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勇猛(1)
擊不中的子彈不具備殺傷力,但是射進心髒裏的子彈和刺進胸膛的刺刀卻能殺人。——巴頓巴頓果敢勇猛賣力扮演欺騙敵人的角色
巴頓將軍在西西裏和北非兩大戰役中的出色表現,已經引起德國人的恐懼和尊重。
巴頓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顆耀眼明星,他的出現,總能引起人們的矚目,甚至軸心國的軍隊隻要知道他的方向,立即就會部署重兵,時刻防備這個可怕的敵手。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華盛頓方麵開始準備利用巴頓的“明星”效應,專門吸引敵人的注意力,從而迷惑敵人的視線,進行有效的打擊。
這時,巴頓開始在地中海頻繁露麵,他其實是給德軍一個假信息,以掩護盟軍一個全新的“霸王”計劃。
“霸王”計劃是一個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的計劃,目的是徹底打敗希特勒。
圍繞這一問題,蘇、美、英三國進行了長時間的爭論,最終盟軍決定至遲在1944年春,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行動代號為“霸王”。
大洋彼岸的德軍統帥部,密切注視著盟國的動向,很快就報告了希特勒。
希特勒命令情報機構注意敵軍重要人物的行蹤,以此摸清有關“霸王”作戰的計劃內容和意圖所在,其中,還特別提到巴頓。
巴頓這時正在英國,他正急不可耐地等待著捉摸不定的命運對他的安排。
1月26日,巴頓來到倫敦,並見到了艾森豪威爾將軍。
“喬治,我猜你知道你要幹什麼。”艾森豪威爾用略帶玩笑的口吻對巴頓說。
“艾克,我確實不知道。”巴頓有些迷惑。
“喬治,我想把我的老部隊,第三集團軍交給你。”
艾森豪威爾變得嚴肅起來,繼續說:“第三集團軍正在前往英國的途中,到時我會讓人通知你的。”
會見最後,艾森豪威爾告訴巴頓:“你的具體任務將由布來德累決定和傳達。”
巴頓見到了布來德累,在北非突尼斯之戰中,布來德累擔任巴頓第二軍的副軍長,在西西裏戰役中,他又在巴頓手下任第二軍軍長。
布來德累能打善戰,而且為人穩重謙和,不像巴頓那樣魯莽衝動,因此艾森豪威爾在選擇參與“霸王”戰役指揮工作的人選時,選擇了布來德累擔任美軍部隊的總指揮。
同時,艾森豪威爾也知道,美軍少不了巴頓這員虎將,所以決定任命其為第三集團軍司令。
布來德累交給巴頓兩項同時進行的任務,一是接管第三集團軍,二是在“堅韌”行動中擔任主角。
“堅韌”行動本身就是霸王計劃的一個煙霧彈,該計劃的目的在於使德國人相信,同盟國的主攻地點是英吉利海峽較窄水域對麵的加萊地區,而不是諾曼底,具體進攻時間在7月份以後。
同時,在諾曼底登陸正式開始後,還要讓德國人以為這隻是一場牽製性進攻,是為了掩護在加萊的更大規模的進攻,從而把25萬德軍牢牢地吸引在塞納河以北,使之不能支援諾曼底。
為了讓德國人深信不疑,“堅韌”計劃要求組成一支英國第四集團軍,由安德魯·索恩中將指揮,造成一種英國準備從英格蘭港口對挪威南部發起進攻的假象。
同時,還虛設一支由12個師組成的美第一集團軍群。
為加強其欺騙性,這個第一集團軍群司令必須是在德國人看來理所當然的人物,還有誰能比等候處置的巴頓更適合這一職務呢?
3月20日,盟軍最高司令部發表公告,宣布免去巴頓第七集團軍司令一職,另有任用。
關於巴頓的情報迅速傳到德國,當時,德國間諜發回來的情報說,巴頓麾下有兩個集團軍,分別稱“巴頓集團軍”和“第九集團軍”,德國情報機關對此深信不疑。
甚至當第三集團軍終於打著自己的旗號投入戰鬥時,德國的戰鬥日誌上,仍稱其為第九集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