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1 / 1)

我不想對我的小說做一個走馬觀花式毫無意義的介紹——它隻會令讀者喪失興趣。

當然,假如是一美女,即便窺盡全貌也無損她的美麗,人們對她的興趣並不會因此而減少。然而若恰好相反,那便有些得不償失了。若未做簡介,至少還留有一份神秘和期待(雖然隻是期待揭開麵紗)。能有人看也就不枉我費盡心機:用三年構思,至前些天覺得成熟了才敢啟筆。

也許觀後會有不少人不喜歡這部冗長又立意艱澀的作品。但文章自先秦興盛以來,自古就褒貶不一,雖然後世多有認可,但當時卻多不為人所喜。所謂世殊世異,大概人的價值觀念也會因俗而變吧!前代被人詬罵,後世卻被受讚揚——這並非不可能,例如朱熹他可謂為當時的大學問家,治學嚴謹,把儒學向前發展一大步,可卻頗受非議,直至南宋末期才得到認可。被埋沒的才子或蘊有真知灼見的書著,曆朝曆代都有。所以我很同意一位狂人的厥詞:“我不需要世人了解,我隻要自己曉得我所從事的是一項偉大的工作就可以了。”此兄言辭未免目空一切,可不無道理。因此我不打算也決不會放棄這部我耗費三年的作品。

康拉德在其《文學與人生劄記》中一篇名為‘書’的文章裏談到“每位小說家一開始都必須為自己創造一個世界”。我雖不是小說家但既然我打算寫一部能打動人心的小說,就免不了要從事上帝曾經從事的工作。生而為人,我雖自大,但也承認自己遠及不上上帝的嚴謹作風和偉大能力。所以在創造這個世界時不免會出現疏漏和自相矛盾的地方,在此先向讀者們請罪。

俗話說的好“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那麼照此推而言之,三個諸葛亮能爆發出多大力量,我想也毋須贅言了。我自承不是諸葛亮,也沒有成為諸葛亮的潛質,但天下之廣,諸葛亮該不會少,各位讀者中更是藏龍臥虎。文章中不合理之處,敬請列位人中龍鳳指正,以完善這個由我創造的世界。

韓愈倡導“文以載道”,我想寫文章譬如修仙,得道則可成仙,失道則原地踏步終是凡胎。然而雖殊途歸一,但道法殊眾,究竟並非以一路上攀至顛峰,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世人莫不心懷道心,所致雖一,但並未拘束於一種道法。我們看世界都帶者有色眼鏡:善人觀世為大善之世,惡人觀世則大惡,誰在理解一個世界時能排除感情色彩呢?除非他是一個沒有感情的冷血動物。這世上自然不會有喪失感情的人(人為萬物靈長,不正因為人有情嗎),所謂冷血其實並非他無感情,而是因他感情太深走向極端。我寫這部小說也是為了我的“道”。即是我心目中的“道”,自是帶有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和認識以及對這個世界的感情。

矛盾具有特殊性,我的道也許會與許多人相悖(世界上很難找到兩片相同的樹葉子),有大家看著不順眼的地方,還請多多包涵。限於人生閱曆,書中會有許多在列位看來幼稚可笑的見解。或是過於誇張,偏激脫離現實之處,也請大家海涵了!料想諸位均為胸襟寬廣有雅量的“宰相”式人物,自不會與鄙人斤斤計較(我想是不屑成分居多吧)。

好了,我想各位對我的拜倫於《唐璜》中謂之為“修辭中的範例,博學者稱之為冗長的廢屁”式的連篇廢話也該厭倦了。為表示敝人尚存自知之名,我就此扯個淡打住收場。下麵就請大家欣賞這部與經典相去甚遙的作品。

另外,謝謝各位百忙中的捧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