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隻聽他問道:“淨覺哥哥,什麼是出家?”
淨覺歪頭斜腦,有些莫名其妙,但還是如實答道:“出家就是每天都要吃齋念佛,斷絕七情六欲,做到四大皆空,六根清淨,脫離塵緣,一心求道,苦修善果。”
事實上,駐留在大悲寺的這段時日裏,古小玉深受當地僧人的影響,在他心裏,這裏的僧人們每日不是誦經禮佛,就是吃齋作息,好像各個都是心中無苦,無欲無求。於是他不禁生想:難道出家為僧,真的可以忘記過去,達到無憂無苦的境界嗎?如果可以,自己何不出家為僧呢?反正自己已是一無所有,也無處可去,為了不讓姐姐白白死去,自己又不能尋死。與其獨活於世,倒不如安頓於此……
一番深思,古小玉忽然轉身回走,然後“撲通”一下跪在了二位高僧的身前,直然道:“我想出家為僧!”
玄藏與玄空聽了他這話,頓時笑得極是歡暢,顯是很開心古小玉能有遁入空門之心。
說來不怪,古小玉生有慧根,這是二位高僧親眼所見,而生慧根者,必定與佛有著莫大淵源,此時古小玉又突然提出要皈依我佛,二位高僧自然是喜不自勝。須知,若是能指點古小玉走上修佛之路,待有朝一日古小玉修成正果,脫凡成佛,這對二位高僧來說,也可謂是功德無量哪!
不料,二位高僧卻並未答應古小玉的請求。
其實按照佛門清規,凡是身患殘疾者和未離自身心相者,是無法受戒出家的。不過這些對於二位高僧來說,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古小玉並未斷絕塵緣,他口頭上說要出家,實則並不是出於真心,而是一時衝動之舉,這一點,二位高僧豈能看不出來?
玄藏將古小玉扶起,認真道:“你心中宿有對姐姐的牽掛,這就表明你六根未淨,塵緣未了,所以我無法答應你的請求。待有朝一日,你了卻塵緣、六根清淨之時,那時,倘若你還想皈依我佛的話,我定會親自為你剃度,為你受戒,正式收你入門。”
古小玉聽了有些沮喪,不由暗暗自諷,心想定是因為自己失明,玄藏才會拒絕自己出家為僧,以免拖累佛門的名聲。
見古小玉拉著個小臉,一副失落自愧的樣兒,玄藏也是於心不忍,嗬嗬一笑,道:“若是你不介意,我可以將你收為本門的記名弟子。”
古小玉稍稍抬頭,無精打采的問道:“何為記名弟子?”
玄藏未及開口,一旁的淨覺哈哈一笑,搶在前頭道:“記名弟子就是你明為我佛門弟子,卻不受清規戒律所縛,也無需受戒落發,但是可以永駐於此,還可乘我佛門功業呢。”
一邊說完,淨覺拍了拍古小玉的肩頭,樂道:“從今以後,你就真的是我師弟了,而我就是你的師兄。哈哈,大悲寺裏終於有人比我輩分小啦!”
不想這時玄空臉上一沉,當即嗔了淨覺一眼,輕吒道:“淨覺,你口出誑語罪在其一,出謊欺瞞他人罪獲其二,按照我門清規,你當如何論處?”
聞言,淨覺立馬由喜轉悲,低下頭去,極小聲的道:“應誦《金剛經》百萬遍,麵壁思過七日,還有……應受杖責四十。不過,我前些時日已經念誦了百萬遍《金剛經》,也……也已麵壁思過了。”
“好,來人呐,將淨覺帶下去,杖責四十!”
“是!”
玄空一聲令下,從門外突然進來了兩名戒僧,一左一右攙起淨覺,直往殿外廣場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