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崔公希範著《金丹真決》名《入藥鏡》,藥之名自此始。何以不曰丹而曰藥?丹者神化之道,藥乃治病之方。人自幼至老,莫不有疾,但不自覺耳。必先補足殘軀,令五髒六腑四肢,骨髓充盈、氣血完固,乃行煉精化氣之功以築基。基成無漏,乃可煉已還丹而證聖。
藥者,後天中之先天;丹者,先天中之先天,均之炁耳。此炁乃元始祖炁,先天至精、至靈、至聖。《經》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即此是也。入門從此,則知不死之藥,不在海上。證聖之丹,即在人間。鑄此鏡以照人,須眉畢現,易見而易知矣。
先天炁,後天氣,得之者,常似醉。
先天炁即隱於後天氣之中,此龍虎之真精,至虛、至無、至靈、至妙。得此二氣,謂之得藥。得藥有景,昏沉似醉,美在其中,而暢於四肢,融融若春矣。日常,則每如此,非一次也。
日有合,月有合,窮戊己,定庚甲。
《經》曰:“月本無光借日光。”《契》曰:“晦朔之間合符行中,此天之日月。”人身亦有日月,光明圓缺不異於天,當知其有合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相摩相蕩萬古常新,學道者其效之似之。
戊土為精,己土正性,推情合性,金木乃並,斯理難窮,當究其極。庚金甲木,先定其位。甲木青龍,庚金白虎,心火朱雀,腎水玄武,象列四隅,中央是土。丹乃五行之氣結成,當知東位龍從火出,西位虎向水生,金水同宮、木火為侶之義,盡於此矣。
上鵲橋,下鵲橋,天應星,地應潮。
烏鵲填橋,架空飛度,乃牛郎織女相會之所。道通明陽,亦如牛女,不有斯橋,終成間隔。上鵲橋者天梯也,下鵲橋者河筏也。上橋為鬥極之運用,配陰陽,符水火之具也。下橋為天河水逆流,人身之銀河,捧聖之用也。上通天關,下徹地底,星見於天,潮湧於地,造化現形,中存妙理。法天象地,無乎不至。
起巽風,運坤火,人黃房,成至寶。
陳希夷曰:“攸爾火輪煎地軸,愕然神奮出山顛,吹起巽風,逼動坤火,極力猛煉,方得鉛金出。鉛借火上升,當時隻見有火,不見其藥,藥在火中,此即坎中之真陽,補還離中之真陰。三車搬運,逆上泥九,注入黃房,結就神室金胎,成無價之寶矣。”
水怕幹,火怕寒,差毫發,不成丹。
幹寒二字,謂太過不及。性水情火,要時刻調勻,務求恰當。藥有老嫩,火有文武,毫發差殊不作丹。又曰,工夫毫發不容差,慎之至也。差義雲,何時不真正,火不合法,當降而升,當升而降,水溢而濫,火燥而炎,琴瑟之調不得和平。更有差之大者,煉心不死,神馳意散,行之無功,雖得真炁,無元神以宰之,又不止於幹寒,必將敗乃事矣。
鉛龍升,汞虎降,驅二物,勿縱放。
火龍為汞,水虎為鉛。今曰鉛龍,是指坎中一點真陽而言也。曰汞虎,是指離中一點真陰而言也。龍從上降,虎自下升,今曰龍升,是抽坎中之陽鉛,木龍載之而上浮。今曰虎降,是補離中之陰汞,金虎隨之而下降。武火抽鉛,文火添汞,擒龍製虎,使不猖狂。驅二物者惟心也,心無一刻不攢,神無一刻不注。設或不謹,縱龍入澗,放虎歸山,其傷實多,必降伏之有素,乃受驅使,產神藥矣。《悟真》曰:兩手捉來合死鬥,化成一塊紫金霜。
產在坤,種在幹,但至誠,法自然。
《無根樹》曰:產在坤方,坤是人。坤者,幹之匹也。幹為鼎,坤為爐,爐產藥,鼎煉烹。幹陽,坤陰,陽施陰受順也。今乃受坤之施,返而種之於幹,豈非逆乎?不天地否,而地天泰之見矣。然此特外形之顛倒,概自陰陽始交,幹之真陽入於坤而成坎,坤之真陰入於幹而成離,故曰“陽雖女體男兒體,男本陽身女子身”,此為內形之顛倒。造化之根,動靜之始,錯綜變化,自此起矣。道之發端,真火逼逐,出坤而過幹,此為武火;野戰須防危險,入鼎溫烹,但法天地自然,此為文火。守城端在敬畏,法自然者,我無為而造化自然有為,但至誠無息耳。
盜天地,奪造化,攢五行,會八卦。
斯道竊天地之至精,奪乾坤之造化,效法天地,把握陰陽,攢簇五行,會合八卦,非遇真師,將何法以盜奪之耶。曰盜,必其不知。曰奪,必非順與。盜奪功成,攢簇不謬。丹鼎既全,百神會合,土釜封固,日煉時烹,潛符默運,息息歸根,換盡陰濁,變為純陽,即聖軀矣。
水真水,火真火,水火交、汞不老。
曰真則非比象矣,離中一點真液,乃真水也;坎中一點真陽,乃真火也。水火分途,何從而得其交哉,此際須仗黃婆勾引,真土擒製。三昧真火,必從挑撥而炎,與性水合而為一,則離汞之身,可返老而長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