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貴有常,而悠悠害道。循序而進,與日俱新,有常也。玩忄曷自恕,曰我未嚐廢,非悠悠乎?顧一曝而十寒,斯害也已。孔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學不可躐等,先致察於日用常行。人能孝於事親,友於兄弟,夫婦睦,朋友信,出而事君,夙夜在公,精白承德。雖窮理盡性,亦無越於躬履實行也。
學以養心,亦所以養身。蓋邪念不萌,則靈府清明,血氣和平,疾莫之攖,善端油然而生矣,是內外交相養也。《記》曰:“心廣體胖。”此之謂也。
士有假書於人者,必熟複不厭;有陳書盈幾者,乃坐老歲月。是以白屋多起家,膏梁易偷惰。知儆則庶幾矣。
君子之學,體用具藏修之,餘時與事物酬酢,因可以識人情世態。其間是非利害,豈能盡如吾意哉?有困心衡慮,則足以增益其所未能也。
交朋必擇勝己者。講貫切磋,益也;追隨遊玩,損也。若佞諛相甘,言不及義,寧獨學寡聞,猶可以無悔吝。
勿忌人善,以身取則焉,孳孽不已,惡知其非我有也?勿揚人過,反躬默省焉,有或類是,亟思悔而違改也。去其不善而勉進於善,是之謂善學。
與剛直人居,心所畏憚,故言必擇,行必謹,初若不相安,久而有益多矣。與柔善人居,意覺和易,然而言必予讚也,過莫予警也,日相親好,積尤悔於身而不自知,損孰大焉!故美味多生疾,藥石可保長年。
孔門《大學》之道,備九思三畏,正心誠意也。敏事而謹言,修身也。孝友施於有政而家齊矣,敬信節用愛民惜力而國治矣。以至謹修憲度而四方之政行,振墜拔遺而天下之民歸心。二帝三王子治之道,莫或加此矣。
節食則無疾,擇言則無禍。疾禍之生,匪降白天,皆自其口。故君子於口之出納唯謹。
禮以嚴分,和以通情。分嚴則尊卑貴賤不逾,情通則是非利害易達。齊家治國,何莫由斯?
恭儉,美德也,出於矯則過。故足恭取辱,苦節招凶,君子約之以中,而行之以誠,則恭近禮,儉中度矣。
子貢謂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夫子非隱也。如入孝出弟數語,必行有餘力而後可以學文,蓋實行不先則徒文無益,況可遽聞性與天道乎?後世學者從事口耳,且茫無所從入,乃竊襲陳言,自謂窮理盡性,亦妄矣。
人心如盤水也,措之正則表裏瑩然,微風過之則湛濁動乎下,而清明亂乎上矣。夫水方未動時,非有以去其滓汙也,澄之而已。風之過,非有物入之也,撓動則濁起而清白亂也。君子其謹無撓之哉!
為己之學,成己所以成物,由本可以及末也。為人之學,徇人至於喪己,逐未而不知反本也。
初學自誦數入,若口誦而心不在焉,罔然莫識其為何說也。學者展卷,當屏棄外慮,收心於方策間,熟複玩味,義理自明,所謂習矣而知察也。
水道曲折,立岸者見而操舟者迷;棋勢勝負,對奕者惑而傍觀者審。非智有明暗,蓋靜可以觀動也。人能不為利害所汩,則事物至前,如數一二,故君子養心以靜也。
為學日益,須以人形己,自課其功,然後有所激於中而勇果奮發,不能自已也。人一己百,雖柔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