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刀小試(4)(2 / 2)

盡管巴頓的年齡和軍銜都比艾森豪威爾高,但對裝甲部隊抱有的同樣熱情,把這兩名優秀的軍人緊緊聯係在一起。

巴頓和艾森豪威爾兩個人一起學習專業課程,常常共同做功課,討論軍事問題。

討論最多的是如何把裝甲部隊發展為一個強大的兵種,而不受行動遲緩的步兵的牽製。

頗有實幹精神的巴頓不僅限於討論,而且積極動手改進坦克的通信和射擊的穩定性。

巴頓一直在為他的坦克部隊奉獻著自己的智慧和金錢,甚至連他的親愛的夫人也加入了支持他的行列。

雖然坦克的經費越來越少,油料也日益減少,但巴頓仍樂觀地工作著。

巴頓還參加了一個技術委員會的工作,研究如何改進坦克的裝備,使其從原始的粗胚形態走向成熟。

一個叫沃爾特·克裏斯蒂的發明家給巴頓的坦克帶來了一個可能發展的機會。

為了實現自己的坦克是最先進而又最簡單的武器的設想,巴頓自己出錢資助克裏斯蒂研製新坦克。

後來,巴頓還在米德軍營專門為他安排了一次表演。

這次表演對巴頓來說意義重大,他認為它幾乎可以決定坦克部隊是存留還是取消的命運,然而陸軍部的將軍老爺們卻不這樣認為。

表演當天,巴頓夫人和陸軍部的7位將軍出席觀看表演。

這次參加表演的坦克,不是由別的運輸工具運來的,而是靠自身的動力,長途跋涉了400多公裏到達的。

坦克的時速達到每小時近50公裏,這個速度在當時來說就是一個奇跡!

巴頓在試驗現場首先對坦克的性能做了簡明扼要的介紹,並說:“操縱十分簡便,連小孩子也能駕駛。”

巴頓邀請那些將軍們坐上去,試試看,但無一人應聲。他又一次邀請,又一次沉默。

於是,巴頓轉向他親愛的夫人,讓他的夫人表演一下。

小巧玲瓏的巴頓夫人十分沉著而嫻熟地駕著車,雖然在行駛中掉了帽子,合體的衣服上也濺上了泥漿,但她表現出的高貴的氣質和優雅的舉止,使觀看者無不深深折服。

即便如此,也難以改變陸軍部這些老朽們頭腦中那陳舊落後的觀念。軍械署最終還是拒絕了克裏斯蒂的設計,理由竟然是難以操作。

失望漸漸向絕望轉化。

當1920年6月來臨的時候,巴頓身心交瘁。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你的命運常常不是被自己掌握著,而是在一些對你來說可能毫無惡意的人的談笑之間被決定。

巴頓不得不又一次經曆了要與他所執著熱愛的坦克兵事業分手的痛苦體驗。

作為美國的第一坦克手、美國坦克部隊的創始人,想到自己嘔心瀝血、費盡周折而得來的坦克部隊在不久的將來就要分崩離析、各自為政,巴頓心中湧起的並不是悲哀,而是一種立誓重組坦克部隊的豪情壯誌。

1920年6月,美國國會通過了《國防法案》,規定陸軍編製僅為28萬人,分9個師。

最令巴頓傷心的是,坦克兵失去了存在的法律依據。該法案規定,坦克兵配屬步兵,不再作為獨立的兵種存在。

因為《國防法案》還規定,坦克兵以連為單位配屬步兵,每個步兵師配屬一個坦克連,由步兵軍官統一指揮。1920年,全年的坦克經費隻有500萬美元。

這一法案的公布,表明戰後以來巴頓為了他的坦克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付諸東流。

巴頓無可奈何。這年夏天,巴頓決心告別坦克,告別自己苦心經營的三〇四旅,重返騎兵部隊。

臨別之際,巴頓對他的部下發表了一篇滿懷惜別之情又慷慨激昂的演說。

巴頓說:自己愛三〇四旅及其所有的軍官和士兵們,並以他們為驕傲。無論三〇四旅走到哪兒,都會是紀律、勇氣和效率的典範。

同時,巴頓堅定地說:坦克部隊有我的心血和希望,我堅信它是不會衰亡的。

最後巴頓還認為,總有一天,他將與自己的坦克部隊再次會合,因為他已經把自己的生命和榮譽與這支部隊聯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