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入門(1 / 2)

中華大地,人傑地靈,自古尋仙求道者甚多,亦為後人留下許多飄渺美麗的傳說,修真幾大境界,前行者無數,天地神人鬼五仙,得此道者亦是比比皆是,緣何,自上古以來,除去盤古鴻鈞二祖,卻無人得證那無上大道,成就混元至仙。

是眾生道心不堅,非也,如是道心不堅,卻哪來這許多修士?是無那份機緣,此也許可能,天地機緣任人可得,誰還去苦修那氣、心、性、禪,但天道酬勤,這眾多的修士中,不乏意誌堅定者,卻為何也未得那大道呢?

川府蜀地,在修真界之中,名聲赫赫,此時,就在這蜀地的一座山上,一白衣落魄書生,踉蹌而行。

山,雖無名,但秀麗異常,比之周圍群山,更顯蒼俊,無名,是由於在這修道盛行的世下,此山沒有那諸多的神仙異士,所以,山也就漸漸變的不名了。

但是,此山也曾聞名於修真界,不過,那都是記不清多久的事情了,就連現在的那些門派掌教,也都不知此山故事。

“十年寒窗,為博個功名,造福於百姓,無奈到頭來,奸惡當道,無勢之我輩,又如何衝破這汙濁惡世?”書生行至一懸崖邊上,仰天歎道。

看書生麵孔,滿是淒涼之色,眉宇間雖無比清秀,卻也被這滿目的哀色所掩。

“在上的皇天啊,我今不能為百姓謀福,盼來生托於皇臣之家,一展胸中抱負。”書生朝天悲號,言罷就欲縱身跳下那萬丈懸崖。

“書生且慢。”此時,一聲音不知從何處傳來,喊住要尋短見的書生。不僅如此,一道毫光閃過,將書生定於崖前,分毫動彈不得。

原來,就在這崖邊的一株古樹之上,一老道足踩柔葉,正立在那裏,手中光芒仍在,呈一條帶狀,延伸至書生身上。

老道身形高大,足足有百斤之多,立於葉片上,卻絲毫不見枝葉有壓彎的跡象,看來,此道人亦是修行眾人。(古半斤為八兩,斤則為現在斤六)

定住書生,老道飄身而下,手上微動,那發光的帶子,直將書生拉的後退丈許,道人方才收回了光芒。

來到書生跟前,老道微微一笑言道:“看你年紀,不過二十許,有何看不開,卻要尋那短見呢?實在非丈夫之行。”老道年事雖高,但聲音卻如洪鍾大呂,直震的書生身體顫抖。

古有當頭棒喝之說,雖無棒,但此言也讓書生心中頓開,是啊,二十幾許的年紀,不過未得功名,也不值得糟踐這父母所賜。

“道長可是修真人士?可否收下書生,書生白莫非願與道長參禪修道,此惡世已再無莫非留戀之處了。”原來這書生名叫白莫非,世上修真風行,白莫非也知道一二,見道長一身本領,也無驚懼之處,知道歸知道,隻是尋常人家難得那修道的機緣,難入修道的門派。

“哦?可有父母兄弟?怎說無留戀之處呢?”老道仍舊笑顏,問白莫非,此時語聲已不再宏大,飄飄渺渺,似從雲中而來,卻是響於耳畔。

“父母早亡,書生僅一人度日。”白莫非答道。

“老道問你,為何尋短見?”

“世間奸惡當道,窮苦之人哪來好日子,莫非十年寒窗,博覽儒經,原打算一展抱負,卻名落孫山,觀那狀元之文,何德何能得那狀元之位。誒!不說也罷,我等窮書生,哪有力改換這天日!”言語間,又現戚薇之色。

“世人自有世人苦,如願修道,那就隨我吧,不過,我門可不是那些名門大派,老道在修真界,也是無名之輩。”老道看了看莫非的資質,還算上乘,也就動了收徒之念。

白莫非整整衣襟,撣了撣身上的浮塵,跪於老道身前:“能得見師傅,就是莫非的榮幸,尋常人又哪能得見修真人士,師傅在上,莫非拜恩。”說罷叩首起來。

“誒,起來,起來,我門中也不過你我二人,不需這許多的禮數。”說著,屈身扶起白莫非來。“走,跟我回觀裏去吧。”老道拉著白莫非,不見動作,卻渡空而行,飄過那萬丈深淵,向對岸飛去。

白莫非雖聽聞人言,修士皆可憑空飛行,但第一次飛於半空,心裏駭然之極,低頭看去,茫茫白雲之間,透出地表的樹木,卻如同小草一般大小,足見高遠。

強忍住叫出來的衝動,白莫非閉上雙眼,任那風聲自耳邊呼嘯,不過,眼睛雖然閉上,心裏仍舊害怕,連抓住老道的手都顫抖起來。

“莫怕,慢慢習慣就好了,總有一天,你也可以踏這虛空而行。”老道安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