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父女重逢(2 / 2)

幾人之中,最顯眼的莫過於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少年了,此人正是葉鸞的弟弟葉鵬。相比與八年前,葉鵬也已經長成了一個小大人,而且小小年紀就隨葉塹上了戰場,此時的他,臉上更多的,是那份鐵血的剛毅。

姐弟倆見麵之後,自然也是高興不已,有什麼會比久別重逢還讓人欣喜呢?當天下午,那葉塹便帶著姐弟倆出了驛館,在長安城裏麵遊玩起來。

如今,且不說葉塹一家的歡快重逢,瓊華殿裏,陸皇後正在精心擦拭著一塊大石頭。這塊大石頭是專門從吳國運來的太湖石,通體呈青黑色,據說有著滋潤體膚的功效。此次太後大壽,皇後準備的壽禮便是這個了。

此時,一名宮女自外麵進來,神情嚴肅,似乎有什麼大事發生了。皇後抬眼看了一下她,問道:“怎麼了,這般表情?”

宮女環顧了一下四周,揮手叫退了其他宮女。此人在重華殿的地位似乎很高,那些宮女也沒向皇後請示,便齊齊屈膝退去了,而皇後也似乎不在意她的這番僭越。

等全部人都退去之後,那宮女才神情緊張地皇後說道:“娘娘,剛剛楊太保家裏傳來訃文,說是楊太保已經病逝了。”

“什麼?”皇後一驚,手中的絲巾掉落在了地上,但隨即她又強定心神,道:“那又怎麼樣,楊太保年紀大了,病故是很正常的。”

宮女卻說道:“楊太保的病故,就說明了太祖遺臣完全離開朝堂了,如今朝堂之上的那些人,文的有我寧宣師伯、董習,武的方遼、李述,就連在外任的葉塹、胡啟恒他們,都是跟著皇上從戰場上滾下來的。難道娘娘您忘記了建昌元年的那場鬧劇了嗎?”

建昌元年?是啊,建昌元年的那件事,可是把皇後嚇得夠嗆,差點萬劫不複。那時,要不是太後出麵,太祖遺臣尚在,他們據理力爭,否則如今當太子,還不一定是誰呢。

想到這裏,皇後還不免心有餘悸。

宮女繼續道:“如今,宮裏有些風言風語傳得十分厲害,說是晉王為人賢德,又才華出眾,才思敏捷,乃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人。而太子性格乖張,行事霸道,莫說滿朝文武,便是宮裏的太監宮女,怕是喜歡晉王的還多一點。”

“這些狗奴才,沒事就知道嚼舌根!”皇後大怒,道:“難道有母後在,他們還能覬覦潯懿的太子之位嗎。”

宮女冷笑一聲,道:“太後娘娘在的日子,太子殿下的位子自然是穩得很,但倘若太後娘娘哪天不在了,皇上再行廢立,滿朝文武,怕是隻有洛陽的王爺會站在您這邊,其他的,都是歌頌皇上立賢不立嫡了。”

皇後此時也慌了神,連忙問道:“慧心,那你說現在該怎麼辦?”

那名叫慧心的宮女回道:“如今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太子殿下收斂起來,不要再弄出什麼惡名來,太後娘娘那邊最好不要呆了,太後那般慣著他,隻會害了他。”

皇後猶豫了一下,隨後道:“此事以後再說吧,潯懿在母後那邊住了十來年了,如今突然讓他搬出來,總得需要點時間。”

慧心繼續道:“還有就是,要試探出皇上是否有廢長立幼的打算。”

“如何試?”

“太子殿下如今也不小了,該讓他找個老師了,不如就找我寧宣師伯。我聽我師傅曾經說過,當年他們在黃靈師祖那裏學藝之時,三人之中唯有大師伯最為出眾,不管是心機城府,還是調兵遣將,都是其他人所不及的。如今皇上極為倚重我師伯,隻要太子殿下拜在了我師伯門下,那麼就說明皇上沒有了廢立之心。即便有,日後有我師伯為其鋪路,太子也未必當不了皇帝。”

“寧宣……”皇後喃喃地叫了一聲這個名字,然後道:“可是本宮聽說,寧宣這個人城府極深,當初從薊陽出來的時候,此人就是軍中智囊,幾乎算無遺策。本宮擔心,日後恐被他算計進去。”

慧心卻笑道:“娘娘,您忘了嗎?奴婢也是修習縱橫之術的人,縱然比不得我大師伯,但他在明,奴婢在暗,還怕躲不過他的算計嗎?”

聽到這番話,那皇後也隻能暗暗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