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初入洛邑(2 / 2)

“你又知道為何孫文台為何在回江東的路上被亂箭射死嗎?真的是因為他從洛陽城皇成之內的一座枯井之中找到了傳國玉璽?傳國玉璽是他找到的?而他找到了傳國玉璽之後肯定要藏起來,這又是怎麼被人發現的?”

“孫文台的長子那麼凶悍,為何他還得依靠手下的四大戰將,甚至還因為作戰失利折損了一員大將?為什麼虎牢關跟汜水關遲遲不能被諸侯聯軍攻破?董仲穎會因為丟了兩座關口就被嚇破了膽子,倉皇的逃竄回長安麼?”

“我敢擔保,你對那段曆史的了解,僅限於曆史文獻和小說題材,但是我當世就在這洛陽城中,是那段曆史的真正見證者,我親眼見證了一個王朝衰亡的起源,這一點我敢說,除了我,沒幾個人做到過!”

“這……我……這……”我一時之間啞口無言,不知道該如何作答。

叔爺冷笑了一聲,繼續說道:“當時董仲穎是何等的威風,麾下呂奉先和華子健這兩員虎將舉世無敵,坐擁五十萬西涼鐵騎與整個關西,當初那個狗屁的十八路諸侯聯軍加在一起也不過二、三十萬人,憑什麼跟董仲穎打?”

“要不是董仲穎貪心作祟,受了張讓的蠱惑,挖穿了皇陵,放出了那個不該放出來的東西,他又何至於將洛邑拱手相讓,倉皇而逃?他又何至於一把大火焚了整個繁華的洛邑?他又何至於定都長安,從此再也不敢踏進中原半步?”

“都說當時是董仲穎放了一把大火將洛邑燒為灰燼,又遷走了洛邑的百姓,想留給那些中原諸侯一座空城,以此來拖慢中原諸侯的發展,之後再徐徐圖之?可是他在回到關西之後再也沒有過其他動作!”

“為何那十八路諸侯聯軍在打退董卓之後就再也不西進,還得依靠王允的離間計才能夠讓呂奉先跟董仲穎反目成仇?呂奉先雖然是個三姓家奴,可是你可知道他之前雖然是丁建陽義子,但隻不過是一介文官!?”

“你可知道,董仲穎送赤兔馬,呂奉先殺了丁建陽來投靠,不是因為貪圖董仲穎的勢力與錢財,而是因為董仲穎送馬,是把他當作武將來看,讓他看到了自己大展宏圖的機會,所以他才會如此!”

“勝利之後的曆史編寫,改變了太多原本的東西,世人隻會盲目地聽信史書,卻是從來沒有想過史書全部都是勝利者叫人來編寫的,說是史書,其實就是一本讚譽自己的編年史罷了,騙人騙己!”

“所以沒有人知道,洛邑早就被皇陵之中跑出來的東西變成了一座廢墟,那些辛存下來的百姓可不是董仲穎強行帶走的,是他們哭天搶地的非要跟著董仲穎的部隊,因為這樣他們才會活下來的機會!”

“你以為那十八路諸侯聯軍在攻入洛陽之後為何就不繼續追擊了?要知道她們可是占據著大義的,隻取一個洛陽,他們會滿足嗎?沒有一鼓作氣的拿下董仲穎占據的整個關西,他們可以睡上一個安穩覺嗎?”

“史書上說他們是在找玉璽,奪天子,個個都心懷鬼胎,放他娘的狗屁,當初那十八路諸侯聯軍進入洛陽之後就遭遇了那個從陵墓之中逃出來的東西,曹孟德是靠著手下摸金校尉的本事從裏麵逃出去的,不是中了董仲穎的埋伏才損失嚴重。”

“不然你以為那些諸侯聯軍,如果沒什麼損失,袁本初憑什麼空降渤海,然後打敗劉虞,公孫瓚,韓馥這一群能坐擁四周之地?曹孟德,劉玄德,呂奉先又憑什麼占據了中原腹地,袁公路憑什麼占據淮南,你以為以前的那些刺史藩王,都是擺設?”

我有些疑惑的問道:“從皇陵裏跑出來的東西那麼厲害?到底是誰?又或者是什麼東西?十八路諸侯聯軍,董仲穎都拿他沒辦法,那之後怎麼沒了傳聞?”

說到這裏,叔爺的表情有些凝重:“你是真的蠢,還是在跟我裝?皇陵裏麵埋葬的第一個就是漢高祖,你說能從他陵墓裏跑出來的,能夠是誰?”

“韓重言?不是說韓重言最後被漢高祖軟禁起來了嗎?難道皇陵裏的是他?韓重言最後不是讓呂後給弄死了嗎?”我看著叔爺的表情,有些驚詫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