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推薦語(1 / 1)

對一位出自中國大陸的心靈開放、期盼發現且善於感知和思索的旅行者來說,外部世界有著無窮無盡的“觸媒”,可以讓人頻頻地感受新穎,引發聯想,導致深思。倘若這位旅行者還長於用感人的方式就此述說和寫作,就能頻頻地觸發傾聽者和閱讀者的同類心靈活動。眼下,中國著名的智識平台《共識網》總裁、傑出的思想討論促進者周誌興先生就在很好地證實這兩點,以他的這部遊記——很值得珍視和共享的一項成就。——時殷弘(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務院參事)

當一個周遊列國的當代徐霞客很輕鬆,成為有思考、有文采的觀察者絕非易事,但周誌興先生做到了。這本書與其說是旅行漫筆,不如說是一位思想者對美國、歐洲和東亞各國的考察報告。中國人看世界的方式,將深刻影響世界看中國的方式。周先生以自己匆匆行走的足跡,踐行著一個尋求共識、世界和諧的夢想。——許紀霖(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長)

海通以還,《初使泰西記》、《乘槎筆記》、《使西紀程》……一批“遊記”在中國引起震動之巨大,啟蒙作用之深之遠,今人難以想象。無奈形格勢禁,啟蒙中斷。直到三十餘年前,大門重啟,“新時期”開始,一些新的“遊記”又起到啟蒙作用。三十年來,中國深深卷入全球化浪潮之中,留學、移民、訪問、進修、旅遊、海外投資、乃至“自由行”等等;各類“遊記”林林總總,數不勝數。“海外”“域外”,國人確實“至今已覺不新鮮”。然而,誌興兄的“遊記”卻使人倍感新鮮。因為他的細致,能見人所不見。更因為,他的“出遊”是為了尋求“共識”。他創辦《領導者》雜誌、共識網,開宗明義,為國內不同觀點、價值體係者尋求“共識”。現在,他為尋求“全球共識”而“走向世界”。在文筆生動的“遊記”之下,是尋求“全球共識”的努力與呼喚,是“在同一個星球上如果沒有基本的共同價值,這個世界能好嗎?”的憂慮與深思。因此,這部“遊記”別開生麵。——雷頤(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這本書很具可讀性,外國人如何看待發展起來的中國?中國作為新興的大國,如何理性地處理好與遠鄰與近鄰的關係,並穩健地走向未來?在輕鬆、自然、平實的敘述中,記錄了作者獨特的思考。”——蕭功秦(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這本書描繪的事實、記述的經曆、抒發的情感,都表現了作者對境外人物和生活的深刻洞察力。本書顯示,周誌興先生不僅在中國大陸知識界努力促進共識,還為塑造中外之間、海峽兩岸之間的共識做出了貢獻。這幾類跨界共識是相輔相成的。更多的人像周先生那樣寬容和理解不同觀點,中國和世界才有希望不重蹈動亂和衝突的覆轍。——王緝思(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