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1 / 2)

高建群

《今文觀止》一現(當)代文學散文卷編成出版以後,立即得到社會的承認和廣大讀者的熱忱歡迎。在印數較為可觀的前提下,印刷廠裝訂完畢之日即是新華書店銷售告罄之時。鑒於此,出版社陡起雄心,一邊醞釀再版事宜,一邊籌劃編輯一套觀止統領下的叢書係列。承蒙抬愛,又委托我等領銜編選其中一冊,即讀者即將展讀的《新詩觀止》一一現(當)代文學新詩卷。此為編選說明一。

依照史學界慣例,中國現代史自1919年的五四運動始端,本書的編選原則上亦遵循這一時限,即選編的時間從那時起以至今曰。然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新詩的發生與發展較五四運動先行了大約3年,這當然是新詩創作的榮幸與驕傲所在。因此,本書編選,為使讀者一覽新詩發展全貌,順勢靠前了3年,即以胡適之先生作於1916年的《蝴蝶》始。此為編選說明二。

新詩的發生是時代使然。舊有的格律體已經不能準確地表達人們的思想與時代的要求,於是乃有新的形式出現,作為對格律體的補充以至後來幾乎完全替代,這在文學領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五四運動以前的新詩稱白話詩,五四以後的新詩曾稱之為自由詩與新格律詩,後來才逐步確立新詩這個概念。不過以筆者的管見,不妨統而稱之,律名曰新詩,然後在時間的劃分上再定名分:醞釀草創嚐試拓荒以至於後來達到鼎盛。因為新詩發展的道路尚且漫長,時間的跨度也逾70餘年歲月,需要從容指點江山才對。此為編選說明三。

縱觀70餘年中國新詩發展史,感觸頗多。感觸最多的一點是,70餘年來中華民族的所經所曆,透過這些墨客騷人的自我感受和藝術表現,竟完整地記錄下這厚厚一卷。以詩紀史是古人愛說的一句話,這句話在現代詩人們的身上又得到了可責的體現。所以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新詩觀止》一書,其實是諸多詩家用新詩的形式寫成的編年史。不論是偉大的五四運動,不論是抗日戰爭,不論是人民解放戰爭,不論是和國的誕生以及建國後的各個曆史時期,都通過詩人們的個人體驗,在這些詩作中得到了圓滿的表現。此為編選說明四。

70餘年星漢燦爛,令人歎為觀止。胡適、劉半農、沈尹默、李大釗、陳獨秀、魯迅、周作人、陳衡哲等的拓荒,不可不說,然而新詩從形式到內容的確立,新詩從一株孱弱的小草成長為參天大樹,新詩作為對格律詩的否定而開始風行於世,靠新詩的第一個大家郭沫若完成。沬若之後,不以門戶而以實際的成就取人,我們看到了兩種藝術風格的興起,一是飽學之士聞一多先生的憂患意識,一是徐誌摩、戴望舒先生的清新美麗的風格。他們都用各自的創作實踐,達到了新詩創作的一個高度,功績難滅。當然,偉大的五四運動,有著眾多的直接的產兒,他們在為人生的口號下,加入詩人行列,使新詩得以大的發展。歌哭、歌笑在湖畔的湖畔四詩人;飄泊不定、赤肝熱腸的詩人蔣光慈》屢屢被愛神遺忘和嘲弄的不幸者劉夢葦;帶著少女紅暈羞澀的踏入詩壇的冰心女士)帶著憂鬱的笑容踏入詩壇的馮至先生)還有那位怪客——象征派在新詩壇最早的實驗者李金發;還有臧克家,這位詩壇最忠實的耕耘者。這以後的詩壇最重要的事件,是左聯五烈士的出現、左聯五烈士尤其是殷夫的詩作。,殷夫的赤誠的詩歌,讓我們想起方誌敏的散文作品,想起古巴偉大革命者馬蒂的詩作。殷夫用他的詩作和他的犧牲完成了自我。此為編選說明五。

五四時期為人生的文學宗旨,在西方現代哲學的影響下,向縱深發展,詩人們與民族一起思考著前進。這時民族矛盾突然加劇,強寇壓境,於是思考暫時中斷,新詩的表現主題有了轉換。表現這種轉化過程最明顯的例子是詩人何其芳的詩歌。艾青的出現是詩壇一件可資記憶的事情。詩人田間這時也因民族戰爭應運而生。田間從馬雅可夫斯基那裏得到啟示,艾青則受法囯象征派詩歌的影響。他們因各自的名篇,拓寬了詩歌創作的道路,為新詩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值得一提的是,七月詩派的代表人物阿壟,以拜倫式的豪放和雄辯偶爾露麵,顯示出他的大家風度?此為編選說明六。

李季的《王資與李香香》,阮章竟的《漳河水》,張誌民的《死不著》被公認為解放區文學的三部著名的敘事詩、毛澤東同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的成果。傑出的詩人郭小川,1942年寫出他的《我們歌唱黃河》,顯示出他的過人的才華和將來的藝術前景。晉察冀解放區的戰士詩人陳輝,抱著毛瑟槍,動情地唱出他的浪漫曲。陳輝的犧牲是詩壇的一大損失。還值得注意的是解放戰爭時期渣滓洞、白公館那些被囚禁著的革命者的詩作。詩作藝術成就並不算高,但是洋溢在詩中的那種革命激情,詩作者的那種革命氣節如精神,令人難忘。此為編選說明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