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在中學生的課堂上,穿著古板服裝的老師們還組織學生觀看《街上流行紅裙子》的電影,舉行班會討論女孩子要不要穿、該不該穿鮮紅的裙子。今天,中學生著裝除了講色彩、重款式外,更注重服裝的風采、格調和韻味。服裝,的確像一麵鏡子,折射出我們生活的巨大發展和變化。當豐衣早已不再是問題的時候,麵對五顏六色、令人目眩的服裝世界,我們應該思考些什麼呢?難道人們僅僅是為了外部形象,為了虛榮才去利用它們嗎?
活動一:人與服裝
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各式各樣美麗的服裝也就相繼出現了。今天的人們對服裝不懈的追求,目的一定和前人有所不同。衣服到底給人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人應該怎樣穿衣服,讓我們從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人手,走近服裝。
活動準備
1.全班分為若幹小組,每組4~5人,男女生比例盡量做到1:1。
2.以組為單位,分別去了解服裝發展、變化的曆史,搜集有關服裝的故事、服裝演變的圖片或文字資料、穿衣趣聞以及關於服裝的成語典故等。
3.了解一些服裝美學方麵的知識,如服裝與黃金分割比率,顏色的搭配,穿著與形體的關係,等等。
活動過程
1.圍繞以下的一些具體論題進行討論,每組選派一名代表發言。
服裝與人的關係
服裝與人的審美能力的關係
裝與人對色調感受的關係服裝與人的身份的關係
服裝與人的體形的關係
穿著與環境的關係
裝與時裝的區別
穿著與人的工作、活動的關係
2.利用所搜集到的各種資料,了解和初步認識服裝在功能、穿著、麵料、選購上的一些特點。
3.注意事項:
收集的資料隻要與服裝有關即可,不必很專業。
總結服裝、穿著方麵的特點要結合自身的實際。
語言應該簡潔、清楚。
活動小結
1.通過本次活動,對服裝的功能以及人們著裝的目的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2.初步了解服裝與人、穿著與周圍環境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