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登上了長城的最高點。站在高高的城樓上,居高臨下,極目眺望,大好河山盡收眼底。
隻見群山蒼翠,蔥籠蓊鬱,長城在疊翠而險峻的山上,迤邐遠去,一直伸向遠方,與碧空相接,更加顯得氣勢磅礴。
4.文體生活
我們班的守門員在這緊張的一刹那,以“獅子滾繡球”的姿勢,把射來的球緊緊抱在懷裏,向前來個前滾翻。
在雄壯的《運動員進行曲》聲中,入場儀式開始了。
一夥夥身強力壯的小夥子開始了跳火把的表演,他們一個接一個跑上前去使勁一縱,就敏捷地跳過了齊腰的火把,贏得了一陣又一陣的喝彩聲,歡呼聲。
另一個沙包從背後飛來了,她又猛一轉身來了個海底撈月,抓住了沙包,勝利了,她和同學們蹦呀跳呀,興奮極了。
喇叭吹響,嗩呐高奏,鑼、鼓、鈸響成一片。
踢毽子的女同學手腳輕快,小毽子上下飛舞,就像一隻隻牽在她們腳上的小燕子,飛去又飛回。
禮花在空中競相開放:“紅牡丹”繁花似錦,“金菊”金光燦燦,“春風楊柳”綠葉瑩瑩……節日的夜空簡直像個大花園。
雄壯嘹亮的歌聲呼啦一下從四周響起,驟然間回蕩在校園上空。
運動員隊伍中,有許多年逾花甲的老幹部,盡管他們長年以車代步,腿部肌肉與腹部脂肪成反比例地發展,但仍然甩開胳膊,精神抖擻,意氣風發。
火把連成片,好像燃燒的海洋;火把排成行,好像蜿蜒閃動的火龍。
主席台下,密密匝匝坐著的1000多人中,有看表的,有向禮堂門口翹首張望的,有壓低聲音交頭接耳一邊議論一邊朝主席台上掃視觀察的……
5.業餘生活
掌聲和歡呼聲過後,壽宴開始了。大家一邊幹杯吃菜,一邊說著詩一般的祝壽辭;有的捧著鮮花唱起卡拉OK,有的離開餐桌翩翩起舞。
嗬,人真多啊!銀須飄拂的老人,天真活潑的孩子,穿著時髦的姑娘,高聲談笑的小夥子,沒準半個城市的人都跑到這裏來了吧。
幾個活潑的小女孩像小鳥般地跳躍著。
無論是這樣一扭,還是那樣一甩,都表現出一種豪邁、樂觀的氣質,使你陶醉、興奮,從而不由自主地跟著手舞足蹈起來。
空氣頓時凝結了,隻有那跳動的音符,起落的雙手,陶醉的眼神,夢幻般的音樂,在凝結的空氣中融為一體。
我們圍著一叢叢的玫瑰嬉笑著,打鬧著,像穿飛於花朵間的蜂蝶。
6.節慶
那長廊裏,那燈棚下,盞盞宮燈,五光十色,鮮豔奪目,真像一個神話世界。
無數禮炮助興轟鳴,岸上的人群歡呼跳躍,鼓掌喝彩。
無數隻紙鳶在藍天中爭高媲美。
演員們那一舉一動,一蹦一跳無不牽動著觀眾那顆愛憎分明的心。
巨大的龍頭上瞪著兩隻滾圓的眼睛。
人們穿著傳統的節日盛裝,臉上帶著幸福的笑容。
到處都是張燈結彩,一片喜慶場麵。
人們都盡情享受節日的快樂,載歌載舞,把節日的氣氛推到了高潮。
每年春節,我們都要貼上紅紅火火的對聯。
中秋節快到了,到處都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月餅。
端午節,我們到河邊看劃龍舟,鑼鼓齊鳴,歡聲震天,一艘艘龍舟向離舷的箭向河那邊衝去。
7.習俗
貪婪地吃了一口,脆甜脆甜的。
這兩種菜的味道可美了,脆脆的,滑滑的,又鮮又嫩,可口極了。
那嘴張得大大的,像要噴出火似的。
我們那裏每個人生日的那天,都要吃一個圓圓的荷包蛋,說是這樣能夠躲避病痛災禍。
這裏有個習俗,就是孩子出生後就要“打三朝”,孩子的外婆家就回送許多禮物來。
這裏的習俗真是奇怪,說是女不赴“酒宴”,男不赴“三朝”,這到底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