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芙這些日子以來想了很多,所寫的折子足有一分多米厚,一千多條條陳。
可她畢竟沒有處在過執掌一國的位置,因而肯定有思慮不周的地方。但在原文中,上官戎遇到事無法解決就喜歡出去走走,幾次都遇到了司徒憐兒,司徒憐兒作為現代人,便給上官戎提過很多方法,雖然這些方法都不可以直接搬用過來,但上官戎卻善於從中得到提點,這也是原著中他幾次相幫司徒憐兒的原因。
由此可見,上官戎不是一個獨斷專行的皇帝,他很善於利用身邊的人,同時也並不對女性抱有成見。
果然,上官戎花了兩個時辰細細的看了徐芙的條陳,又聽了徐芙的解讀麵上表情漸漸舒展開了。
一看天色,早已過了飯點,再看泰尼,已經坐在那裏一會兒挪挪屁股,一會兒左看右看了,便哈哈大笑著叫人來上了飯菜,叫了泰尼和徐芙一同入席。
席間,上官戎道:“早些年南詔王送襄月公主和親時便說襄月公主聰明伶俐,今日一見果然如此。”他也不叫徐芙瑞王側妃了,顯然也從這個折子裏看出來了,徐芙根本不是一般那些困於後宅的婦人。
徐芙道:“哪裏聰明伶俐了?陛下想必也看出來了,那個折子前麵的字跡已經很久了,這個折子是臣妾自從嫁入瑞王府過上了錦衣玉食的日子便開始想的,臣妾實在不願自己錦衣華服,親人同族卻吃不飽穿不暖。”
這個徐芙倒是沒有說假,這個折子她的確是在襄月寫了的那一小半後麵接著寫的。要不徐芙怎麼會可憐襄月困於後宅之中呢?而徐芙也完全不怕上官戎擔心她起了異心,因為她寫這個折子的時候就是站在大夏人的角度來考慮的,通過各種方法促進種族融合,最大程度上向上官戎表了忠心。
雖然這樣做了以後,南詔或許就會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但縱觀中國五千年曆史,本來就是一個種族融合的過程,沒有任何一個少數民族有漢族那樣強盛的生命力,就算是蒙古,他們能用騎兵征服漢人,也逃不掉被漢族人書本筆紙融合的命運。徐芙隻是加速了這個進程,也讓南詔人盡量的少吃虧罷了。
上官戎對徐芙的老實初步表示滿意:“襄月公主的提議朕記下了,雖還有完善之處,但並無大的不妥。唯一可慮的是,糧種、醫藥、農耕器具以及頭幾年的賦稅都是銀子,這筆錢怎麼來。”
徐芙笑看了上官戎:“陛下您說呢?”
上官戎和她對望一眼,兩人都有一種嘿嘿嘿的幹壞事的心理,當然,上官戎是絕對不會這麼承認的,所以馬上麵色一肅:“國庫空虛啊!”
徐芙滿不在乎:“那就加稅!”
上官戎跟她一唱一和:“胡鬧!賦稅關係著國計民生,怎麼隨便加賦?”
徐芙道:“陛下,臣妾還有本奏!”說著又摸出一個小本本來,“臣妾認為,農為民本,不可隨意加賦,甚至還要繼續減賦,不過另一方麵,商業上臣妾奏請采用分級、分行業加稅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