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做事即做人 做人即做事(1 / 3)

把做事當做生活、把做事的目標和生活的目標統一起來的一個人是有福的,不要使他再求別的福份……當一個人全神貫注於做事時,他的身心就會構成一種真正的和諧,即使是最卑微的勞動。人生活在做事中,體現了做事即做人,做人即做事。

第一節 在做事中尋找樂趣

你可聽說過有哪個人討厭自己的做事,而獲致很大的成功?相信你從來沒聽說過。有個成功的秘訣,就是把自己的做事和自己的興趣密切結合在一起。

問題是,做事情覺得非常愉快的人並不多,每個人對做事的好惡不同,假使能把做事趣味化,就可以把做事輕鬆愉快地做好。菲力有句話說,必須天天對做事產生新興趣。他所指的就是做事要趣味化。人生並不長,因此最好盡量選擇適合你興趣的做事。做事合乎你的興趣,你就不會覺得辛苦。

我們每天所做的事情雖然有限,卻也是有意義的。世界的進步並不單單靠英雄們有力的臂膀向前推動,每一個誠實做事著的人都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對於做事的真愛,不是源於金錢,不是因為時間的消耗或是技能的實踐,而是來自對於成功本身帶來的驕傲與滿足的渴望。

對於出色的做事的最大獎賞就是已經做完了它。

如果你不能選擇自己更喜歡的做事,就要盡力喜歡眼前的做事。

有一次,英國女王參觀著名的格林威治大文台,當她得知任天文台台長的天文學家詹姆·布拉德萊的薪金的級別很低時,表示要提高他的薪金。布拉德萊得悉此事後,懇求女王千萬別這樣做,他認為,如果這個職位一旦可以帶來大量收入,那麼,以後到天文台來做事的人,將會不是天文學家了。這說明不僅布拉德萊對收入看得很淡,其他科學家也是如此,他們往往與高薪無緣。

關於工資與做事的相互關係,人們站在不同的立場,有種種議論。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人們的喜悅,不是隻靠金錢就能得到的。工資可以減少人的不滿,但不能增加入的滿足感。應該說,能夠增加入的滿足感的,還是做事本身。不管什麼做事,如果能夠自發地、自主地去進行,人們就會從中感到做事的意義。而且重要的是,選擇做事,不要隻顧眼前利益,還要從有利於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

我們在選擇職業時,也不要隻考慮報酬,須記住,有得就有失。重要的是,能夠在做事中找到樂趣和確定自己發展的方向。

在你的事業生涯裏,你隻要盡可能地不斷付出,而不尋求馬上報答,會使你得到比酬勞更重要的東西,這就是信任。你把集體的目標作為自己的目標,並更深地理解之。(如果領導的目標和你的不一致,你就別留下,而要另換門庭。)隻要這樣,領導才會器童你、提拔你。

個人意識到自己的存在,認同自己的存在,已是一件不簡單的事;個人能透視自己的命運,掌握自己的命運,更是件不容易的事。但是,更困難的,則是把命運轉換成使命,因為,使命的含義要超過神話中的內涵,它不但要替自己的存在謀求出路,它還要在感受到失敗痛苦中,去替人類、替世界創造快樂與幸福。

日本本身沒有什麼資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卻能夠迅速崛起。經過50年的發展,如今,日本的汽車業已經嚴重威脅到美國的汽車業;光學儀器和照相機威脅到德國;製表業威脅到瑞士;動畫和遊戲機更席卷世界市場。這主要歸功於日本人對做事認真,而且多數人會在做事中自尋趣味,對做事抱積極的態度,因此生產出來的東西得到世界消費者廣泛地認可。日本人因何能對做事抱積極的態度呢?中穀彰宏認為,做事的有趣與否,不在於做事本身是否有趣,而在於你有沒有熱誠勤奮地去做你的做事。再枯燥無味的做事,努力去做,也會變得有趣;再有趣的做事,慢吞吞、興味索然地做,都會變得無趣。不信你把自己裝成慢吞吞、沒有興趣的樣子,去玩遊戲機看看。如此說來,日本人其實非常懂得做事哲學,我們為什麼不能在這方麵向日本人學習呢?

正確的思想,會使任何做事都不再那麼討厭。領導要你對做事感興趣,他才好賺更多的錢。但是我們何不忘掉領導想要什麼,而隻是想著:對做事感興趣,對自己有好處。提醒自己,這樣可能使自己從生活中獲得加倍的快樂,因為你醒著的時候,約有一半要花在做事上,要是在做事中找不到快樂,就決不可能再在任何地方找到它。不斷提醒自己,對自己的做事感興趣,可以將你的思想從憂慮上移開,而最後,還可能帶來晉升和加薪。即使不這樣,也可以把疲乏減至最少,並幫助你享受自己的閑暇時光。

生活成功的主要道理之一是,每天保持對做事的興趣,能夠有持久的熱忱,並能將每一天看得同樣重要。

第二節 把娛樂帶到做事中

提高對做事興趣度的最好方法是把娛樂帶到做事中。

適度的閑聊對做事有幫助。相對於做事之類的大事,閑聊自為小道矣。然而小道卻常成為做事大事的話引子;若小道不暢,推動做事難免受影響。

讓做事時的緊張與娛樂時的輕鬆成鮮明對比。在辦公室裏老是打嗬欠、靠吃藥提神、沒精打彩的一個人,永不會獲得領導的常識。

在做事時,保持在最佳狀態之中,那就不會出現一點疲態。

商場與戰場沒有什麼兩樣,哪怕是一刹那的困倦和懈怠,也有可能被敵方乘虛而入,從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損失。不過,在一些輕鬆的場合中,應該表現得輕鬆自然,與做事中的拚搏完全相反。

這一對比看在領導眼中,必然覺得你是個有足夠能力控製情緒的人。

我們不能從做事中獲得快樂,往往都是因為我們把做事視為獲得賞賜的手段,而忽視了做事本身對於我們來講就是一種巨大的賞賜。就是在這樣的想法下,我們更多的是急功近利的去考慮如何從做事中去獲得些什麼,於是我們必須要完成什麼什麼任務,什麼什麼目標,每天緊張得不得了,總是在擔心自己稍有不慎,就會毀了自己的前程。這樣的心理是不會讓我們獲得輕鬆的。隻有享受做事的態度才會給我們帶來輕鬆。

我們做一份做事,雖然說是要在做事中取得成績,受到嘉獎,不斷的升職加薪,但是說到底這些都隻能作為我們做事的目標或者說是做事的動力。實際的狀況是,我們每天早上8點鍾就要衣冠楚楚地來到辦公室,然後做著每天都在做的做事,接觸著每天都要接觸的人,中飯的時候就要跑到飯廳,和大家海闊天空之後,還是重複著上午的做事,直到不知道幾點鍾才可以依舊楚楚衣冠的回家。現實的做事中,沒有那麼多的奮鬥目標,沒有那麼多的挑戰,更不可能經常有機會讓你去取得你所渴望的能夠讓別人認同的成績。現實的做事,就是生活,是白開水的模樣。

做事就是這樣一個東西。一切的美都在它的過程之中。而過程中的美是隻有輕鬆的心態才能夠體會到的。騎車踏青的目的不在於最終你到達了怎樣的世外桃源,而在於你所收獲的沿路的美景。而一個急於趕路的人的眼中是沒有這種美景的。

輕鬆的享受做事的每時每刻帶給我們的大大小小的樂趣,不要把這手邊的快樂源泉輕易的放棄掉。

第三節 振作精神好做事

我們常常存有這樣的偏見,總是認為隻有那些充滿了奉獻、充滿刺激的做事才是需要精神和活力的。一個企業之中,隻有研發部、客戶部、營銷部這樣的部門才需要調動一個人的精神和活力,至於其他的部門,隻要一個人能夠安分守己地作好自己的本職做事,就可以了。也不指望他們有多麼大的成績,那樣的做事也做不出多大的成績。

美國哲學家、散文家及詩人拉爾夫·沃爾德·愛默生說過,沒有精神,任何偉大的業績都不可能成功。

曼狄諾認識到:不管是什麼樣的事業,要想獲得成功,首先需要的就是做事精神。推銷事業尤其如此。因為推銷員整日、整月、甚至整年地到處奔波,辛苦推銷商品,其所遭遇的失敗不用說了,就是推銷做事所耗費的精力和體力,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吃得消的,再加上失敗甚至連連失敗的打擊,可想而知,推銷員是多麼需要精神和活力。可以說,沒有誠摯的精神和蓬勃的朝氣,推銷員將一事無成,所以,推銷員不僅要鍛煉健康的體魄,更重要的是具有誠摯精神的性格。精神就是推銷成功與否的首要條件,隻有誠摯的精神才能融化客戶的冷漠拒絕,使推銷員克敵致勝,可見,精神確是推銷員成功的一種天賦神力。

曼狄諾指出,精神是我們最重要的財富之一。不管我們是3歲或30歲,6歲或60歲,9歲還是90歲,精神使我們青春永駐。這意味著任何年齡的人隻要具有自我完善的強烈願望,他都可以找到永不衰老的源泉。不管你是否意識到,每個人都具備著火熱的激情,隻是這種精神深埋在人們的心靈之中,等待著被開發利用,為建設性的業績和有意義的目標服務。

你要找到自己的精神,正如信心和機遇那樣。精神全靠自己創造,而不要等他人來燃起你的精神火焰。曼狄諾認為,缺少自身的努力,任何人都無法使你滿腔精神;沒有自身的努力,任何人都無法使你渴望去達到相標。

精神應該是一種能轉變為行動的思想,一種動能,它象螺旋槳一樣驅使你達到成功的彼岸,但首先你得有一個決心要達到的目標。精神意味著對自己充滿信心,能望見遙遠之顛的勝利景色。你能集中自己的全部精力,勇氣百倍;你也能夠自律自製;你運用自己的想象力,修身養性,日臻完善;在你渴求悔過時能迅速回到現實中來,那你就能獲得成功了。

試問,我們能在精神中找到迷惑、失望、懼怕、頹廢、擔憂和猜疑嗎?當然不能!這些消極情緒使你未老先衰。恰恰相反,精神為你終生帶來年輕和成功。

你是否對自己目前的做事感到不滿,常常發出怨言,做事上似乎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恨不得今天有路今天走,遠離這個令人討厭的做事環境呢?

做事有些是為了理想,有些是別無選擇,而我們總是期望一切都在自己的選擇範回內,但是,有些時候,難免會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做了決定。既然無法選擇,與其抱怨,不如接受,畢競接受比抱怨來得積極。

每個人的生汛是不同的,所以一件事情的發生,對每個人的影響都不一樣,每個人的生活都有其獨特性。

當你想離開目前的做事崗位時,極須考慮到很多很多事情,因為這將是影響你一生的問題。這便是生活中的另一特性——終生性。

戴爾·卡耐基認為,我們的疲憊常常不是做事造成的,卻是中憂慮、破壞和怨恨所引起。

人有時無法控製自己的情緒。想想你最近是否脾氣暴躁、缺乏耐性?一個懂得情緒協調的人,基本上是個比較可以成功的人,而人最高的需求是尋求成就感。

卡耐基認為,不妨去了解自己的情緒,意識自己的感覺。當你麵對挫折時,給自己一點鼓勵吧!就從今天起,每天對著鏡子叫自己的名字,笑著說:你很好!

如何充滿做事精神?首先你要告訴自己,你正在做的事情正是你最喜歡的,然後高高興興地去做,使自己感到對現在的職業已很滿足。其次,是要表現精神,告訴別人你的做事狀況,讓他們知道你為什麼對這項職業感興趣。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理由充滿做事精神,不論是作家、教師、工程師、一個人、服務員,隻要自己認為理想的職業就應該是熱愛的,熱愛也就自然珍惜。但有些職業在經過深入了解以後,可能會感到無非如此,用不著付出多大努力,已是綽綽有餘,便以例行公事的態度從事之。這樣問題獻出來了。你雖然熱愛自己的職業,卻不知道怎樣把職業掌握在自己手裏。再熟悉的職業,再簡單的做事,你都不可掉以輕心,都不可沒有精神。如果一時沒有煥發出精神,那麼就強迫自己采取一些行動,久而久之,你就會逐漸變得精神。假使你相信自己從事的職業是理想的,就千萬別讓任何事情阻止了你的做事。

世上許多做得極好的做事,都是在精神的推動下完成的。關鍵所在,是要有把做事做好的精神,並能善始善終。

你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職業,你認為是很好的,也蠻有做事精神,可常聽到種種非議,在你的精神上潑冷水。把握不住,就會把一份好端端的職業斷送掉。應該承認這種製冷因素是客觀存在的,但隻是影響精神的外在原因。保持精神的內因是良好的心理素質。要相信你說好的,必定是好的。與其擔心別人的評論,不如設法完成你所擇定的事情,創造出無可爭辯的實績,讓人刮目相看。

第四節 做事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大仲馬的寫作速度是驚人的。他一生活了68歲,到晚年自稱畢生著書1200部。他白天同他作品中的主人公生活在一起,晚上則與一些朋友交往、聊天。

有人問他,你苦寫了一天,第二天怎麼仍有精神呢?

他回答說,我根本沒有苦寫過。

那是怎麼回事呢?

我不知道,你去問一棵梅樹是怎樣生產梅子的吧!看來大仲馬是把寫作當作了樂趣,當作了生活的全部。

不僅偉大的人物可以把做事當作生活的全部,平凡的人也完全能夠做到這一點,隻要他有一個正確的思想。有個美國記者到墨西哥的一個部落采訪。這天是個集市日,當地土著人都拿著自己的物產到集市上交易。這位美國記者看見一個老太太在賣檸檬,5美分一個。

老太太的生意顯然不太好,一上午也沒賣出去幾個。這位記者動了惻隱之心,打算把老太太的檸檬全部買下來,以便使她能高高興興地早些回家。

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太太的時候,她的話卻使他大吃一驚,都賣給你?那我下午賣什麼?

安動尼·羅賓說過,人生的改變有很多方式,那就像創作藝術品一樣。遺憾的是大多數人似乎隻有一種方式去改變他們的心態,他們企圖借著猛吃、猛喝、猛睡、抽煙、喝茶等方法,可是都沒有效,因為這些都不能使他們的內心真正地振奮起來,甚至於倒把他們的人生帶人一個毀滅的悲劇。

但是,對於一個有恒心、有毅力、有積極心態的人來說,改變這些並不難,盡管這可能有一個過程,因為發現自己的壞習慣比改變它更難。

所以,就從現在開始,發現你身上的一些壞習慣,然後,改變它!這樣,你的人生就可能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