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洞城。
武田家的大軍與姊小路,內島家聯軍,對峙於城下已有數日。
武田軍本陣外周豎立了層層的防馬柵,防衛森嚴。
而在傍晚前,從神岡城開來的李曉,江馬輝盛的五百援兵,已經抵達。
在兵力上武田家四千軍勢,對姊小路,內島家兩千五百軍勢,占據有優勢。
李曉,江馬輝盛一到,山縣昌景就在軍帳內舉行軍議,商量明日與姊小路軍決戰之事。
一張長長的木板桌前,作為總大將的山縣昌景一身鎧甲在身,右手持著軍配,神色凝重。
武田信玄一直有讓,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譜代重臣擔任總大將的習慣。
如武田四名臣,都是由武田信玄從自己身邊一手提拔出來,然後委以重任,當然這些人的將才軍略,都是相當的出色。
不過初次作為總大將的山縣昌景,在這次指揮飛驒遠征的戰事上,卻頗受到肘製。
起因倒不是因為監軍曾根昌世的為難,曾根昌世與山縣昌景都是從武田信玄左右一手提拔而上,山縣昌景曾是武田信玄的小姓,而曾根昌世則是側近眾出身,與土屋昌次,三枝守友同樣名列奧近習六人眾之列。
所以兩人到交情非淺。
而山縣昌景真正受到麻煩的,卻是來自軍中兩個備隊大將木曾義昌和一條信龍。
一條信龍是武田信玄的親弟弟,平時行事頗為我行我素,所以不太買山縣昌景的賬,而木曾義昌更是自持名門之後,又是武田信玄的女婿,一門眾的身份,所以態度更是傲慢。
李曉進入軍帳之中後,隨即就感覺到其中不和諧的氣氛,上一次在神岡城軍議時,他就感覺到這飛驒征討軍內部似乎有不太安定的氣氛。
現在的飯富源五郎並非是日後的山縣昌景,他的資曆,戰功和家門這幾項上,都不足以壓住這兩人。
大軍之中,總大將與配下之間矛盾重重,不能使得上下一致,很可能引起軍心混亂,如此這樣決戰未開戰前,己方的氣勢就已經弱了三分。
李曉,江馬輝盛進入軍帳之後。
山縣昌景對李曉,江馬輝盛來援,表示不勝感謝。因為之前武田信玄是讓李曉,江馬輝盛是作為獨立軍勢的,而除了李曉擔任軍糧奉行一職,其軍勢可以不受山縣昌景調撥。
所以李曉有權拒絕山縣昌景的調命,而不來櫻洞城下參與決戰的。
但是山縣昌景以外,軍帳之內其他人,對李曉,江馬輝盛來援的態度,卻都表示得並不熱情。
對此李曉心知肚明,這是因為自己是站在武田勝賴一方的緣故。
軍帳中一條信龍是一門眾,對武田義信,武田勝賴之間的奪嫡之爭,並不甚關心,而青柳清長隻是仁科家前家主的叔叔,這次來代掌仁科家軍勢,就其身份來說純粹是一個打醬油的。
而曾根昌世,木曾義昌兩個人的臉上都可以打上一標簽“太子黨”。
曾根內匠昌世的兒子曾根周防,與長阪昌國,同為武田義信近侍,木曾義昌則也早被武田義信招攬。
並且提起木曾家,李曉就來氣,上一度他前往木曾福島城找木曾家借兵,卻是城下町吃了一夜閉門羹,一樣的遭遇還有身邊的江馬輝盛。
眼下在他李曉幾乎憑自己一人的努力,在飛驒國打下了如此好的形勢,而木曾義昌卻在這時大搖大擺地隨武田家大軍入國飛驒了。
想到這裏,李曉看向木曾義昌,兩人目光對視之下,李曉也感覺到對方的目光之中含有不善。
軍議開始。
作為監軍的曾根昌世,首先出聲言道:“今日姊小路良賴已經派人向我們求和,言明可以降伏我武田家,並同意寫下誓書,割讓三處領地,交納出人質。各位覺得這樣的條件可以答應嗎?”
曾根昌世此言一出,頓時眾將一片嘩然,沒想到飛驒國第一大名的姊小路家,在還未決戰之下,就肯降伏我武田家。
不過這樣決定並不出乎意料,武田軍兵強馬壯,並且占據兵力優勢,姊小路家這時求和也算明智之舉。
若進行決戰,雙方必然有所損傷,在座之人盡管都是久經沙場的武將,都也不願意白白讓自己屬下去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