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正明答中三。初明入定。二爾時解脫長者從三昧下明出定。三告善財下述己所得法門。初中三。先明定所依因緣有三。一過去自善根為因。二佛神力為緣。三文殊念力為緣。二即入下明定名。名普攝一切佛剎無邊旋陀羅尼者。謂攝多剎隨智而持。所轉攝在能轉智中。名總持也。三入此三昧已下明定業用。於中。初明身內現佛三世間身。二或於一世界處下現八相成道。三善財童子悉能下明善財入彼身所顯剎中佛所聽法。二明出定者。定事訖故。將欲說法故。定無言說故。三述己所得法門中三。初明解脫名體。二善男子我出入下明其業用。三善男子當知菩薩下勸脩令入。初名如來無礙莊嚴者。是現果德定故名如來也。無礙者。本疏有四義。一一切如來各具無礙莊嚴故。二者一一如來互遍無礙故。三一切如來莊嚴悉入此長者身內故。四長者徹見十方佛海。今更助一釋。謂此三昧力能令得者。見十方佛及國土眾會出入。皆無障礙故。二明定業用中二。初明見十方各一佛。後善男子下總結見十方各十佛剎塵數佛。前中。初一總標出入此定時。後即見下別明見十方佛及道場眾會。後總結見多佛中四。一總標佛數。二彼諸下標見佛不待往來。三我若欲下明欲見諸佛欲見即見。如前不待往來。略列九佛。四釋見不待往來所由。雲知佛及自心。如夢故。如水影故。如幻故。如響故。所見由心故。三勸修令入中二。先舉所作得法。後如是下明所作之因。前中十一。初一句總舉後淨諸下十句別顯。後明作得之因中二。先一句雲一切皆由心者總標。後是故下別辨。辨中十句。初雲扶助者。相資故。怛蕩者寬平故。知證潔自者。牢徹故。鈍淨不雜也。解易可知。
五謙己推勝中二。先謙己知一。後如諸下推勝知多中十三句。初十二別顯。後如是妙行下一句總結非己所知。
六指示後友中三。先顯處。次彼有下辨友。後汝詣下明遣問法。初中雲閻浮畔者。此洲南際故。國名梵音。此所未詳。二善友海幢者。智慧深廣故如海也。解行高出眾歸故。如幢也。
七時善財下戀德悲辭於友有九事。一憶念依位。二承事。三恭敬。四由得佛智。五不盡逆。六無諂誑七。常隨順。八慈母想。九慈文想。第五住善友竟。
第六比丘海幢正心住善友中九。一念前長者教。二漸次下依教趣求。三周遍求覓下海幢入定。四善財讚言下讚定業用。五聖者下問定名。六善財童子言下問定境界。七善男子我唯下謙己推勝。八善男子從此下指示後友。九時善財下戀德辭退。
就初數中。有十三句。一正念彼教故。二觀察。三憶念。四思惟。五深入。謂深悟解。六趣向。七明見。八解了。九分別。十思惟。謂再審所由。十一了達。十二脩行。十三發起。並顯可知。
二依教趣求中至其國境邊。亦此洲南際。如前解。古人釋雲。所以得般若。是六度之後邊故。雲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