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 / 2)

2026年1月18日,這一天對中國大多數人來說,隻不過是很平凡的一天。上班族照常上班,學生照常上課。既不是什麼節日,也不是什麼紀念日,相反,因為是星期一,大多數人由於上班綜合症的緣故,情緒不怎麼高漲。所以,這群西裝革履,一大早出現在黃雲機場的人就顯得格外打眼。

黃柏副市長站在這群人打頭位置,身旁站著的是S大的校長陳友年院士。稍後一點的是黃市長的秘書、S大物理學院院長和幾位老教授等人。再其後就是一大幫年輕學生。他們排著整齊的方陣,手裏高高舉著一幅橫幅,上麵寫著幾個大字:歡迎劉閬教授載譽歸來。

嚴格來說,劉閬還當不得“教授”這個稱呼。他在S大物理學院一直是助教的職稱。直到學院收到沃爾夫基金學會的邀請函,才破格提升為副教授。這次他載譽歸來,學校決定再破格提升他一級,成為了教授。所以,在他本人尚不知道的情形下,他連跳三級,以三十歲的年齡,成為了S大創校以來最年輕的教授。所以,當黃市長盛讚劉閬年輕有為時,陳友年校長臉上多少有些尷尬。

其實,陳校長的尷尬完全是多餘的。黃市長早從他們的閑聊中,就看出了S大對劉閬獲得沃爾夫物理獎是驚訝多過驚喜的。這也可以理解,他黃市長本人對本市出了這麼個人才也很吃驚。畢竟中國國情不同,物理學雖然是年輕人的天下――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時也不過26歲――但中國基礎科學一直薄弱,國情又愛講究排資論輩,三十來歲的年輕人,放哪都是不怎麼受重視的一群人。但他就沒表現出一點意外來,與陳院士談笑風生,一個勁的誇S大重視培養年輕人。這充分說明陳院士雖然頂了個省部級的級別,比黃市長還高了一級,但政治上與黃副市長相比,還差了老大一截。

“陳院士,沃爾夫物理獎可是僅次於諾貝爾獎的啊。這次劉教授獲得這個大獎,是震驚國內的大事,各大報紙都是拿來當頭版頭條的。吳健雄女士雖然也拿過這個獎,但她畢竟不是中國國籍,中國人獲得這個獎,劉教授是第一人,大振國人士氣啊。”黃柏不著痕跡的看了下表,一邊賣弄著剛從網上看來的沃爾夫獎項知識。陳友年也是一臉唏噓,感歎道:“是啊,這是中國人第一次拿這個獎,是整個中國物理學界的驕傲,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喜事。劉閬教授讓我們這些搞物理的中國人揚眉吐氣了。”

黃柏笑道:“這事可是連總理都驚動了,直接給李書記打了電話。在電話裏,著實將這位年輕的教授好好表揚了一番。李書記是要親自來接機的,可臨時有事,隻能委托我做個代表。臨行前,還一臉的遺憾,反複叮囑我,要好好接待好我們的這位英雄。”這話本來隻是官場上的客套話,但陳友年卻當了真,一臉的羨慕,驚歎道:“李書記要親自來?太重視了,太重視了。我代表S大感謝李書記對我們教育工作的重視。”

他這話讓黃柏有些不喜,難道我這個主管文教的副市長來接機,就不重視了?看手表的動作幅度就不免大了些,沒有過於遮掩。他衝身後的秘書道:“小餘,你去機場問問,是不是飛機晚點了。”餘秘書答應一聲,剛要走開,卻聽到身邊一陣騷動,陳友年激動的喊道:“出來了,出來了!”

黃柏大跨步向前,一把握住當先一位年輕人的手,使勁搖了搖,滿臉笑容道:“劉教授,辛苦了。我代表S市,代表李書記,歡迎劉教授載譽歸來!”那年輕人一臉尷尬道:“黃市長,我,我不是劉閬。”黃柏的手一僵,幸好這時陳友年上前來,問道:“劉閬呢,怎麼不見人?”那年輕人道:“臨上飛機前,他買了H城的票,改飛H城了。”這下,黃市長的臉徹底黑了,過了好一會,才笑道:“這麼低調的年輕人,難得,難得!”

H城的黃昏,雨淅淅瀝瀝的下著,讓這個城市看起來更加的朦朧。若水靜靜的坐在陽台上,看著雨幕發呆。已到了晚飯時間,遠處林立的高樓裏萬家燈火――都是下班回家在忙著做飯的人。不知道為什麼,她就想起了小時候在鄉下,每到傍晚時飄散在空氣裏的飯香味兒。那味道讓她如此的溫馨――那是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