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道般涅槃分品第五十二
(四)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一比丘至世尊所。頭麵禮足。在一麵坐。爾時。彼比丘白佛言。世尊。劫為長遠。
佛告比丘。劫極遠。不可以算籌量。我今當與汝引譬喻。善思念之。吾今當為汝說。爾時。彼比丘從佛受教。
世尊告曰。猶如大石山縱廣一由旬。高一由旬。設有人來手執天衣。百歲一拂。石猶磨滅。劫數難限。所以然者。劫數長遠。無有邊際。如此非一劫.百劫。所以然者。生死長遠。不可限量。無有邊際。眾生之類。無明所弊。流浪生死。無有出期。死此生彼。無有窮已。我於其中厭患生死。如是。比丘。當求巧便。免此愛著之想。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隨時聞法有五功德。恒不失時。雲何為五。未曾聞法便聞之。已聞便持。除去狐疑。亦無邪見。解甚深之法。是謂。比丘。隨時聞法有此五功德。是故。比丘。當念常聽甚深之法。此是我之教誡。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
聞如是。
一時。佛在毗舍離摩訶婆那園中。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爾時。師子大將便往至世尊所。頭麵禮足。在一麵坐。爾時。如來告大將曰。施主檀越有五功德。雲何為五。
於是。施主名聞遠布。某甲村中有此好施之人。周窮濟乏。無有愛惜。是謂。師子大將。第一功德施主所致。
複次。師子大將。施主檀越若至刹利眾.婆羅門眾.沙門眾中。皆無所畏。亦無疑難。是謂。師子。第二功德。
複次。施主檀越多為人所愛念。普來宗仰。如子愛母。其心不相離。施主亦複如是。多為人所愛。
複次。師子。施主檀越布施之時。發歡喜心。以有歡喜即有悅豫。意性堅固。是時便自覺有樂有苦。亦變悔。如實而自知。雲何自知。知有苦諦.苦習.苦盡出要諦。如實知之。
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施為眾福具 而逮第一義
其能憶施者 便發歡喜心
複次。師子長者。施主檀越布施之時。身壞命終。生三十三天。又有五事勝彼諸天。雲何為五。一者顏貌豪貴。威神光明。二者所欲自在。無事不果。三者若檀越施主生人中者。值富貴家。四者饒財多寶。五者言從語用。是謂。師子。檀越有此五功德引入善道。
爾時。師子大將聞佛所說。歡喜踴躍。不能自勝。前白佛言。唯願世尊及比丘僧當受我請。
爾時。世尊默然受請。時。師子大將以見世尊默然受請。即從坐起。頭麵禮足。便退而去。還至家中。辦具種種飲食。敷好坐具。即白。時至。今正是時。唯願大聖垂湣臨顧。
爾時。世尊到時。著衣持缽。將諸比丘眾。前後圍繞。至大將家。各次第坐。爾時。師子將軍見佛及比丘僧已次第坐。手自斟酌行種種飲食。爾時。大將行食之時。諸天在虛空中而告之曰。此是阿羅漢。斯人向阿羅漢。施此得福多。施此得福少。此是阿那含。此人向阿那含。此人是斯陀含。斯人向斯陀含道。此人是須陀洹。斯人向須陀洹道。是人七生往返。此人一生。是持信。此人奉法。此是利根。此是鈍根。此人下卑。此人精進持戒。此人犯戒。施此人得福多。施此人得福少。
爾時。師子大將聞諸天語已。亦不經懷。見如來食已訖。除去缽器。更取小座。如來前坐。爾時。師子大將白世尊言。我向者有諸天來至我所。而告之曰。從羅漢。至犯戒。皆具白如來。雖聞斯言。亦不經懷。亦不生此念。我當舍此施彼。舍彼施此。然我複生斯念。應施一切眾生。有形之類。由食而存。無食則喪。我躬自從如來聞說斯偈。恒在心懷而不忘失。雲何名為偈。
施當普平等 終不有所逆
必當遇聖賢 緣斯而得度
是謂。世尊。斯偈所說。我躬從如來聞之。恒念奉行。
佛告大將。善哉。斯名菩薩之心。平等惠施。若菩薩布施之時。亦不生此念。我當與此。置此。恒有平等而惠施。亦複有此念。一切眾生有食則存。無食則亡。菩薩行施之時。亦複思惟此業。便說斯偈。
夫人修其行 行惡及其善
彼彼自受報 行終不衰耗
如人尋其行 即受其果報
為善獲其善 作惡受惡報
為惡及其善 隨人之所習
如似種五穀 各獲其果實
師子大將。當以此方便。知善惡各有其行。所以然者。從初發意至於成道。心無增減。不選擇人。亦不觀其地。是故。師子。若欲惠施之時。恒念平等。勿興是非之心。如是。師子。當作是學。
爾時。世尊複說嚫曰。
施歡人所愛 眾人所稱歎
所至無疑難 亦無嫉妒心
是故智者施 除去諸惡想
長夜至善處 諸天所嘉歎
爾時。世尊說斯語已。便從坐起而去。
爾時。師子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波斯匿王往至世尊所。頭麵禮足。在一麵坐。是時。波斯匿王白世尊言。夫施之家當施何處。
世尊告王。隨心所歡。便於彼施。
王複白佛。為施何處。得大功德。
佛告王曰。汝所問當施何處。今複問獲福功德。
王白佛言。我今問如來為施何處。獲其功德。
佛告王曰。吾今還問。王隨所樂。還報吾。雲何。大王。若有刹利子來。婆羅門子來。然愚惑無所知。心意錯亂。恒不一定。來至王所。而問王言。我等當恭奉聖王。隨時所須。雲何。大王。須此人在左右乎。
王白佛言。不須也。世尊。所以然者。由彼人無有黠慧。心識不定。不堪候外敵之所致也。
佛告王曰。雲何。大王。若刹利.婆羅門種多諸方便。無有恐難。亦不畏懼。能除外敵。來至王所。而白王言。我等隨時瞻奉聖王。唯願恩垂當見納受。雲何。大王。當受斯人不。
王白佛言。唯然。世尊。我等當納受斯人。所以然者。由彼人堪任候外敵。無有畏難。亦不恐懼。
佛告王曰。今比丘亦複如是。諸根完具。舍五成六。護一降四。施此之人。獲福最多。
王白佛言。雲何比丘舍五成六。護一降四。
佛告王曰。於是。比丘舍貪欲蓋.嗔恚蓋.睡眠.調.疑。如是。比丘。名為舍五。雲何比丘成就六。王當知之。若比丘見色已。不起色想。緣此護眼根。除去惡不善念而護眼根。若耳.鼻.口.身.意不起意識而護意根。如是。比丘成就六。雲何比丘而護一。於是。比丘係念在前。如是。比丘而護一。雲何比丘而降四。於是。比丘降身魔.欲魔.死魔.天魔。皆悉降伏。如是。比丘降伏於四。如是。大王。舍五就六。護一降四。施如此之人。獲福難量。大王。邪見與邊見相應。如斯之人施蓋無益。
時。王白佛言。如是。世尊。施斯之人其福難量。若比丘成就一法。福尚難量。何況餘者。雲何為一法。所謂身念是也。所以然者。尼乾子恒計身行.意行。不計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