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古代詩歌的節奏形式(1)(1 / 3)

詩歌的節奏形式,指通過誦讀而顯示出一定節奏感的語言形式。它包括句式(行式)、節式、體式和節奏調子。行式指一行詩的節奏形式。漢語古代詩不分行,而以句論,它的一句詩的節奏形式叫句式。句式或行式由一定數量的節奏單位組成,是漢語詩歌主要的節奏形式。節式指一節詩的節奏形式,由一定數量的句式或行式組成。漢語古代詩歌的一節稱為一章,詞的一節稱為一片或一疊(都從音樂得名);為兼顧對新詩的論述,以下統稱為節。狹義的體式指一首詩的節奏形式,由一定數量的節式組成,不分節的詩歌則由一定數量的句式或行式組成。廣義的體式指某一類詩歌的節奏形式,即詩體。

節奏形式是詩歌格律形式的主要成分,其次是韻式。這是世界詩律的普遍情況。如在英語詩律中,重輕節奏形式是格律形式的主要成分,韻式在其次。漢語古代詩歌的格律形式除節奏形式和韻式外,還有獨特的平仄形式。漢語古代詩律論中關於韻式和平仄形式的研究甚多,也甚有成效,但關於節奏形式的論述甚少,近於空缺。其原因,一方麵在於古代漢語詩歌的韻確實重要,平仄形式則既很重要,又很獨特;另一方麵在於漢語詩歌節奏是什麼還不清楚,便不可能係統地論述漢語詩歌的節奏形式。

本編用上編的音頓節奏理論來係統考察古代詩歌節奏形式的構成規律和特點。它將與下編對新詩(現代詩歌)節奏形式的論述連貫成一個體係。

本編含五章,前四章分別論枟詩經枠、枟楚辭枠、五七言詩(含以五七言為主體的雜言詩)和詞曲的節奏形式,它們大體上分別表示古代詩歌節奏形式發展的四個階段:枟詩經枠是初步形成階段,枟楚辭枠是發展和過渡階段,五七言詩是成熟階段,詞曲則是開始解體從而向漢語新詩節奏形式過渡的階段。末章論述古代詩歌節奏形式與韻的關係。

枟詩經枠三百零五篇都可以合樂,所以都是歌詩。作為歌詩,它具有的是音樂節奏形式,這種節奏形式現在已不得而知。枟詩經枠當時既可以歌唱,也可以誦讀;後代人對它則主要是誦讀了。枟詩經枠作為誦詩,它具有的是語言的節奏形式。這裏論說的主要是它的語言節奏形式。

第一節 枟詩經枠節奏形式的起源

詩歌節奏形式是詩歌形式的主要成分。前者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代表後者。所以,為了行文省便,以下論枟詩經枠節奏形式的起源時,我們就籠統稱枟詩經枠的形式,而不稱枟詩經枠的節奏形式。以後論述其他詩體的起源時也這樣。

要知道枟詩經枠形式的起源,就應該考察枟詩經枠以前的詩歌形式。枟詩經枠產生於西周和春秋中期,此前的商、夏時代以及更遠古的時代必然也有詩歌,那些詩歌都會有自身的形式。但我們對它們所知甚少,並且往往真偽難分。比較可信的是枟周易枠中的卦爻辭詩歌。枟周易枠大約成書於殷末周初,與枟詩經枠時代相距不太遠。枟周易枠的卦辭爻辭是實用的(作為卜筮之用),並非嚴格意義上的詩歌。但從句式和韻式看,其中不少爻辭確實具有詩歌的形式。最多的是四言形式。如:

鴻漸於陸。夫征不複,婦孕不育。

———枟漸· 九三枠

三句四言,句句押韻(依上古音押韻,下同)。又如:

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枟同人· 九三枠

也是三句四言,後麵兩句押韻。這類四言句式已經很接近枟詩經枠的四言詩句式。但總的說來還不是成熟的四言詩形式。首先,這些詩句大多隻是一個卦爻辭中的一部分,一般是三言兩語,沒有完整的節式和體式。其次是多為句句用韻,還沒有形成枟詩經枠那樣以隔句押韻為主的韻式。

從詩歌起源的觀點看,枟周易枠中更值得注意的是二言句式。如:

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枟屯· 六二枠

以二言句式為主,兼用一個四言句式。其中“邅”“班”相葉,“寇”“媾”相葉。這種換韻方式,枟詩經枠也有。又如:

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枟賁· 六四枠

句式、韻式與上例相同。也有與三言句式兼用的。如:

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枟離· 九四枠

二言句式和三言句式都直接用虛字“如”為韻。又如:

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枟歸妹· 上六枠

這是二言句式與三言句式相交叉,韻式也是交叉的。枟詩經枠中也有這種韻式。以上三言句式尤其是二言句式,可以看作是向枟詩經枠四言句式的過渡形式。二言句式也可能是枟周易枠中所保持的原始詩歌形式。古代文獻中記載有若幹遠古歌謠,例如枟擊壤歌枠、枟康衢謠枠、枟卿雲歌枠、枟南風歌枠等。有的可能是偽作,有的經過口頭流傳和文字追記已與原貌相去甚遠。其中傳說是黃帝時代的枟彈歌枠(見枟吳越春秋枠)比較可信。它便是二言詩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