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師久翁夫子,道德英華昭著於言議之間,自閨門以至天下,自修己以至誨人,《日錄》凡六卷,門人所記凡四卷:語道德學問,語風俗教化,語禮樂法度,語古今名物;窮性命之本原,達會通之典禮,廣大悉備,幽遠不遺,猗歟至矣!果可以易言耶?夫子資稟異人,而囗囗囗囗,早年求道,慨然囗囗囗囗囗可至於古之囗囗囗囗囗孔門傳囗囗囗囗囗囗囗囗氏老釋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究精研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困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仕京師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定交講囗囗囗囗其用功造詣囗同海內囗囗囗風而願學者,必曰夫子與陽明、甘泉二先生。夫子之學,超然獨悟,以知止為聖學之要訣,以精思為致知之工夫,以格物為致知之功效。誌必於道,據必於德,依必於仁,遊必於藝。體用有內外,知行有先後,有動有靜,有始有終。存之於心,則常定、常靜、常安,主宰在我而虛靈之體不昧;應之於世,則能慮、能精、能一,巨細曲當而不失時措之中。端緒簡易,旨歸明白,有以繼絕學於千載之下,而上接孔孟之真傳。至於晚年,從容純粹,不激不勉,一行一言,莫非妙道、精義之發越,視近世專事高遠玄妙之談而不可措諸日用行事之實者何如也耶?文相及門最久,於夫子之敦篤高明、廣博淵深,合日月而同天地者,未能窺測其萬一,惟日見夫子之道愈充而誌愈勵,德愈盛而禮愈恭,心愈虛而識愈明,養愈深而言愈則而已。昔讀子貢謂孔子之文章可得而聞,其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茲編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之秘藏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惑者耶?林文相頓首百拜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