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回事,剛才還在或濃或淡,亦遠亦近,彌漫著天空和大地,像屏障似地遮住了天、山、屋、木、人的濃霧,這會兒怎麼隻剩下不多的淡淡的一層了?圍在山上,掛在樹上,環繞屋脊,臥在草叢之中。這薄薄的霧啊!如煙似夢,仙姿綽約,羽紗輕拂,情一樣地深啊,夢一樣地迷;縹縹緲緲的霧啊,你以山為體,山以你為衣,含蓄而不露,似玉鏤銀雕;你變幻萬千,淡裝素裹,如煙似霧,似實又虛,令人捉摸不透,但又不願棄你而歸。
146.朝霧
夜來一場大雪,早上太陽來得特別遲,朝霧從盆地上緩緩上升,半山變成白雲,忽然裂開,亮出白皚皚的滋潤豐富的雪帽,映著初秋和紅日,鮮亮中總有一股逼人的寒氣。
147.蛇山的霧
到了橋上,我們居高臨下,環顧四周,茫茫一片,江麵上,除了奔騰而下的水聲之外,別的什麼也聽不見了。偶爾有幾艘浮萍似的輪船,在大霧裏忽隱忽現,不知是在水上漂,還是在空中飛;江岸上,一切景物都影影綽綽,往日熟悉的那一棟棟高大的樓房,一座座聳立的工廠,一根根冒煙的煙囪,都被濃霧遮蓋了;橋下,近處還依稀看得見馬路、車輛、行人、樹木;抬頭望去,隻見蛇山上空的太陽迷迷蒙蒙的,周圍好像包著一團紫色的煙霧,真是“日照香爐生紫煙”啊!然而,這兒不是廬山的香爐峰,而是蛇山的上空。霧越來越濃,連剛才還看得見的紫色煙團也辨不清了,就是那平日光芒四射的太陽,這時竟像一個珠子似的懸在天空中……
這樣看來,霧是能阻擋人們的視線,能遮天蓋地,能使太陽發出的光變得微弱的。但是,我發現,霧是不能阻擋人們工作的。你看:那緩緩向前的淡黃色燈光,就是載著人們奔向各自工作崗位的電車,就是載著各種貨物奔向四麵八方的卡車……你聽,那歡快嘹亮的馬達聲,就是正在演奏著的建設四化的進行曲……
啊,霧!……
148.山頂上的霧
霧漸漸濃了,乳白色的霧從山頂汩汩地淌出,緩緩地漫下山坡,像誰抖開一件輕柔的衣衫,飄飄忽忽地披在東山的身上。山腳下的房屋變得模糊不清了,田野上籠著一層輕紗。什麼都看不清了,那蒼翠的坡,烏藍的穀,五彩的山……
我身處山腳,抬頭仰望山頂屹立著的新建的電視塔,朦朦朧朧,隻有塔頂上的那一盞紅色的導航電燈依稀可辨。瞧那電視塔,宛然像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我慢慢爬向山頂。天地之間隻有白茫茫的霧,灰蒙蒙的霧,濕漉漉的霧,涼絲絲的霧。電視塔漸漸明晰了,離山頂也不遠了。那濃霧,抓一把,軟綿綿;吸一口,甜津津;踩一腳,輕悠悠。它仿佛是《西遊記》裏的神雲,我駕著它來到了山頂。
我摸摸頭發,濕潤潤的;摸摸電視塔的銀色塔身,涼冰冰的。霧從眼前飄過,睫毛上掛起了一層細細的珍珠;霧從耳邊掠過,仿佛母親低吟著一曲輕緩的催眠曲;霧在身旁沉浮,身子搖搖晃晃就像飄在九重雲霄。而電視塔呢?它旋轉著,像在跳舞哩!
霧重重地落下來,層層地壓在我的頭頂,我的雙肩,我的胸前。霧裹住了身子,裹住了心,也裹住了視線。宛如在夢中,到處都是一片虛幻和迷蒙,妖嬈的雲霧在半空中跳舞。滿山坡到處是一群群溫順的小綿羊,偎依著,嬉戲著……
霧漸漸溶化,漸漸稀淡。山腳下,幽幽地飄來一陣清風,霧紗被卷起一角,露出湛藍的天,藍得刺眼。一切都被晨霧擦幹淨了,空氣多麼清爽。小草和花瓣上還凝著一粒粒霧珠,閃爍著太陽的光輝。特別是那巍峨高大的電視塔,閃著銀白色的耀眼的光,更是精神了。
149.蓮花峰頂看霧
在過蓮梗時,山裏忽然漫起了沉濃的霧,那乳白的一片,像是覆蓋在身上的絨絨細毯,軟綿綿的,趕也趕不走。旁邊的一位遊客說:“碰上霧天,到蓮花頂峰觀景,比平時壯觀多了。”我似乎不相信,霧大還能看到啥景色呢?
當我們手扶鐵鏈,踏上最後一級台階時,霧更大了。漫山遍野的一片,人們隻能看到不遠的綽約的山影。我有些沮喪了,吃這麼大苦,難道就看看這些?我坐下來,煩躁地望著眼前的霧:層層疊疊地堆在一起,嬉皮笑臉地跳躍不停,悠哉悠哉地做著遊戲,洶湧滾滾地濺起白浪……抓一把,濕漉漉;踏一腳,軟綿綿;吸一口,甜絲絲……我覺得我根本不是在黃山最高峰,而是被淹沒在霧的海洋中。
沒多久,霧慢慢地稀薄了。淡淡的,宛如無數條尼綸紗在眼前飄動。較高一點的山慢慢地露麵了,石縫裏仍有幾縷貪玩的煙霧在嬉戲。“雲以山為體,山以雲為衣。”這話果真不錯。
霧在漸漸下降,像一層厚厚的絨毛在半山腰飄浮。啊!這就是黃山馳名世界的絕景之一——雲海。
站在蓮花峰頂,俯瞰下界,巨壑萬丈,深不可測,令人心驚膽戰。那雲鋪深壑,絮掩危岩,時而撞擊群峰,時而穿梭峽穀,汪洋無際飄忽不定。真是“妙在非海,而確又似海”。那林立的群峰,衝破雲海,像一座座島嶼,隨雲海翻滾而搖搖欲墜;又似一艘艘待發軍艦,隻要命令一下,就起錨遠航。忽然,山風呼嘯,雲海發怒,轉眼間波濤洶湧,雪浪排空。那茫茫煙霧時而像奔瀉千裏的急流,時而像傾注山穀的瀑布,時而像戲水的蒼龍,時而像奔馳的牛羊。那陣陣鬆濤,像一個巨人在海底呐喊,似乎帶領千軍萬馬,要殺出海麵。啊,“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這氣勢磅礴洶湧翻滾的雲海,把黃山點綴得瑰奇偉麗,恰似“靈霄蟾宮”。難怪郭老歎道:“瞬息萬變萬萬變,忽隱忽顯,或濃或淡,勝似夢境之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