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2 / 3)

前杭州鹽官齊安禪師法嗣

襄州關南道常禪師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舉柱杖雲。會麼。僧雲。不會。師乃喝出。僧問。如何是大道之源。師與一拳。師每見僧來參禮。多以拄杖打趁。或雲。遲一刻。或雲。打動關南鼓。而時輩鮮有唱和者

洪州雙嶺玄真禪師初問道吾。無神通菩薩為什麼足跡難尋。道吾曰。同道者方知。師曰。和尚還知否。曰不知。師曰。何故不知。曰去不識我語。師後於鹽官契會

杭州徑山鑒宗禪師。湖州長城人也。姓錢氏。依本州開元寺大德高閑出家。學通淨名思益經。後往鹽官謁悟空大師決擇疑滯。唐鹹通三年止徑山宣揚禪教。有小師洪諲以講論自矜(諲即徑山第三世法濟大師)師謂之曰。佛祖正法直截亡詮。汝算海沙於理何益。但能莫存知見。泯絕外緣離一切心即汝真性。諲聞茫然。禮辭遊方至溈山方悟玄旨。乃師溈山師。鹹通七年丙戌閏三月五日示滅。複諡曰無上大師。即徑山第二世也

前五泄山靈默禪師法嗣

福州長溪龜山正原禪師。宣州南陵人也。姓蔡氏。幼厭俗出家。於本州籍山落發。唐元和十二年丁酉建州乾元寺受具。尋造五泄山默師之室決擇玄微。後住龜山為第二世也。師嚐述二偈。其一曰

滄溟幾度變桑田  唯有虛空獨湛然

已到岸人休戀筏  未曾度者要須船

其二曰

尋師認得本心源  兩岸俱玄一不全

是佛不須更覓佛  隻因如此便忘緣

師鹹通十年終於本山。壽七十八。臘五十四。敕諡性空大師慧觀之塔也

前落京佛光寺如滿禪師法嗣

唐杭州刺史白居易字樂天。久參佛光得心法。兼稟大乘金剛寶戒。元和中造於京兆興善法堂致四問(語見興善章)十五年牧杭州訪鳥窠和尚。有問答偈頌(鳥窠章敘訖)嚐致書於濟法師。以佛無上大慧演出教理。安有徇機高下應病不同。與平等一味之說相反。援引維摩及金剛三昧等六經。辟二義而難之。又以五蘊十二緣。說名色前後不類。立理而征之。並鉤深索隱通幽洞微。然未睹法師酬對。後來亦鮮有代答者。複受東都凝禪師八漸之目。各廣一言而為一偈釋其旨趣。自淺之深猶貫珠焉。凡守任處多訪祖道。學無常師。後為賓客分司東都。罄己俸修龍門香山寺。寺成自撰記。凡為文動關教化。無不讚美佛乘。見於本集。其曆官次第歸全代祀。即史傳存焉耳

前大梅山法常禪師法嗣

新羅國迦智禪師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雲。待汝裏頭來即與汝道。僧問。如何是大梅的旨。師雲。酪本一時拋

杭州天龍和尚上堂雲。大眾莫待老僧。上來便上來下去便下去各有華藏性海具足功德無礙光明。各各參取珍重。僧問。如何是祖師意。師豎起拂子。僧問。如何得出三界去。師雲。汝即今在什麼處

前永泰寺靈湍禪師法嗣

湖南上林戒靈(目錄作虛)禪師。初參溈山。曰大德作什麼來。師曰。介胄全具。溈山曰。盡卸了來與大德相見。師曰。卸了也。溈山咄曰。賊尚未打卸作什麼。師無對。仰山代雲。請和尚屏左右。溈山以手揖雲喏喏。師後參永泰方喻其旨

五台山秘魔岩和尚常持一木叉。每見僧來禮拜。即叉卻頸雲。那個魔魅教汝出家。那個魔魅教汝行腳。道得也叉下死。道不得也叉下死。速道。學僧鮮有對者(法眼代雲乞命。法燈代雲。但引頸示之。玄覺代雲。老兒家放卻叉子得也

湖南隻陀和尚。每叱文殊普賢皆為精魅。手持木劍自謂降魔。才有僧參禮。便雲。魔來也魔來也。以劍亂揮潛入方丈如是十二年。後置劍無言。僧問。十二年前為什麼降魔。師曰。賊不打貧兒家。曰十二年後為什麼不降魔。師曰。賊不打貧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