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一回 收複台灣(四)(2 / 2)

“軍師,你看怎麼打?”李無庸望著一眼滿麵微笑的宋獻策道。

“海陸夾擊。”宋獻策道:“正麵進攻和翼側迂回、水陸配合。派兵一部從左翼側逼近台灣城,派一部分將士渡海從南端進攻台灣城。如果不計傷亡的話,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拿下台灣城,如果減少損失的話,我們就長期圍困。不知主公選用哪種方法?”

“傷亡太大肯定是不行的,我們這些兄弟日後都有大用場,不能在台灣城這個小地方有所損失,我看就後天按照軍師的辦法先試攻一下,然後再做打算。”李無庸想了想道:“後天我親自領一軍正麵進攻,劉啟率領一軍從海上進攻,尊侯,你率領水師一部防守來自海上的援軍,我們在這邊鬧這麼大的動靜,荷蘭人不可能不知道的,巴達維亞當局不可能不派援軍過來。振東帶領剩下的水師守住內江。明天把船上所有大將軍跑給我下下來。軍師,你看如何?”

“主公安排的滴水不漏,屬下佩服。”宋獻策拱手笑道。

“既然如此,我們就討論下一個問題。”李無庸。

“主公莫不是要討論台灣的未來?”宋獻策問道。

“還是先生知我,不知諸位對台灣的現狀怎麼看?”李無庸皺著眉頭道。

“台灣人少地多,將軍以後要建造一個小江南,恐怕還需要從內陸移民至台灣,但移民要需要大量的金錢,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將軍要小心為好,移民本來是好事,但我等有一點準備都沒有,恐怕會釀成大禍的。”黃宗羲拱手道。

“先生言之有理,眼下我等積蓄也用的差不多了,對麵荷蘭人的倉庫所有也隻能供給台灣短時間的建設,還有幾十萬高山族人下山也要消費一下。至於以後在內陸移民,我看也隻能先從福建沿海一帶移民了,畢竟我們是來自福建,至於以後,等有了些積蓄後,水師有了一定的運輸能力,在奏請朝廷,從河南、陝西、山西一帶移民,也可以減少朝廷的壓力。”李無庸皺著眉頭道。

“將軍此言甚事,不但可以減少內陸的災民,最重要的是減少了朝廷的內憂。”王夫之摸了摸胡須道。

“我觀將軍之憂不在如此,移民都是遠計,錢財不足,憑借將軍控製的海上貿易,很快就能斂取大量的金錢。”顧炎武猛的出聲道:“將軍之憂恐在內。台灣現在的情況和以後的情況並不是地多人少,而恰恰相反,隨著高山族人的下山,台灣南部的平原將會聚集大量的高山族人,他們要種地,而將軍日後移民過來的人,也需要土地,但台灣現在大部分土地就在荷蘭人身上,剩下的一部分就在台灣的三大家族身上,最後的一小部分才是在台灣的漢人身上。主公要實行土地國有,是擔心那些大家族不交出手中的土地。這樣一來,日後移民過來的漢人就沒有了土地,也就不可能建造一個繁華的台灣。將軍,不知顧某說的可對?”

李無庸點點頭道:“不錯,本將軍就是擔心這件事,不知亭林可有解決之道。”

“問題既然是在下提出來的,在下就言之一二。”顧炎武微笑道。

“亭林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