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巴頓得到哈蒙的消息,薩菲已經拿下,特拉斯科特將軍也已開始向縱深方向發展進攻。
情況似乎在一步步地轉好,可巴頓來到岸上之後,卻發現費達拉灘頭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我們看到的情況非常糟糕。”巴頓後來寫道。
當時,雖然船隻不斷地駛來,但是卸貨之後,卻沒有人把船推開。
法國的飛機在低空掃射,美國士兵隻能在槍炮還比較遠時就躲開隱蔽,這樣就耽誤了卸貨工作的進行,特別是彈藥的卸貨。而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彈藥的充足與否是具有決定性的。
安德森的部隊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之後也進入了鞏固陣地階段,這並不是由於沒有向前發展的機會,而是因為缺乏支援武器、車輛和通信設備。
此時,對法軍的勸降工作嚴重受挫,法國的米什利埃將軍不合時宜的虛榮心使他拒絕投降。
由於岸上通信工具普遍發生故障,巴頓既得不到薩菲的消息,也不知道梅赫迪亞的消息。
看來隻有各自為政了,巴頓心中突然冒出了這樣的念頭。
巴頓判定,運輸供給是贏得這場戰爭的關鍵,他決定親自過問這件在別人看來是次要的事情。
11月9日一大早,巴頓穿著一身漂亮的軍裝,精神抖擻地站在海灘上。
巴頓滿麵怒容,威武可怕。在海灘上他一邊指揮,一邊親自推船,幹了整整18個小時,渾身上下都濕透了。
巴頓堅定的話語,那神情自若的姿態,給美國士兵以極大的力量。
在部下眼中,巴頓好像是一頭發怒的雄獅。
奇跡出現了,經過巴頓一天的指揮,西線費達拉海岸的官兵們精神為之一振,各種物資也源源不斷地運上了岸,陣地有條不紊了。
巴頓對自己這一天的工作十分滿意。他後來回憶這一天時寫道:“我認為,自己對於最初登陸的成功,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巴頓感到,在整個摩洛哥戰役中,這是唯一值得提起的一段插曲,可以用來證明他的親自幹預有一定的價值。
11月9日,終於傳來了薩菲和梅赫迪亞的好消息。這兩支部隊都取得了很大進展,而巴頓在費達拉卻無計可施。
10日,巴頓下定決心,對卡薩布蘭卡發起全麵進攻,迫使它投降。
在當初擬定“火炬”行動之時,艾森豪威爾曾許諾,如果其他方法均不能獲得成功,可以威脅從空中轟炸和從海上炮擊迫使卡薩布蘭卡投降,而且在必要時把威脅變為行動。
但同時明確規定,巴頓在采取這一極端行動之前必須向他請示,並得到他的明確同意。
此時此刻,巴頓已顧不得許多,他決計來個先斬後奏。
巴頓下達命令,要求休伊特海軍少將在奧古斯塔號上準備好炮火,麥克沃將軍在突擊隊員號航空母艦上準備好轟炸機,安德森則做好地麵進攻準備。
同時,巴頓命令第三師的前鋒迂回到卡薩布蘭卡的東南角,做好戰前偵察和突擊準備。
一切安排妥當,巴頓決定,11月11日上午7時30分發動進攻。
11月11日淩晨4時30分,一名法國軍官來報,拉巴特的法軍已經停火。
參謀部所有的人都主張取消這次進攻,可巴頓堅持要打。
巴頓還記得1918年巴頓過早停止進攻的教訓。
巴頓讓那名法國軍官到卡薩布蘭卡轉告守將米什利埃海軍上將,如果不想被消滅就立即投降,一旦開戰,巴頓就不會再勸降了。
巴頓又給休伊特將軍傳話,如果法軍在最後一刻放下武器,巴頓將通過電台發出停火信號。
那時是5時30分,然而剛剛一個小時,敵人就投降了。
幾乎就在敵人投降的同時,巴頓的轟炸機已飛臨目標上空,戰艦也正準備開火。
巴頓命令安德森率軍進城,如遇抵抗立即打擊。
雖然沒有人阻擋他,但從7時30分至11時這幾個小時,是巴頓一生中最漫長的時刻。
11月11日14時,米什利埃將軍和諾蓋將軍來談投降條件。
巴頓首先對他們的明智選擇表示了自己由衷的祝賀,最後巴頓還和他們慶祝了一下。
不過接下來的日子,巴頓感覺並不多麼好受,因為巴頓他們隻能駐紮在摩洛哥。
駐紮的意思就是等待,在戰爭中等待,也許是巴頓最難熬的日子,除了經常和摩洛哥國王聊天之外,他實在找不到什麼有趣的事情。
巴頓感到非常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