918年,美國龐大超級市場沃爾瑪連鎖集團的創辦人。
沃爾瑪的創始人薩姆·沃爾頓在一個美國中西部的小鎮白手起家,從1962—1992年,薩姆·沃爾頓親自執掌沃爾瑪達30年。20世紀80年代,沃爾瑪的總銷售額還不及西爾斯的12%。沃爾瑪在1990年超過位居美國折扣百貨業龍頭10年的凱·瑪特,位居全美零售公司第二;1991年超越自二戰後即名列全美第一的老百貨業盟主西爾斯,坐上了全美零售業第一把交椅。
分析人士認為,沃爾瑪最顯著的成就是它創造了這樣一個奇跡:一個什麼都不生產的公司改變了由一大堆製造業巨頭統治“財富500強”的曆史。在2001年,沃爾瑪的收入超過2200億美元。這使其將超過2000年“財富500強”第一名的艾克森·美孚成為新的500強之首。在此期間,他將其獨特的處世原則以及做人的理念融入到了沃爾瑪的企業文化中,由小到大,由小鎮到全國到全世界,薩姆不僅創造了一個零售業的奇跡,還創造了零售業新的經營方式,他曾被譽為20世紀除福特以外美國最偉大的企業領導者。
布什總統在頒予薩姆·沃爾頓自由獎章時,在獎狀中寫道:“薩姆·沃爾頓,地道的美國人,具體展現了創業精神,是美國夢的縮影。”
1977年,薩姆·沃爾頓赴日本、韓國參觀旅行,對韓國一家看上去又髒又亂的工廠裏工人群呼口號的做法深感興趣,回沃爾瑪後馬上試行。這就是後來著稱的“沃爾瑪式歡呼”。
在每周六早上7:30公司工作會議開始前,沃爾頓總會親自帶領參會的幾百名高級主管、商店經理們一起歡呼口號和做阿肯色大學的啦啦操。在每年的股東大會、新店開幕式或其他一些活動中,沃爾頓也常常帶領集體歡呼口號。“沃爾瑪式歡呼”不僅在本國盛行,而且還“出口”到其他國家。尤其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素以嚴謹著稱的德國雇員也同樣練習“沃爾瑪式歡呼”,而且他們表現出的熱情甚至比美國本土的員工還高。
薩姆·沃爾頓覺得它有助於鼓舞員工的士氣,增強公司內部的凝聚力,促進員工們更好地工作。
即使是一些性質嚴肅的會議,沃爾頓也盡量將其變得輕鬆愉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沃爾瑪的“周六例會”。每周六早上7:30,公司高級主管、分店經理和各級同仁近千人集合在一起,由公司總裁帶領喊口號、做早操。之後,大家在會上就公司經營理念和管理策略暢所欲言、集思廣益。做出優良成績的員工還會被請到本特維拉總部並當眾表揚。該例會有時還會邀請一些店外人士做特別嘉賓,有鼎鼎有名的商業巨子,有與公司有業務關係的鄉下小企業的老板,也有NBA的體育明星或俄克拉荷馬的鄉村歌手。有位喜劇明星被邀請過好幾次,每次都會把參會的經理們逗得前仰後合。
沃爾瑪一年一度的股東大會也同樣生動有趣。最初參加會議的人並不多,後來發展到每年約1萬人出席,包括一些公司分店經理和員工代表。會上,公司會向股東簡報公司成就、未來目標及近期計劃,還會邀請一些演藝人員如歌手等出席助興。有時候,正事在會上反而被擱在一邊,大家在一起做啦啦隊操,唱唱歌或吵吵鬧鬧,做些瞎鬧起哄的事。會議結束後,沃爾頓還會邀請所有與會員工到家中花園參加野餐會,並向他們了解各店的經營情況。
薩姆·沃爾頓的經營哲學是:以輕鬆創效益。
沃爾頓說:“我從很小起就知道,用自己的雙手掙得一個美元是多麼艱辛,而且也體會到,當你這樣做了,這是值得的。有一件事我和爸爸媽媽的看法一致,即對錢的態度:絕不亂花一分錢!”
薩姆·沃爾頓的節儉確實是出了名的。有億萬家財的他卻駕著一輛老舊的貨車;戴著印有沃爾瑪標誌的棒球帽;去小鎮街角的理發店理發;在自家的折扣百貨店購買便宜的日常用品;公務外出時,總是盡可能與他人共住一個房間,而旅館多為中檔的;外出就餐,也隻去家庭式小餐館……
人們無法理解他為何如此節儉,他們對薩姆作為一個億萬富豪開著一輛破舊的小貨運車或在沃爾馬商店買衣服或不肯乘頭等艙旅行大惑不解。
其實,這隻能從薩姆的成長經曆中去尋找原因。
薩姆·沃爾頓成長於大蕭條時期,這造就了他這種努力工作和節儉的生活方式。
“我們就是這樣長大的。當有一枚一便士硬幣丟在街上時,有多少人會走過去把它撿起來?我打賭我會,而我知道薩姆也會。”沃爾瑪公司的一位經理這樣說道。
因為薩姆·沃爾頓從小就體會到了每一分錢的價值,所以他亦深知沃爾瑪的每一分錢都是辛苦賺來的,因此,他始終保持相當簡樸的生活,與一般中等收入家庭的水準沒有太大差別。他坦言,並不指望自己的子孫將來為上學去打工,如果他們有追求奢侈生活而不努力工作的想法,即使百年之後,他也會從地底下爬出來找他們算賬,所以,“他們最好現在就打消追求奢侈生活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