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把一家市值0億美元的公司當成殼公司?現在的蘋果市值中,都沒這項成本。
唯一可能稍有些麻煩的,就是蘋果的股權結構有些不利於借殼了。
隻要稍稍對比一下蘋果的股權結構同二十一世紀後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就能看出,創業者對初始股權分配認知的不斷進化。
在最初,蘋果的股權是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各占百分之四十五,另外一個叫羅韋恩的兄弟占了百分之十。沒過多久,韋恩認為這倆人都是大忽悠,擔心自己的錢打了水漂,就退了股,喬布斯用八百美元買下了韋恩的股份。
過了一段時間,著名的馬庫拉入夥,投了近十萬美元,這時候公司股東仍舊是個人,三人每人都占了百分之二十六的股份,剩下百分之二十二的股份打算吸引新的投資者。
但融資計劃不那麼順利,始終沒有新的投資者加入。公司正式成立後,招聘了新員工,這時候股權就變成了喬布斯、沃茲、馬庫拉三人各百分之三十,另一個新加入的工程師占了百分之十。
從這裏,就可以看出,蘋果最初的股權設計,雖然有馬庫拉這個商界精英在,但卻采用了一種在後世被認為最差的初始股權設計——股權均分。這也是導致喬布斯日後被驅逐出蘋果的根本原因。
沒過兩年,蘋果蒸蒸日上,開始IP,上市後,喬布斯是第一大股東,持15%的股權,馬庫拉是第二大股東,有11.4%的股權,沃茲尼亞克持6.5%的股權。
沃茲尼亞克作為創始人之一,之所以持股這麼少,除了股份因上市被稀釋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上市前幾周,他拿出了三分之一的股票分給了公司的工程師,讓大家實現共同富裕。
真是好人啊。。。。。。
蘋果的前三大股東隻有不到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剩下的百分之七十都在股票市場裏。後來喬布斯又賣掉了自己全部的股票,沃茲尼亞克經過三次離婚,股票所剩無幾,馬庫拉也隻保留了很少一部分蘋果股票,喬布斯回歸後,馬庫拉退出了蘋果董事會,把自己手中的股票幾乎清空。
另外,由於蘋果業績下滑,很多大機構又都相繼減持了蘋果股票,造成蘋果百分之九十的股票在流通市場上,股權過於分散,增加了收購難度。
從公開市場上收購股票,很容易形成羊群效應,如果惡意打壓蘋果股價進行收購,又涉嫌操縱市場,這其中的運作難度高了不少。
想要借殼,首先要買殼,而ari收購蘋果,就是買殼的第一步。
“現在喬布斯控製了整個蘋果董事會,八個人中有六個人是他指名的,哪怕埃德同意,隻要喬布斯反對,你現金加股票的收購提議就會被董事會駁回。難道你有信心搞定喬布斯?”邁克爾莫瑞茲對喬布斯知之甚深,非常清楚以喬布斯的性格,寧可蘋果破產倒閉,也不可能接受被ari收購的結局。
張晨嘴角泛起一絲淺笑:“那是埃德伍拉德的問題,如果蘋果董事會真的駁回埃德伍拉德的提議,就明這個董事會已經淪為喬布斯的私人擁躉,無法做出最有利於股東利益的決策,我希望到時候埃德可以召開股東大會,對董事會進行彈劾並對收購案進行表決。”
邁克爾莫瑞茲眨了眨眼,突然笑道:“如果臨時股東大會不能順利召開,或者並購表決沒有通過,你怎麼辦?”
張晨嘿嘿笑了兩聲,沒話。
邁克爾莫瑞茲探了探身,飽含深意的道:“如果股東大會沒通過,你想要收購蘋果,就隻有惡意收購這一條路走,對不對?不,你原本的計劃就是要惡意收購,現在你手中已經握著多少蘋果股票?一百萬股還是一百五十萬股?”
張晨露出一個微笑:“你怎麼會這麼想?”
邁克爾莫瑞茲胸有成竹道:“蘋果的股權結構太分散了,即使通過股東大會的審議,你想要通過換股來與蘋果合並,需要付出的股權也太多了,多到增發新股後,甚至有可能讓你喪失新公司的控股權。坦白,和你打了這麼長時間的交道,你對股權的執念遠大於現金。我不相信你會為了收購蘋果,來冒這種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