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自主—合作素養培養的實踐研究”課題是由上海海事大學附屬北蔡中學2006年以來為創建浦東新區實驗性示範性高中,結合學校實際提出的一個教育改革實驗項目。該課題作為北蔡中學2007~2009年創建實驗性示範性高中的重大措施列入規劃文本,並於2007年1月開始正式啟動。在規劃實施過程中,本課題經不斷優化,於2008年年底被確立為上海市教育科研規劃課題。在浦東新區教育發展研究院教科室的支持下,學校積極投入,有序組織,發動師生共同參與,經曆了近3年艱苦的探索,對中學生自主—合作素養的培養形成了初步的認識,現集編成冊,既是對本課題實施的總結,也是為拓展學校“自主立身、合作共贏”的辦學理念之內涵與外延,更是為進一步深化培育麵向未來社會發展需求的“能自主、善合作的現代高中生奠定基礎。
“中學生自主—合作素養培養”是指將自主素養與合作素養充分結合,有機融合,整體培養,促進學生個體性與社會性的協同發展。具體操作為將培育學生的自主性和創設豐富的團隊合作的外部環境相結合,促使學生產生高質量的團隊合作行為,通過高質量的合作過程反過來促進學生個體的自主健康發展與學生群體的良性可持續發展,從而兼收個體培育與團體培育的目標。
中學生“自主—合作素養”的培養順應時代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曆史邁進21世紀,隨著資源匱乏帶來的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全球一體化帶來的區域分工的日益細化、科技的日新月異帶來的知識量的成兆倍增長,網絡信息化帶來的全新的學習方式的轉變,無論對個體還是一個國家或民族而言,自主創新的精神、自強獨立的品質,持續學習的能力,有效協作溝通的技能,樂觀向上的性格和良好的人文素養已成為決定其發展的關鍵要素。學校作為一個教育機構,必須積極回應時代發展對人才的需要,為個體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民族的昌盛、國家的繁榮,社會的進步培育有為的接班人。我校作為一所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村中學,正是在定位為社會提供什麼樣教育,為國家培養什麼樣人才的理性思考上,初步將培育“自主—合作”型的人才作為北蔡中學的育人目標。
中學生“自主—合作素養”的培養是落實上海市“二期課改”精神的要求。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全麵實施素質教育,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上海市“二期課改”的精髓之一在於改變學生以往單一的個體學習方式,倡導獨立自主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以此來拓展學生的學習時空。從學生的能力發展來看,中國新時期的教育旨在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鼓勵學生在學習態度與方式上能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並能注重學習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這樣的課改背景下,北蔡中學結合校情確立了“自主立身、合作共贏”的辦學理念,並將“中學生‘自主—合作’為核心的素養培養”的實驗項目作為引領我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改革項目。
中學生“自主—合作素養”的培養是立足學校自身的特點和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由於北蔡中學處於城鄉結合的人口導入地區,學生多為本地農民、動遷居民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其家庭教育的優勢是本質純樸善良,較尊崇教師的權威,善於聽從與配合;但也因為家長自身素質不高,不太善於教育子女,所以學生自主性偏弱,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求助與互助意識不高,學習習慣較差,學業基礎不牢固,自信心不足,個性不夠突出。據對我校學生自我發展的問卷調查結果反饋,在一係列學生認為自己比較薄弱的素養中,“自主”、“合作”兩個素養名列前兩位。基於這樣的學校辦學實情與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我們提出了“致力於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紮實基礎,愉悅身心的樂交往、樂思考、樂生活,會合作、會學習、會健體,有追求、有個性、有智慧的現代中學生”的育人目標,並力圖在實踐中探索培養北蔡中學學生自主、合作素養的有效途徑,培養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強烈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有可持續發展潛力的學生,為他們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自我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