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房救火(1 / 2)

斬不斷的愛

“堂、堂、堂……”一陣慌亂的臉盆敲打聲,隨後就是急促的高聲呼喊:“著火了!快救火啊!”“……”

正在美夢中的張鵬舉被遠處傳來的及其微弱的“救火”呼聲驚醒了,急忙拉開電燈的開關,自己宿舍的電燈還能點亮,說明他們住的這排房子沒事。他急忙叫醒了同宿舍的三名北京支邊青年說:“快,快,快起來,你們聽好像是什麼地方著火了吧?”

大家安靜地聽著,的確夾雜在一陣一陣釘在窗外塑料布被風吹得“撲拉,撲拉”的響聲中還有微弱的呼喊聲和敲打鐵器的“叮當”聲,他們都說:“是哪裏著火了,快起來。”大家都同時從被窩裏爬起來,他們麻利地穿好棉衣、棉褲、戴上狗皮帽子,並帶上了自己的臉盆,很迅速地向門外奔去。一股冷風迎麵撲來,張鵬舉急忙側過臉跟著眾人向著西麵的方向跑去。他們住的這馬路東邊是生產隊今年夏天新蓋的六棟紅磚瓦房,而路西邊還是生產隊在建隊時蓋的茅草房,張鵬舉想到這兒,更加快了腳步,那些茅草房要是失火可是太難救了……

墨藍色的天空中雖然隻是半個月亮,由於在大前天剛下過的一場半尺厚的大雪覆蓋下,映襯得遠山、近林和生產隊的房屋都能曆曆在目。呼嘯的西北風雖然也能卷起一些雪花,但是比起前兩天的“大煙炮”(北大荒把狂風卷起漫天飛雪的天氣叫做大煙炮)要好多了,但這零下二十多度的嚴寒也使他們這些剛爬出被窩的人感到了全身的冷顫。

馬路西邊第二排的第三棟草房前後左右都有手電筒的燈光在閃動,已經有人在搬東西了。腳步聲、吆喝聲、水桶的碰撞聲一片嘈雜,生產隊的人們都源源不斷地向這裏彙集著。胡樹珍副指導員正在指揮著一些女同誌和職工家屬,幫著草房中的另外五家人向外搬著各種生活用品和家具等雜物。王懷全連長非常鎮定自若地在指揮著大家救火,張鵬舉是機務排的副排長,一到現場,他馬上配合機務排的吳排長把到場的機務人員組織了起來,加入了打水、運水、滅火的行列。

火,是從這棟草房最東頭吳順家屋內的火炕上著起的。這是剛從山東搬來的一戶人家,由於天太冷,火燒得太多了,睡在炕頭的人被燙醒了,才發現炕席和褥子都烤糊了。他們又沒有經驗,又是開門,又是打開了窗戶放煙,結果暗火遇到了流動的空氣馬上燃起了火苗。幸虧馬號飼養員老劉,給馬添完了草料,在回家時路過這裏時,看到了這情景。他知道人少是無法挽救了,才發出救火的警報。也多虧這失火的房屋是在這一棟草房的最東頭,才不會在這麼大西北風下而快速蔓延。大家來救火時,這火還隻是把屋內的易燃物燒著了。

生產隊早期蓋的這些草房都是三個門住六戶人家的大草房,是每個門兒住兩戶的格局,兩戶中間是比較寬大的共用的外屋地,就是共用的廚房。每套廚房除了麵南有一個大門外,還有一邊一個簸箕大的透光的小窗。東西兩邊的住房中間是通向各家的屋門,每間住房內都是南北對麵的兩鋪大土炕,住房的南麵還有一個一米見方的兩扇窗戶。

東邊的房屋著了火,對麵屋的人家就得急忙向外搬著東西。著火那家裏屋的門,是不能再打開了,因為打開房門就會形成空氣的流動,火就會燃燒的更旺,所以一桶一桶的水隻能從南麵的小窗戶外潑進去,這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牆上糊的紙很快就把火勢引向了紙糊的天棚和用榛柴和玉米秸與大泥覆蓋的天棚蓋兒了。王連長為了防止火勢蔓延,正組織一些人向外屋地裏著火的那間的房門上及頂棚上潑著水,想以此方法撲滅大火。但是生產隊就有兩口水井,不但有二十多米深,還是在住區最北頭的馬號裏一個,還有公路東麵最北頭新蓋起來的大食堂門前一個,距離這裏是比較遠的。連同各家各戶水缸存的水都運來,對這滿屋子的火也隻能是杯水車薪。