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阿含義同中阿含。首以明其旨。不複重序也。增壹阿含者。比法條貫以數相次也。數終十。令加其一。故曰增一也。且數數皆增。以增為義也。其為法也。多錄禁律。繩墨切厲。乃度世檢括也。外國岩岫之士.江海之人。於四阿含多詠味茲焉。
有外國沙門曇摩難提者。兜佉勒國人也。齠齔出家。孰與廣聞。誦二阿含。溫故日新。周行諸國。無土不涉。以秦建元二十年來詣長安。外國鄉人鹹皆善之。武威太守趙文業求令出焉。
佛念譯傳。曇嵩筆受。歲在甲申夏出。至來年春乃訖。為四十一卷。分為上下部。上部二十六卷全無遺忘。下部十五卷失其錄偈也。餘與法和共考正之。僧[(豐*力)/石].僧茂助校漏失.四十日乃了。此年有阿城之役。伐鼓近郊。而正專在斯業之中。全具二阿含一百卷。鞞婆沙.婆和須蜜.僧伽羅刹。傳此五大經。自法東流。出經之優者也。四阿含四十應真之所集也。十人撰一部。題其起盡。為錄偈焉。懼法留世久。遺逸散落也。
斯土前出諸經班班。有其中者。今為二阿含。各為新錄一卷。全其故目。注其得失。使見經尋之差易也。合上下部。四百七十二經。凡諸學士撰此二阿含。其中往往有律語。外國不通與沙彌.白衣共視也。而今已後。幸共護之。使與律同。此乃茲邦之急者也。斯諄諄之誨。幸勿藐藐聽也。廣見而不知護禁。乃是學士通中創也。中本起康孟祥出。出大愛道品。乃不知是禁經。比丘尼法甚慊切。真割而去之。此乃是大鄙可痛恨者也。此二經有力道士乃能見。當以著心焉。如其輕忽不以為意者。幸我同誌鳴鼓攻之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