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跋 帶著心去行走世界(1 / 1)

這本書也是無心栽柳之作。

2011年之前,我基本上沒有出過國門,自知外語不行,出國就有點發怵。就在這一年,有一個機會去美國開會,因為有幾個熟人同行,也就咬咬牙去了。那是在美國一號公路邊的叫大蘇爾的地方,在太平洋邊上的懸崖上,白天開會,晚上聽海濤拍打海岸,聽鬆枝被海風吹得嘩嘩作響。總是聽各種聲響,沒有其他事情做,於是,就幹脆拿出電腦來敲字。寫了一篇日記,第二天就發在共識網上。沒想到還有不少點擊,這倒是鼓勵了我,於是,在美國九天,我寫了九篇日記。內容無非是當天的見聞,有哪些感想。有些是和中國的比較,有些是曆史的聯想。從那以後,每次我出國,隻要是內容允許披露,我就記述下來,成為一篇日記。拉拉雜雜寫了不少文字了,居然成了一本書。

其實還是挺辛苦的。出訪每天的行程很緊張,要見很多學者和政府智囊,要說很多話,當然也要遊山玩水一番,也要喝很多的酒,但是,回到酒店,就要開始寫文章。有時候回來太晚,根本沒有時間,就第二天早點起床寫。一般要寫三千字左右,需要差不多兩個小時。但是,我還是堅持下來了。當然也有私心雜念,馬上寫有馬上寫的好處。第一是剛剛發生的事情,記得清楚,甚至有些心理活動也還記得;第二是能夠讓關注我的讀者馬上看到。記得有幾次沒有顧得上寫日記,共識網讀者就會問,為什麼今天沒有?第三其實最重要,馬上寫算是急就章,一般要求會降低一點。而如果回到國內有了充裕時間從從容容地寫,自己的潛意識裏就會提高了要求,認為要繡出花來才行,而自己的能力也許隻能夠打個補丁。也就是說,如果你在當天打個補丁,大家覺得不錯啊,這麼快!如果給你很長的時間繡花,你還是打了一個漂亮一點的補丁,不滿意的人就該多了。

而說實話,當天的記載往往原汁原味,很生動,但是真的回到國內,也許就懶了不寫了,也許就想繡出花來,一鄭重其事,雕琢的痕跡就重了。

當然,在國外每天寫日記也有很多困難。

首先是時間問題。一兩個人出國還好說,抓緊時間就行。要是十幾個人的團隊出去,就麻煩很多,晚上大家要一起聊天,也許還要相約著一起出去宵夜逛街,不去也不好,一來二去時間就沒了;

再就是沒有參考書,隻能靠網上搜或者是記憶,有的時候就難免有差錯;

最重要的問題是當天寫當天的見聞,比較難有深刻的思考,同時,也很難全麵深刻地領會當地的人文曆史和內涵,往往流於膚淺。

有利有弊,但是在我看來,利大於弊。

中國曆史上就有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的說法,某種意義上說,走萬裏路的重要性不亞於甚至重要於讀萬卷書。但是,正如讀書有方法,不能死讀書一樣,行走世界也有不同的走法。我的體會是一定要帶著心。

很多人行走世界就是旅遊,走馬看花,領略大自然的風光,體會不同的風土人情,這固然不錯。但是,像是吃了很多的美味,口舌有了快感,更重要的是消化,把這些美味變成養分滋養自己的頭腦和身體。

這就要帶著心去行走世界。

最好的行走除了看風光,要研讀當地的有關資料,風景名勝的介紹,還要接觸人,能夠接觸到當地的學者名流最好,普通老百姓也應當是交流的對象。在我看來,人也是風景的組成部分,而且是更加漂亮的風景。

而隻有用心,才能看到這些,才能把這些記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