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見是探手羅漢,大喜道“須得尊者出手,方能手到擒來。”那羅漢也不謙讓,喊眾出了轅門,舉手伸空,但見臂膀無窮無盡,白灼灼,明晃晃,如同兩道白虹貫天而去,眾人屏息靜氣,隻待佳音。
且說梵誌脫了綁縛,心下納悶,不知適才是何絲繩,更不知為何化成灰燼,稍舒了口氣,更不敢怠慢,縱雲升天,站在空中四處察探,忽聽得頭頂風雷大作,隱隱可見黑霧聚嘯,剛叫不好,瞬間探下兩隻大手,五指並攏,劈頭蓋下,幸虧他早有準備,揮動降龍木迎上,連敲了數十下,但聽得“梆梆梆”作響,竟沒有一絲破損,那十指突然變換了方向,左右夾擊,似黑虎掏心一般,梵誌暗叫不好,不敢硬擋硬接,急墜雲頭,那爪隨後相跟,梵誌本想念聲土遁大法,隻是墜得急了,怕摔斷筋骨,忽瞄見山崖有棵枯樹,樹上有個老鴉窩,便瞄準了方位,咕嚕一下滾了過去。
又說探手大喜,道“我已罩住那妖!”眾羅漢道“快抓他過來。”探手道“他滾入一個老鴉巢裏,巢裏有十隻蛋,不知是哪個?”眾羅漢道“十隻蛋可是一般無二?”探手道“非也,九隻小的,一隻大的!”眾羅漢道“大的可疑!”探手便去摸那隻大的,誰知他這雙手可移山掀海,卻難拿捏毫末之端,聽得“撲哧”一聲,那隻大的鳥蛋卻破了殼,蛋黃流了一手,濕濕粘粘,驚得探手急撤回手,連聲叫道“罪過!罪過!貧僧殺生矣!”
眾羅漢道“無心之過,何罪之有。速速同去助力擒拿,莫叫那妖孽趁機逃走。”遂齊飛身到了山崖。
忽聽得一聲淒鳴,一隻大鳥從天而降,正然是“子歸常啼血,杜宇鳴斷腸。”及到落地,羽化成人,衝天冠、碧玉帶、赭黃袍,是個帝王模樣,那帝王早望見殘液,上前來一把揪住探手,罵道“你個殺人的凶賊,我兒何罪?我與你何仇?今番遭此毒害?”眾羅漢忙上前勸架,那帝君不依不饒,道“我本蜀地帝君,一生嘔心瀝血為國為民,誰想被人陷害,死後化為杜宇,在此借枯巢哺養兒女,卻被你絕後,來來來!殺人償命,你是個佛陀我亦不怕你,你與我到紫薇大帝處講理去!”原來杜鵑鳥從不壘巢,卻將鳥蛋放在別處鵲巢,一般大過鵲蛋,待孵化後由鵲鳥養育。探手羅漢無奈,隻好隨著杜宇飛天而去。
眾羅漢麵麵相覷,但聽得站出一人,道“諸位道友,不若分頭去尋。”那羅漢好相貌:
臥蠶眉彎曲,白麵相豐腴。佛祖家中生,輝芒遮日月。
眾羅漢見是沉思羅漢,皆起手施禮,那羅漢本是佛祖如來俗世裏的兒子,又是佛祖親傳的六徒弟,法力滔天,無人敢擄其芒。當下都三三兩兩散去。
沉思見眾人離去,對空言道“道友請現身”,卻見一枝枯葉緩緩飄落,及地現身,正是梵誌和尚。
梵誌道“請問道友尊號。”
沉思道“我乃佛祖駕下六弟子沉思羅漢。”
梵誌歎道“貧僧梵誌和尚,罪過!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