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靜態寫作好段(三)

110.雕花煙鬥

一次,他閑坐著,嘴上叼一隻大煙鬥。無意間,目光碰到又圓又光滑、深紅色的煙鬥上。他忽然覺得上邊深紅色的木紋,隱隱像一雙敦煌壁畫中的飛天人物;他靈機一動,找到一把木刻刀,依形雕刻出來,再用金漆複勾一遍,竟收到了意想之外的效果。這飛天,衣袂飛舉,裙帶飄然旋轉,宛如在無極的太空中款款翱翔,並給陽光照得煌煌輝目。真有在莫高窟裏翹首仰望時所得的美妙感覺。那些刀刻的線條還含著一種他從未感受過的濃厚又獨特的趣味。如此一來:一隻普普通通的煙鬥便變成一件絕妙的藝術品。

111.海泡石煙鬥

那是一枝熏得很透的海泡石煙鬥,像它的主人翁的牙齒一樣地黑,不過是香噴噴的,彎彎兒的,有光彩的,和他的手很親密並且又補足了他的儀表。

112.煙盒

王子修老大爺的煙盒子是豹碼子木作的,很珍貴。據說這種木材製的盒子,就是酷暑天儲存二斤肉,也絕不會變味。裝煙呢,扣嚴了蓋子,永遠保持煙的濕潤。王子修老大爺的煙盒子不但講究,煙袋也講究。烏木管,瑪瑙嘴兒,長長的,正好伸直自己的胳臂才能點火。

113.肥皂

那裏地域偏僻,交通閉塞,幾乎很少有人使用過肥皂。老鄉們洗衣服都是棒棰石壓泉水裏漂。當我第一次取出肥皂,在泉水邊洗衣服時,山村裏的姑娘媳婦全都瞧呆了:這黃澄澄、滑膩膩的一塊,居然會搓出那一大堆白色的泡沫,在金燦燦的陽光折射下,散發出五顏六色的光芒……

114.手杖

我接過手杖。它還散發著新木的清香味兒。拐杖是用一根連根的羊奶木做的,柄上烙著許多小梅花,柄端有一點紅,仔細一看,是一顆小小的紅五星,雖然刻得不甚對稱,但精心刻雕的功夫是看很分明的。……我拄著它,不高不低,剛稱手,我立即覺得大地通過它,把一種巨大的支撐力量注入我的軀體,使我穩實地站立著……

115.傘

一把傘兒,小巧,別致,款款地浮在一片典雅、溫馨的氤氳裏。淅瀝淅瀝的小雨柔軟地撫弄著傘麵。緩緩流瀉著一支古樸小調。

116.黑布傘

撐一把黑布傘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韻味。任雨點敲在黑布傘或塑料傘上,將骨柄一旋,雨珠向四方噴濺,傘椽便旋成了一圈飛簷。跟女友共一把雨傘,該是一種美麗的合作吧。

117.箱子

他看見大大小小的箱子上貼滿了花花綠綠的旅館商標:洛杉磯的、東京的、曼穀的、香港的,還有美國環球航空公司印著波音747的橢圓形標簽。從這個小小的貯藏裏掀開了一個廣闊的世界。

118.鞭炮

到了臘月二十三,鞭炮聲開始滾成一個蛋,劈劈剝剝,從早到晚就接上流兒了。鞭炮是中國老百姓的喉舌、中樞神經。鞭炮聲響了幾千年,是一支永不衰老的歌,沒有一個中國人會對它產生厭倦。老百姓高興時放,痛苦時放,神經正常的時候放,瘋狂的時候也放。……有了喜事用它表示慶賀、象征吉祥,碰上倒黴的事用它驅趕晦氣,心虛發毛時用它壯膽。

119.家具

家具用核桃木製作的,端莊高雅,閃著柔和的自然光澤和華貴的花紋。寬大的沙發和軟椅套著絲絨的座麵。在房間的一角,擺著冰箱和彩色電視機等現代化的生活設備。

120.臂椅

臂椅都寬得像一張一張的床,沙發都深得像一座一座的神龕,給人一種懶散欲睡,後宮淫逸生活的感覺。

121.櫥

從外表看,它小巧典雅,玲瓏剔透,亮閃閃的清漆下麵露出了一道道柔和的木紋。小碗櫥的內壁及隔板,全用的是棗紅色的大漆,配上各種漂亮的陶瓷碗碟,更顯得堂皇富麗。最招人喜歡的是那些嵌在它門上、抽屜上的黃銅拉手,金光閃閃的,像是一位衣著華麗的貴夫人身上的無數裝飾品,光彩照人。

122.書架

我看著自己的新家,看著在書架上靜靜放著的一排排書。有的是熟悉的,那是從大學到工作我自己買起來的;有些是不熟悉的,那是丈夫從他的書架裏搬過來的。隔得遠遠的,我都能嗅出他那小屋潮濕的灰氣。

123.圖書館書架

我喜歡站在一排排開架的書前,一行行地讀目錄,時而抽出一本翻上幾頁。我喜歡沿著書架散步,伸開手臂,讓手指在書脊上順次滑過,像小時候走在瓦楞鐵皮的圍牆邊。

124.書桌

我有張小小的書桌。它又窄又矮,破舊極了。在外人眼裏簡直不成樣子。上邊的漆成片地剝落下來,殘餘的漆色變得晦暗發黑,連我自己都認不準它最初是什麼顏色。桌麵又滿是劃痕、硬傷,還是熱水杯燙成的一個個套起來的深深淺淺的白圈兒。它一邊隻有三個小抽屜,抽屜把兒早不是原套的。一個是從破箱子上移來的銅把手,另兩個是後釘上去的硬木條。別看它這份模樣,三十年來,卻一直放在我的窗前,我房間透進光來的地方。我搬過幾次家,換過幾件家具,但從來沒有想到處理掉它……

125.椅子

那木頭椅子是中國舊式的所謂太師椅子,又方又大而且很結實,大概二十多斤重的重量。大概中國古時候的人不常搬家,才用了質地過於密的木料做著一切家具。

126.沙發

尤其是那小沙發,藍色的小沙發套上綴著白色的花邊,左手上一塊,右手上一塊,背後一塊。花邊是自己親手用勾針打的,是透籠的,輕輕巧巧的,好像那沙發並不能坐人了,隻為著擺在那裏看著玩似的。

127.床

堂吉訶德的床隻是四塊粗糙的木板架著高低不平的兩隻板凳;褥子薄得像床單,裏麵盡是疙瘩,要不是窟窿眼裏露著羊毛,摸來硬繃繃的疙瘩就像石子;兩條床單就像盾牌上的皮革;一條毯子上經緯的線縷,誰要是有興數一數,準可以一根不漏地數個清楚。

128.桃花心木的床

麵對著她的,不是以前一直放在兩扇窗子之間的她母親的寫字台,而是那張床。它似乎沉浸在一片淡紅色的光線裏,桃花心木的床架像壁爐上突出的架子那樣高高聳起,從上到下全用桃紅的緞子裹著;桃紅緞子的褶邊在床腳那兒朝上翻起;桃紅緞子簡直把四麵的窗子遮得密不透風。

129.有欄杆的床

婦人旋教西門慶使了六十兩銀子,也替他買了這一張螺鈿有欄杆的床,兩邊捅扇都是螺鈿攢造,安在床內。樓台殿閣,花草翎毛,裏麵三塊梳背,都是鬆竹梅歲寒三友。掛著紫紗帳幔,錦帶銀鉤,兩邊香球吊掛。

130.雕花床

當約娜一看到她的床,她高興得叫起來了。床的四個角上,有四隻橡木雕製的大鳥,全身烏黑,上蠟後閃閃發亮,它們像守護天使一般圍抱著床。床架兩旁雕的是繞著花朵和鮮果的兩個大花環;四根帶有哥林多式的柱頭、細刻精縷的凹紋床柱,托著簷板,上麵刻著纏薔薇花的小愛神。

這張床氣派十足,雖然年代已久,木料變暗了,顯得有些嚴肅,但卻仍然是很雅致的。

床麵的罩單和床頂的天幕燦爛如繁星閃耀的天空,那都是用深藍的古式絲綢做成的,上麵繡著一朵朵金色的大百合花。

131.簾子

簾在建築中起“隔”的作用,且是隔中有透,實中有虛,靜中有動,因此簾後美人,簾底纖月,簾掩佳人,簾卷西風,隔簾雙燕,掀簾出台,等等,沒有一件不教人遐思,引人入畫。……簾的美,還要配合著簾鉤、簾架,“百尺蝦須上玉鉤”,雖未說出什麼簾架,想來也不會太寒酸的。至於“草色入簾青”,疏簾聽雨,那也必然是雅潔的竹簾了。

132.台鍾

壁爐台上擺著一座用圓玻璃罩罩上的帝政時代的台鍾。

鍾本身的式樣是青銅製的一個蜂房,被四根大理石的柱子淩空架在一座滿開金色花朵的花園上。蜂房下端有一條細長的縫,從這裏伸出一根纖細的鍾擺,鍾擺上是一隻琺琅質翅膀的蜜蜂,這隻蜜蜂就在花園上來回不停地擺動。鍾麵是彩色瓷質的,嵌在蜂房中間。

133.掛鍾

突然,一聲尖厲的響聲,像生鏽的發條發出的聲音,打破了寂靜。……從一座掛鍾的上麵,跑出一隻塗彩的木製公雞,喔喔喔地叫了三下。這是一架精巧的機器,是當時的學者用來按時叫醒自己起床工作的那一種。

134.座鍾

根據老人們傳說,這座鍾是一個有名的工匠鑄造的。鍾上鑄滿了細致的花紋:有獅子滾繡球,有二龍戲珠,有五鳳朝陽,有捐錢人家的姓名住址,還有一幅“大禹治水圖”。鄉村裏人們喜歡這座古鍾,從大堤上走過,總愛站在鍾前仔細看看,伸手摸摸。年代遠了,摸得多了,常摸的地方鋥明徹亮,如同一麵銅鏡,照得見人影,能映出向晚的霞光,早晨的霧露,雨後的霓虹,也能映出滹沱河上的四季景色。不常摸的地方,如同長了一層綠色的釉子,紫黝黝的。

135.吊鍾

劉老老隻聽見咯當咯當的響聲,很似打羅篩麵的一般,不免東瞧西望的,忽見堂屋中柱子上掛著一個匣子,底下又墜著一個秤鉈似的,卻不住的亂晃,劉老老心中想著:“這是什麼東西?有煞用處呢?”正發呆時,陡聽得“當”的一聲,又若金鍾銅磬一般,倒嚇得不住的展眼兒。接著一連又是八九下,欲待問時,隻見小丫頭們一齊亂跑,說:“奶奶下來了”。

136.台鍾

壁爐台上擺著一座用圓玻璃罩罩上的帝政時代的台鍾。鍾本身的式樣是青銅製的一個蜂房,被四根大理石的柱子淩空架在一座滿開金色花朵的花園上。蜂房下端有一條細長的縫,從這裏伸出一根纖細的鍾擺,鍾擺上是一隻琺琅質翅膀的蜜蜂,這隻蜜蜂就在花園上來回不停地擺動。鍾麵是彩色瓷質的,嵌在蜂房中間。

137.油燈

壁爐架上的那盞燈繼續燃燒著,在耗竭那浮在水麵上的最後幾滴油;燈罩現出一片淡紅色的光澤,火焰在垂熄以前突然明亮起來,射出那些最後的搖曳的光芒;這種光芒,雖然是屬於沒有生命的物體的,卻常常被人用來比擬人類在臨死前那一陣最後的掙紮。一片昏暗淒慘的光籠罩著那青年女郎身上的披毯和她周圍的帳子。

138.罩子燈

炕桌上的玻璃罩子燈放著昏暗的光,那光投到牆上,像貧血人的臉。燈撚子懶洋洋地燃燒著,一會兒“突突突”地跳幾下子,黑煙子從上邊那小口子一股一股地朝外冒,把罩子熏了厚厚的一層,變的像黑煤塊似的。

139.電燈

馮家山那一大簇明亮的電燈,仿佛在晚風中輕輕搖曳,就像在南山頂上,突然長出了一株白花怒放的大梨樹!

緊接著,安裝在馮家山穀場上的那兩盞大電燈也亮了。在暮色裏,在晚風中,那兩盞大電燈一會兒像是兩池清澈的春水,一會兒又像是兩顆錚亮的大星;一會兒像是向人眨眼,一會兒又像是對人微笑——就像一位漂亮姑娘長了兩隻會說話的眼晴!

140.石榴燈

席蒙打開這個匣子,隻見紅緞子的襯裏上放著一盞樣子很別致的燈,燈身是一隻石榴,有人頭一般大小,上麵有幾道裂開嘴的地方,露出一粒粒大瑪瑙做的石榴子,石榴皮是金的,上麵的皺紋和真正的石榴皮的皺紋一模一樣。

141.花燈

這對花燈精美極了,如能保存到今天,放到工藝美術博覽會上,也絕不比玉雕珍寶遜色。它二尺高,分三層,一根立柱貫串,立柱上盤著騰雲駕霧的金龍。每層都九隻燈,每盞燈是一個戲曲人物,由這些人物組成一出出戲。這些人物隻四寸高,卻精巧到用蟶子殼做指甲,個個栩栩如生。那鄉間喜愛的羅成、趙雲、張飛、李逵、武鬆,格外生動,誰看了誰的感情都為之牽動。

142.珍珠燈

聽說在崇禎初年,宮中有珍珠燈,高四、五尺,全用珍珠穿成,每一顆珍珠有一分多重;華蓋和飄帶皆用眾寶綴成,帶下複綴以小珠流蘇。一尺多高的珍珠燈,據說一共有四十九盞。宮中各殿都有極貴重之彩燈數盞。殿陛甬道,回旋數裏,全有白玉石欄,石欄外邊每隔數尺遠有雕刻精致的龍頭伸出,頜下鑿有小孔,專為懸插彩燈之用。無殿陛石欄處,立有蓮樁,每樁懸掛琉璃燈一盞。紫禁城中各處所懸各色花燈,共有數萬盞。

143.長明燈

天已經黑了。在高家,堂屋裏除了一盞剛剛換上一百支燭光燈泡的電燈外,還有一盞懸在中梁上的燃清油的長明燈,一盞煤油大掛燈,和四個繪上人物的玻璃宮燈。各樣顏色的燈光,不僅把壁上的畫屏和神龕上穿戴清代朝服的高家曆代祖先的畫像照得非常明亮,連方塊磚鋪砌的土地的接痕也看得很清楚。

144.油燈

壁爐架上的那盞燈繼續燃燒著,在耗竭那浮在水麵上的最後幾滴油;燈罩現出一片淡紅色的光澤,火焰在垂熄以前突然明亮起來,射出那些最後的搖曳的光芒,這種光芒,雖然是屬於沒有生命的物體的,卻常常被人用來比擬人類在臨死前那一陣最後的掙紮。一片昏暗淒慘的光籠罩著那青年女郎身上的披毯和她周圍的帳子。

145.蠟錫燈

當他在這樣用功的時候,吊在他頭頂那盞係著鏈條的沉重蠟錫燈,不斷地隨著船身的搖動而晃動,始終把閃閃的微光和簇簇的陰影,投射在他那刻滿皺紋的額頭上,簡直叫人以為,一邊是他自己在那副皺折的航海圖上作著航線的記號,同時也有一枝肉眼看不見的鉛筆,在他那深刻著海圖似的額角上畫著航線。

146.台燈

旁邊的小小的台燈,從那朱紅色的燈傘下麵放射著光輝,因為那燈傘太小了一點,所以那燈光像似被燈傘圈住了似的,造成了銅黃色的特別凝煉的光圈。

147.大吊燈

金碧輝煌的大吊燈,高懸在客廳正中,彩色的光線,撒到雕塑精美的天花板上,然後折射下來,給客廳帶來一種舒暢柔和的喜色。

148.鋼筆

她說的“寶貝鋼筆”,正放在茶幾上:通體黑色,模樣粗壯笨拙,筆帽是螺旋口的。筆卡子頂端是個小圓球,電鍍的光亮已經褪盡了,露出了黃澄澄的銅質本色,隱隱約約能看見“金星”兩個字鐫在上麵。這種鋼筆現今已不大見到了。

鋼筆是桔黃色;筆帽上,纏繞兩道耀眼的金箍;鍍金的筆卡子,在正麵鏤有幾個外國字碼;黃澄澄的大筆尖上,有米粒大的一塊白金。從外形上就能看出這是支好水筆。

149.圓珠筆

樹梢的小鳥唱著,跳著,望著這快樂的小鳥,我就不由地想起叔叔送給我的那支三色圓珠筆。這支筆的筆杆是天藍色的,筆頭上有一隻可愛的小黃鶯,一擰動筆杆就會跑出紅的、藍的或黑色的筆芯。

150.石硯

龍池石加工成硯後,光澤瑩亮,觸感溫潤細膩,以物擊之鏗鏘悅耳;用以書寫作畫,發墨細膩耐用,起筆不損毫鋒;上等龍池硯可見梅花、雲朵、水波等形狀的暈紋布列其中。

151.象棋

我回頭一看,原來隻剩了一盤,恰是與冠軍的那一盤。盤上隻有不多幾個子兒。王一生的黑子兒遠遠近近地峙在對方棋營格裏,後方老帥穩穩地呆著,尚有一“士”伴著,好像帝王與近侍在聊天兒,等著前方將士得勝回朝;又似乎穩穩看見有人在伺候酒宴,點起尺把長的紅蠟燭,有人在悄悄地調整管弦,單等有人跪奏捷報,鼓樂齊鳴。

152.台曆

把舊的台曆換下來,不小心跌落在地上,散開,就像北國樹林裏的初冬的秋葉。

一頁,又一頁,拾起散落在地上的台曆……有一些上麵是寫著字的。有的寫著那一天的約會,有的寫著那一天要辦的事,有的寫著一個新朋友的電話號碼,有的寫著那一天在書報上看到的值得記下的句子。這些事情都過去了。像生命的樹飄下的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